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的礼仪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2014-06-12 02:31
文教资料 2014年8期
关键词:漫话绅士洛克

年 华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8)

洛克的礼仪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年 华

(四川师范大学,四川 成都 610068)

美好的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洛克认为礼仪是绅士必不可少的美德之一。良好的礼仪是使人真正成为绅士并光彩夺目的唯一途径。本文通过对洛克的礼仪教育思想的分析,阐述了洛克礼仪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针对有的地区不重视礼仪,孩子缺乏礼仪教育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必须重视礼仪教育,得到了礼仪教育的启示,同时还详细阐明了如何将洛克礼仪教育思想与中国礼仪教育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礼仪教育提出了建议。

洛克 礼仪教育 美德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不仅提出了“白板说”,还提出了由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教育组成使人们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体系,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所著的《教育漫话》一书中①。《教育漫话》一书于1693年出版,是英国几个世纪以来最重要的一本教育哲学著作之一。在18世纪,这本书几乎被翻译成所有重要的欧洲语言,而洛克以后的几乎每一位欧洲教育家,都承认这本书的价值和影响。《教育漫话》对教育的作用、目的、内容、方法途径等都做了介绍。

洛克是唯物主义经验论者,他坚决反对唯心主义的天赋观念论,强调教育在绅士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洛克说:“我敢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洛克充分肯定了教育的作用。

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他提出绅士必须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应该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品质②。绅士教育的目的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新人培养规格的要求。

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认为教育的内容由三个方面组成:体育、德育和智育。他认为对绅士的教育应当从体、德、智三方面入手。体育是绅士教育的基础,德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智育是绅士教育的辅助部分,它的作用在于更好地进行道德教育③。

洛克在该书中提出了许多可行的教育方法与途径,比如以理服人;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尊重儿童与树立榜样;用游戏进行教学等④。还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教育原则,比如早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顺应自然与理性约束原则;奖惩结合的原则;寓教于乐原则,等等。

可以说《教育漫话》一书是洛克的心血之作,包含了教育方方面面的内容,下面我就从洛克提出的绅士教育中绅士必备品质之一的礼仪说起,探析洛克的礼仪教育思想。

一、洛克的礼仪教育思想

洛克认为礼仪是绅士必不可少的美德之一。美德是一种宝藏,是一种精神上的宝藏,良好的礼仪是使它们光彩夺目的唯一途径。“礼仪是在他(绅士)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的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⑤。平时我们往往说一个人受人欢迎,与他的举止言谈有关系,而举止言谈就是礼仪。礼仪说来简单,但是做起来不那么简单。比如见人打招呼,脱帽是必不可少的,但仅仅脱帽问好是不够的,而应该斟酌对方的人品,根据当时的情境,使自己的言谈、表情、动作、姿态、位置等全都合乎场合。这是要通过养成习惯、运用才能掌握的。洛克认为这些礼仪对于儿童来说很难掌握,是儿童力所不能及的,但是并不代表就可以放纵儿童,教导礼仪还是应及早。如果不从小正确引导,就会导致将来与人交往时还要担心自己的行为、言谈等是否适当,若不适当便会出现勉强、不自然、不优雅的样子,动作与语言很难相互协助。正确引导儿童拥有好的礼仪的最好方式不是交谈,而是在儿童身边寻找好的伴侣(我认为洛克所说的伴侣就是榜样)。伴侣数量可以是多个,比如儿童亲密接触的伴侣中有小肚鸡肠、斤斤计较的人,这个儿童如果没有受到其他伴侣这方面好的影响,那么他的心胸一定不够宽广。也就是说在儿童幼年时期,他的礼仪不会超越身边所接触的伴侣。

洛克认为礼仪不良有两种:第一种是忸怩羞怯;第二种是行为不检点和轻慢⑥。改善礼仪不良的毛病唯一的办法是多与人交往。同时注意遵循一个原则:不要看不起自己,也不要看不起他人。首先,我们要看得起自己,看得起自己并不代表一味骄傲自大,而是充满自信。在面对陌生人或者长者时,要尽量表现得自信些,不要羞怯,否则会导致自己表达出来的思想、言词、表情、姿态等都紊乱不得体。其次,要看得起他人,尊重他人。为了避免看不起他人的情况出现,洛克认为有两件事情是必要的,第一,要有不愿得罪他人的心;第二,要有表现那种心情的最受欢迎与最悦人的方法⑦。有了那种心情是礼貌,有了那种方法是得体。这些与地区地域的文化有关,我们要学会入乡随俗,观察那些有教养的人们的举止,从中学习,内化为自身礼仪。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防止礼仪过繁。也就是说不要把他人不愿接受或感到不安的礼仪强加给他人。这种礼仪方式绝不是一种良好的礼仪,甚至会使他人感到厌烦。良好的礼仪的功用是使那些与我们交往的人感到安适与满足。

二、洛克礼仪教育思想中提及的应避免的不良品质

洛克认为以下四种品质是与人们喜爱的社交礼仪不相容的。这四种不良的品质,无论哪一种产生,都会掩盖礼仪的光辉⑧。我们应极力避免这四种品质的产生。

(一)粗暴

粗暴,即一个人对他人没有礼貌,不顾及他人的立场、喜好、性格等,表现出对他人的不尊重,或者表现出自己粗鲁、脾气暴躁的劣根性。这种粗暴的品质是不分人的,无论是乡村野夫,还是知识分子都可能拥有粗暴的不良品质。我们必须明白若存在这种不良品质,则很难与他人和睦相处,如果想拥有朋友,受到他人的尊重,就必须摒弃粗暴。

(二)轻蔑

轻蔑,即瞧不起他人。这种不良品质会表现在语言、动作、表情上。不论是谁受到轻蔑,都会发自内心地感到不愉快,从而对发出轻蔑的人产生厌恶感。因为没有任何人心甘情愿被他人看不起。洛克认为要有良好礼仪的原则就是,看得起自己,也要看得起他人。

(三)非难别人

非难别人,就是故意找别人的错处,并加以刁难,这是与良好礼仪相违背的。即使有的时候有些人会犯一些错,但是没有人愿意自己的错误被别人当众指出,或者背着自己在他人面前曝光,一旦被曝光,内心就会感到不安,甚至会愤怒,最终将归罪于非难自己的人。非难他人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嘲笑,另一种是反驳。嘲笑他人,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会引起周围人的共鸣,或者是给周围人带来欢笑,但是被嘲笑的人是什么样的心态呢?也许就印证了那句古话,真想有个地缝钻进去。反驳分为适当的和不适当的。如果在私下对方有过失,你出于善意委婉指出,并不到处宣扬,就是恰当的,这要注意方式方法,注意不要违反礼仪。如果在公开场所,反对别人的意见,纠正别人的错误,让别人感到不受尊重,那么无论你的本意是什么,这种行为都是违背礼仪的,是非难别人的表现。

(四)刁难

刁难,常指不合时宜的,使人生气的言行举止,无论是受到他人的何种刁难,比如怀疑、不屑等都会让人感到不安。不安会导致幸福感降低,失去幸福感,就无法与其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

三、洛克礼仪教育思想的启示

在我国,礼仪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律己、敬人的行为规范。礼:本义是敬神,引申为敬意的意思。仪:是礼的动作或方式,是外在形式。礼仪包括仪表、仪容、穿着、交往、沟通、语言等内容。

(一)认识礼仪的重要性

洛克认为礼仪应该及早抓起,而不是一味地后天补足。人的教育,不仅是为了人体质的健康、智力的发展,还要健全德行。礼仪就是德行的必备要素之一。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每天每时每刻都在与他人交往,而要让对方感到自然、舒适,我们就要学会礼仪,比如如何尊重他人,一次脱帽、一次弯腰、一个微笑都要恰到好处。良好的礼仪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我们首先要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其次要通过导师的教导,交往中的观察,经验的总结,真正对礼仪有所体会,但是光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礼仪的度。

(二)掌握礼仪的度

我认为礼仪是有“度”衡量的。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不能礼仪过繁,我认为洛克所说的礼仪过繁就是超过了礼仪的限度。在平日生活中,我们在礼仪方面常会犯两种错误:一种是礼仪不足,另一种是礼仪过度。礼仪不足,一般表现为没有充分体现自己的绅士风度。举个例子,一名学生在走廊上迎面碰到学校的老教授,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向教授问好,然后迅速闪开。不能说这位学生没有礼仪,只能说礼仪不足。比刚才礼仪不足有所改进的做法应该是学生向教授问好(包括语言和微笑)后,侧身走到走廊一边,等教授离开后,再忙自己的事。如果遇到教授手持重物(比如书、本……),就应主动询问教授是否需要帮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许在这个场景中你会用更好的礼仪应对。至于礼仪过度很好理解,通俗地说就是礼仪用得太多,而对方并不喜欢。礼仪的目的是更好地与人交往,不管是礼仪不足还是礼仪过度,都不利于人际交往。

(三)正确运用礼仪

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就是要学着运用礼仪。在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使用的礼仪是存在差异的。比如,在长辈较多的场合,作为晚辈,你应该更加谦和,更加尊重长辈,向长辈虚心学习;在同辈的场合中更多的是互相尊重,交流思想,此时礼仪不能过度,否则会引起同辈的讨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1.注意分析场合;

2.观察交往对象;

3.把握礼仪的度;

4.运用礼仪要灵活。

礼仪不像书本上的知识,背下来就会了,它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应用的。

如何判断你的礼仪是否适度,是否运用得当,就看你是否符合洛克所说的“凡是知道如何使得对方感到舒畅,而自己又不至于奴颜婢膝,降低身份的人,他就可以说是得到了处世的真诀,到处都会受到欢迎与重视”⑨。

注释:

①李霞.不同视角下洛克的道德教育观.集美大学学报,2009,Vol10,2.

②崔绍怀.论洛克《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Vol33,1.

③陈洁珂.浅析洛克的教育思想.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Vol23,6.

④陈亚丽.洛克教育思想探析.集美大学学报,2002,Vol3,3.

⑤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67.

⑥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18.

⑦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19.

⑧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20.

⑨约翰·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22.

[1]李霞.不同视角下洛克的道德教育观[J].集美大学学报,2009,(10).

[2]崔绍怀.论洛克《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33).

[3]陈洁珂.浅析洛克的教育思想[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

[4]陈亚丽.洛克教育思想探析[J].集美大学学报,2002,(3).

[5]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6]李霞.洛克道德教育研究[J].哲学研究,2008,(3).

[7]约翰·洛克.教育漫话[M].徐诚,杨汉麟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8]刘红梅.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启示[J].洛克的教育思想及启示,2006,(11).

猜你喜欢
漫话绅士洛克
漫话“虎词”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漫话“秤”
绅士那些年
漫话
像绅士一样等4则
A Gentleman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