技术变革视角的产业部门分类
——Pavitt产业部门分类法评述及启示

2014-06-12 12:18李志强刘经东
关键词:产业部门变革服务业

李志强,刘经东

(山东工商学院统计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技术变革视角的产业部门分类
——Pavitt产业部门分类法评述及启示

李志强,刘经东

(山东工商学院统计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摘摇要:与传统的基于投入产出特征的产业部门分类不同,三十年前Pavitt提出的部门分类法是基于企业技术变革特征的产业分类方法。由于它在揭示企业部门的技术轨迹特征和部门间的技术联系方式方面获得的成功,该分类法已成为分析企业技术变革和创新的重要工具,不仅提供了一个技术变革视角的产业部门分类标准,它本身也是研究企业创新的一种方法。

Pavitt分类;产业部门分类;技术变革;技术创新;企业创新

企业的生产函数表示为Y=Af(K,L),其中Y、K、L、A分别表示产出、资本投入、劳动投入、技术投入。最常见的产业分类是根据Y的实物形态同质性划分,如三次产业以及各行业的划分。也有按K或L的相似性进行划分的,如将企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根据A进行产业部门分类并不多见。①实际中也有技术密集型和非技术密集型的划分,但仍是以研发投入的资本K和劳动L为标准,并非以技术A的概念外延为划分界限。

众所周知,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在处理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因素问题时,为分析问题的方便将技术因素简化,例如,将技术视为经济增长的外生因素;将技术物质或资本化,视技术与资本性质类似的投入要素,从而忽略了企业间技术特征的许多本质差异性。

处理技术和创新最成功的理论当推熊彼特创立的创新理论及其后续衍生理论。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技术创新具有非连续性和非均衡性的特点。Dosi提出了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的概念,认为技术变革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的技术范式和市场需求共同决定了产业的技术演变轨迹。[1]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成果揭示出部门企业在技术演变过程中是存在差异的,英国创新经济学家Pavitt在统计调查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企业技术变革特征的产业部门分类方法。[2]由于在揭示企业部门的技术轨迹特征和部门间的技术联系方式方面获得的成功,该分类法已成为西方学界分析企业技术变革和创新的重要工具。

一、Pavitt产业部门分类介绍

(一)Pavitt分类依据。Pavitt实证研究了英国2000个创新企业的调查数据,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Pavitt证实了关于创新企业的两个核心特征。第一,技术变革是企业积累的过程,企业创新中应用的知识不能作为一般用途,也不会很容易的传递和复制,只能被特定企业适用于专业的应用中。企业的技术轨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过去做了什么”,即企业的主业活动是什么。

第二,不同部门的企业具有技术创新差异性,部门间的技术创新差异表现为企业所使用技术的部门来源、部门技术创新的知识来源和创新类型以及企业规模、主业等特征。[2]

创新企业的两个核心特征说明企业在技术变革的过程中将遵循着特定的技术轨迹,企业的技术轨迹特征为企业的产业部门分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在对企业进行具体产业部门分类时,为了区分不同的企业技术轨迹,Pavitt主要对比考察了企业技术轨迹特征的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创新技术的来源、技术创新的类型、企业的规模、技术多元化的强度和方向。其中,创新技术的来源区分企业的技术来源于企业内部自我创新还是供应商和用户这些外部来源。创新的类型区分企业创新是产品创新还是工艺创新。技术多元化的方向区分企业与外部的技术联系形式,分为垂直型和同层面型。垂直型技术多元化是指企业的对外创新作用于本部门企业的设备及原材料等,它反应的是企业与其供应商间的纵向技术联系。同层面技术多元化是指企业的对外创新被其他部门企业使用,它反映的是企业与其他部门的横向技术联系。

(二)Pavitt产业部门分类介绍。根据企业不同的技术轨迹特征,Pavitt将企业分为四个部门:供应商主导(Supplierdominated)部门、规模集约(Scaleintensive)部门、专业供应商(Specialised suppliers)部门和基于科学(Sciencebased)部门。[2]

1.供应商主导(Supplierdominated)部门。供应商主导部门代表产业有农业、建筑业、服务业以及纺织业等一些传统制造业。

该部门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内部研发或工程开发内力普遍较弱,创新投资主要用于专业技能培训而不是科技开发,企业技术创新主要来源于供应商提供设备原材料,一些大型用户和政府资助科研和服务有时也是其技术创新来源。该产业部门的用户主要是价格敏感型的,技术创新的目的是削减成本,因此该产业部门的企业为工艺创新企业。该部门企业的技术多元化形式是垂直型的,即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用于改善本部门的产品工艺,对外部门贡献较低。

2.规模集约(Scaleintensive)部门。规模集约部门代表产业有食品生产、材料制造、造船、交通工具制造、钢铁、水泥和玻璃等大宗物资生产和装配产业。

该部门的企业规模大,发明创造对该部门企业的意义并不显著,创新的目的主要是改进大型流水生产线或复杂装配系统的能力,技术主要来源是本企业内部的生产工程部门,供应商也提供一定的创新技术。本产业部门的用户主要是价格敏感型的,技术轨迹是通过产品设计削减生产成本,因此创新类型主要也是工艺创新。该部门企业贡献了本部门的大部分创新技术,技术多元化形式是高度垂直型的,创新主要用于与本部门企业工艺技术相关的生产设备。

3.专业供应商(Specialisedsuppliers)部门。专业供应商部门代表产业有机械和仪器设备制造。由于是专业化的供应商,该部门企业规模多数较小。

该部门企业竞争成功的关键在于持续改进产品设计和性能以及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因此,企业的技术来源主要为企业内部的设计开发部门以及专业用户需求。该部门企业的用户更专注于产品的性能表现而不是价格,企业技术轨迹为设计出性能更适合于用户的产品,企业的创新类型是产品创新。由于企业对本部门的创新贡献比例低于对其他部门的创新贡献的比例,因此企业创新多样性为低度同层面的。

4.基于科学(Sciencebased)部门。基于科学部门代表产业有电子、电器和化工等产业。由于在大学和其他研究部门相关科学的快速发展,基于科学部门企业相关的研发活动成为该部门的主要技术来源。因为科技创新在各个产业部门的广泛可适用特点,基于科学部门企业的创新即应用于本部门又应用于其他部门,因此该部门的创新类型是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的混合类型。

该部门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大。企业对外技术联系体现出低度垂直和高度同层面混合的技术多样性特征,低度垂直技术多样性特征是因为企业专业化的原因,对本部门其他企业的创新贡献较小,高度同层面技术多样性特征是因为该部门对其他部门的创新贡献率较高。

Pavitt分类中四部门企业的创新技术特征可以由表1汇总。(三)对Pavitt创新企业分类的评述。熊彼特、尼尔逊和多西等人确立了技术范式和技术轨迹的概念为技术创新研究指明了方向,Pavitt分类首先使用技术轨迹的概念对企业创新的部门模式进行研究。Pavitt分类在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间架起了桥梁,其成果应用于各个国家和技术创新研究的各个方面,激起了后期大量的数据调查、实证研究和政策应用。Pavitt分类不仅仅提供了一个技术变革视角的产业部门分类标准,它本身也是研究企业创新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将统计调查和理论分析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了后期创新研究的一种范式。Pavitt分类对企业技术轨迹特征和部门间的技术联系的揭示为创新政策制定提供了锚定目标。

表1 摇Pavitt分类中四部门企业的创新技术特征

尽管Pavitt分类对创新企业按技术轨迹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进行部门分类获得了很大成功,由于历史调查数据的局限性,分类对企业技术变革的决定因素的涵盖仍有改进的余地。正如Pavitt所言,分类需要更多的实证和修订扩充。[2]另外,在Pavitt分类中,服务业是作为一大类归为供应商主导部门,随着对服务业创新本质的认识加深,人们发现,服务业企业的技术特征与制造业有着很大差异,服务业企业的技术变化方向更广,推动技术创新的非技术因素更多,产出的非物质特性也低估了服务业企业的创新成果。因此,需要对Pavitt分类中的服务业企业做进一步的分类。

二、Pavitt产业部门分类的后续研究进展

Pavitt创立的技术变革产业部门分类将技术创新理论和实证研究联系了起来,改变了技术创新理论实证研究不足的局面,成为了技术创新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有力工具。后期,一些学者根据新的数据对Pavitt分类进行了验证和实际应用研究,另一些学者则对Pavitt分类进行了进一步拓展研究,主要是在服务业的拓展研究。

(一)Pavitt分类的实际验证和应用。Pavitt的产业部门分类提出后,其合理性得到了众多研究成果的验证。Robson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美国和英国具有类似的技术变化部门模式。[3]Cesaratto和Mangano尝试用12个代理变量代表企业技术来源和创新产出,统计聚类的数量分析结果证实了Pavitt企业技术变革特征的多样性,但同时也指出企业的技术变革特征要比Pavitt分类结果要复杂,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可能会有不同的技术变革特征,企业的技术策略有更大的自由度。[4]Archibugi等使用意大利数据以及Markatou和Souitaris使用希腊数据的实证结果均验证了Pavitt产业部门分类的合理性。[5-7]Marchi等使用定量的统计检验方法验证了Pavitt部门分类关于企业部门间的技术变革模式。[8]

另一些学者应用Pavitt分类开展了相关的实证研究。Padoan利用Pavitt分类实证研究了贸易和知识积累的关系,在非均衡增长模式下,由于一个部门的创新活动会对其他经济部门产生正的外部性,国内知识溢出带来的知识积累增强了国内的产业结构变化,国外知识积累对国内知识积累的效应是矛盾的,两者是既竞争又替代的关系。[9]Bogliacino和Pianta利用修订的Pavitt分类实证分析了技术变革和就业的关系,研究发现,Pavitt分类各部门间存在不同的技术变革机制,并且这种不同的技术变革及对就业的影响是不同的。[10]Bogliacino和Pianta使用包含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修订的Pavitt分类,证实了两大经济发动机即技术竞争和成本竞争的存在,欧洲的数据表明,产业间的不同经济表现来自于部门间的不同技术变革模式[11],这与Pavitt分类的理论解释一致。

(二)Pavitt分类的服务业拓展。最初的Pavitt分类主要是针对制造业的技术变革分类,服务业作为一大类划分在供应商主导部门中,服务业的技术来源主要是服务业的设备供应商。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和对服务业技术本质认识的加深,人们发现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本质存在很大差异。在后期的一个分类版本中,Pavitt尝试增加了一个新的部门分类——信息密集(information-intensive)部门。该部门将原属于供应商主导部门的银行服务业和零售业划归过来,供应商主导部门中的其他企业被划归规模集约部门或无创新部门。[12]

首先尝试将Pavitt分类向服务业拓展的是Soete等人,Soete和Miozzo根据服务创新模式的不同将服务业从Pavitt分类的供应商主导部门分解开来,将服务业企业分为供应商主导部门、规模集约物理网络和信息网络部门、基于科学和特殊技术供应部门。[13-14]

Evangelista(2000)按照企业的创新表现、创新活动的本质、创新的知识基础以及创新企业的技术关联模式四个特征提出了一个服务业的部门分类。Evangelista的分类将服务业企业分为:技术使用(Technologyusers)部门、交互服务(Interactiveservices)部门、基于科技(Scienceandtechnology-basedservices)部门和技术咨询(Technologyconsultancyservices)部门。[15]

Hollenstein(2003)对1631个瑞士服务业企业的创新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变量涵盖了企业的创新活动、创新的决定因素、知识网络、企业结构特征和企业经济表现5大类变量。Hollenstein将瑞士服务业企业分为了五大类:基于科学的高技术企业、IT导向企业、市场导向拓展型企业、成本导向工艺创新企业和低度创新企业。Hollenstein的5个创新分类很容易划归为Pavitt分类。[16]

服务业的创新过程和制造业的创新过程存在很大不同,将两者整合在同一个理论框架下,需要对两个产业创新模式的内在相似性以及经济关联进行重新审视。Castellacci提出了一个整合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部门创新分类。该分类基于产业的两个特征,一是企业作为生产者或用户在经济系统中提供或使用先进产品、服务和知识所起的作用;二是反映企业技术活动的主要技术模式。在Castellacci的分类中,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企业在同一框架下被分为四个部门,即高级知识供应(advancedknowledgeproviders)部门、大宗产品(massproductiongoods)生产部门、基础服务支持(supportinginfrastructureservices)部门和私人产品和服务(personalgoodsandservices)生产部门。[17]Castellacci的分类将Pavitt的分类从制造业扩展到整个经济系统,分类更全面的描述了包含服务业的部门间垂直的技术联系,同时也将产业部门创新系统的研究置于了国家创新系统(NIS)研究框架下。

三、Pavitt产业部门分类的启示

(一)重视国内技术变革产业分类实证研究。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本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要让位于技术创新,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已毋庸置疑。企业作为经济体创新体系的主要单位,始终是国外创新研究的主要对象。从上世纪80年代国外创新研究兴起伊始,基于企业技术轨迹的产业部门分类就成为产业层面技术创新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我国对企业创新理论的重视始于21世纪初,起步较晚,加之对企业创新数据的收集欠缺,技术视角的产业部门分类研究成果少之又少,只有一些零星的相关文献。姜红和陆晓芳(2010)通过构建产业间技术投入产出模型测算技术创新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将我国42个制造业产业分为四大类[18],这种分类建立在产业数据而非企业数据之上,微观基础并不牢固。安同良等(2006)基于江苏省354份企业调查数据证实了行业间的技术特征差异[19],由于调查范围很小,该成果仍有进一步调研的必要。

由于企业的技术变革产业部门分类对掌握企业技术创新的本质,为微观创新管理和宏观创新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具有重大意义,因此,重视技术变革视角的产业部门分类研究应是国内创新研究的一个方向。对技术变革的产业部门分类研究既要参考国外的现有成果,又要突破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束缚,以企业技术内生性和异质性为前提,还要讲究研究的创新,重视我国特有经济体制和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二)借鉴国外的经验,建立国内的技术创新数据库。Pavitt产业部门分类的成功,应归功于苏塞克斯大学技术创新数据库。Pavitt分类的成功也激起了西方国家技术创新数据收集的热潮,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欧盟的共同体创新调查(CommunityInnovationSurvey,简称CIS)数据库的出现。CIS数据库范围涵盖欧盟各国以及挪威和冰岛,数据来自于各国国家统计部门实施的一系列涉及企业和地区的创新问卷调查。CIS调查开始于1991年,每两年进行一次,收集了近4万家欧洲企业级数据,包括产品创新活动的支出、新产品或改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有关创新的信息来源、技术转移与采集、R&D活动与技术合作、推动或阻碍创新的因素等。每年有超过两百篇的学术论文使用这个数据库。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也有类似的数据库。从国外的情况看,有关企业技术创新的数据库涵盖了经济中的所有行业,数据调查均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除了企业的基本背景外,调查项目完全围绕企业创新的基本特征设置。

目前国内有关企业技术创新的数据除了一些科研机构小范围的主题调查外,还有国家统计局的“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资料”。“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资料”反映了我国大中型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和产出的基本情况,但数据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本质反映的不够,例如数据无法反映企业或产业部门的创新的技术外部来源、创新类型和技术多样性的方向和密度等技术轨迹特征。另外,由于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地位的不断增强,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至关重要,而国内有关服务业技术创新数据很少。

创新数据库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和被国际学术界的接受程度,也是为政策制订者和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建议的关键实证依据。国内企业创新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应建立以国家统计局牵头的国家层次的企业技术创新数据调查体系,利用统计系统现有的调查条件,建立类似于CIS形式的数据库系统。数据调查项目应符合创新理论研究的需求,而不能是基于科技投入和产出的基本情况调查,数据库应涵盖各个行业的企业技术创新数据。

(三)加强对服务业企业的技术变革部门分类研究。服务业对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对服务业的创新研究是当今企业创新研究的热点。相比制造业产出的实物特性和经济活动的相对稳定性,服务业的技术轨迹特征更为复杂。因此,基于技术变革的服务业产业部门分类也是一个研究难点,至今仍没有一个类似于Pavitt分类被普遍认可的分类标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由制造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的升级转化,服务业的技术创新研究也会越来越重要。掌握服务业企业的技术创新规律,就可以制定相应的产业技术创新政策,促进产业的更好发展。

[1]DosiG.Technologicalparadigmsandtechnologicaltrajectories.A suggestedinterpretationofthedeterminantsanddirectionsoftechnicalchange[J].ResearchPolicy,1982,(3):147-162.

[2]PavittKeith.Sectoralpatternsoftechnicalchange:towardsataxonomyandatheory[J].ResearchPolicy,1984,(6):343-373.

[3]MRobson,JTownsend,KPavitt.Sectoralpatternsofproduction anduseofinnovationsintheUK:1945-1983[J].ResearchPolicy,1988,(1):1-14.

[4]SergioCesaratto,SandroMangano.TechnologicalprofilesandeconomicperformanceintheItalianmanufacturingsector[J].EconomicsofInnovationandNewTechnology,1993,(3):237-256.

[5]DanieleArchibugi,SergioCesaratto,GiorgioSirilli.SourcesofinnovativeactivitiesandindustrialorganizationinItaly[J].ResearchPolicy,1991,(4):299-313.

[6]MariaMarkatou.AtaxonomyofinnovationsinGreece:implications forinnovationpolicyandmanagement[J].Procedia-Socialand BehavioralSciences,2011,(25):115-122.

[7]VangelisSouitaris.Technologicaltrajectoriesasmoderatorsoffirmleveldeterminantsofinnovation[J].ResearchPolicy,2002,(6):877-898.

[8]MarioDeMarchi,GiovanniNapolitano,PieroTaccini.Testinga modeloftechnologicaltrajectories[J].ResearchPolicy,1996,(1):13-23.

[9]PierCarloPadoan.Trade,knowledgeaccumulationanddiffusion:Asectoralperspective[J].StructuralChangeandEconomicDynamics,1998,(3):349-372.

[10]FrancescoBogliacino,MarioPianta.Innovationandemployment:areinvestigationusingrevisedPavittclasses[J].ResearchPolicy,2010,(6):799-809.

[11]FrancescoBogliacino,MarioPianta.Enginesofgrowth.Innovationandproductivityinindustrygroups[J].StructuralChange andEconomicDynamics,2011,(1):41-53.

[12]Pavitt,Keith.Whatweknowaboutstrategicmanagementoftechnology[J].CaliforniaManagementReview,1990,(3):17-26.

[13]SoeteL,MiozzoM.Tradeanddevelopmentinservice:Atechnologicalperspective[C].WorkingPaperNo.89-031.Maastricht,TheNetherlands:MERIT.

[14]Miozzo,M,Soete,L.Internationalizationofservices:Atechnologicalperspective[J].TechnologicalForecastingandSocial Change,2011,(2-3):159-185.

[15]Evangelista,R.Sectoralpatternsoftechnologicalchangein services[J].EconomicsofInnovationandNewTechnology,2000,(9):183-221.

[16]Hollenstein,Heinz.InnovationmodesintheSwissservicesector:aclusteranalysisbasedonfirm-leveldata[J].Research Policy,2003,(5):845-863.

[17]FulvioCastellacci.Technologicalparadigms,regimesandtrajectories:Manufacturingandserviceindustriesinanewtaxonomy ofsectoralpatternsofinnovation[J].ResearchPolicy,2008,(6):978-994.

[18]姜红,陆晓芳.基于产业技术创新视角的产业分类与选择模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9):47-56.

[19]安同良,施浩,LudovicoAlcorta.中国制造业企业R&D行为模式的观测与实证——基于江苏省制造业企业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6,(2):21-30.

责任编辑:高文河

C811

A

1671-3842(2014)04-0080-05

10.3969/j.issn.1671-3842.2014.04.15

2014-02-28

李志强(1968—),男,河北唐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

全国统计科学重点研究计划项目“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状况研究”(2011LZ026)。

猜你喜欢
产业部门变革服务业
唐山市氮代谢过程分析
山西省产业部门“能—水—碳”耦合研究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产业部门碳排放关联网络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变革开始了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