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的情感带进中学语文课堂

2014-06-10 23:52洪菲
课外语文·下 2014年3期
关键词:功利性情感教育

洪菲

【摘要】现行的语文教育面临一个极为尴尬的形势:学生在学了十年语文后,仍不能真正地运用语文,仍没有锻炼出必要的语文能力,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失败与悲哀。而长期以来刻板的教学方式,过于理性化的教学思想就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因此,在语文教育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将美的情感带进教室,带进每个学生的心中,让学生能发现美,并能拥有美。这才是对学生真正的尊重。

【关键词】情感教育;积累性;直觉性;功利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实施美的情感教育,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以载道”的名训,“文”是“道”的载体,而语言文学是“道”借“情”而生“文”的,“美(文)为道生、道陈情,美(文)自情生,情寓道”,可见,语文教育是教人用美好的表现形式借“情”以表达好“道”的。在课堂上,我们就要用多种手段将美带进课堂,将真挚的情感注入学生的心灵。

一、课内课外广泛阅读,注重情感教育的积累性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2011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明确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完成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

但是,要想完成如此大的阅读量,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否则,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

1.内容的选择。中学生的求知欲很强,但是缺乏判断力,再加上书目繁多,会让他们无从下手,教师可以先对其加以引导,推荐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他们浓厚兴趣的书刊,如名人传记、传奇故事、精致美文、科学探秘等等,这样便于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帮助读懂,能有所收获,满足好奇心,这样就能有成功的快乐。

2.形式的多样。采用读、写、听、画、比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知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学生自我表现的舞台。另外,教师还应该经常用激励性的话语肯定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每个好的做法和每一点细小的进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展示了自我,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一定会喜欢上阅读。

二、加强语文朗读教学,体现情感教育的直觉性

2011版《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朗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文章的深入感知过程,是获得文章美感的主要途径。语文老师要想使朗读能真正地发挥出效果,教师也应从抓兴趣入手,让学生能喜欢读、主动读。

1.教师充满深情地朗读文章,以声动人,以情感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先动情,“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使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列夫托尔斯泰语)。难以想象,如果老师的朗读也是虚情假意,矫揉造作,又怎能要求学生真正地融情于文?

一次,在与学生讨论如何与家长沟通的问题时,我向他们朗读推荐了一篇网络文章《世界上我最恨的那个人去了》。文章很感人,读着读着,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等到全部读完后,我看见有不少学生都埋着头,擦着眼睛,就连几个平时表现不佳的调皮学生也肃然不语。下课后,好几位学生都来索要文稿。我相信他们从这篇文章里,从我的朗读里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过后,有一位老师说:“如果读文章的时候自己的眼泪出来了怎么办?那多难为情!”对此,我不以为然,老师能将眼泪读出,说明情感的投入之深,如此的深情又怎能不打动学生?又怎能不让学生体验到文章的情感之美?一篇美文是作者最深的情感倾泻,我们就应该用最真的情感去朗读。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心灵得到洗涤,才能让学生体味到朗读的魅力。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是有效的。不久我发现,很多学生都自觉地去寻找类似的文章,并偷偷地在试着朗读。

2.鼓励学生放声朗读,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有许多学生因为自己朗读的水平不好而不敢开口朗读,即使好不容易开口了,也是声细如蚊,根本谈不上有感情。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就要想办法排除他的畏缩心理。每上一篇新课文前,我都会让学生先进行五到十分钟的自由朗读;分析文章时,插入各种不同的朗读形式加以训练,因为对一篇课文的理解,三分靠讲,七分靠读。只有敢读、多读,才能真正地将情感激发出来,从而深层地理解文章。

三、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明确情感教育的功利性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单是让学生获得美的愉悦,更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习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语言,接受文章的情感熏陶,形成美的心灵、美的个性。同时,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方法,培养合乎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我们要根据课文的不同内容,确定情感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采用合理的实施方法,使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学文、做人,学知识、求发展、明人生,全面完成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

假日活动的阅读与写作课,我们特意安排过一个专题——《爱在身边》,将人生情感分为四大片段:《母爱如歌》——在人生的每个历程,母亲的叮咛永远萦绕在我们耳边,无处不在;《父爱如山》——父亲是用他山一般的脊背担起了无声却深沉的爱。在课堂上,教师或诵读,或赏析,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美和艺术美;课后,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他人的言行,重新去认识自己的父母和朋友,细心地体味亲情和友谊,然后再选择一个感触最深的镜头,将这种情感的体验写下来。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在很多学生的作文里,表现父母之爱的方式多了,立意也不再如从前那么肤浅,不少学生在文中说:对父母的做法已经或多或少能够理解了。

四、小结

语文课堂教学是情感教育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必须相机诱发,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不断积累,不断牵引,不断磨练,切实做到寓教于乐,寓智于美,寓德于潜。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修养和素质,只有教师真,学生才会真;只有教师有情,学生才会有情;只有教师善于欣赏,学生才能学会欣赏;只有教师能准确把握情感的激发点,学生心中的情感才能够萌发。学生是一块块纯良的璞玉,我们的努力能将他们打磨成器;学生是一只只沉睡的蛹,我们的点拨就能让他们破茧而出,化蛹成蝶。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功利性情感教育
警惕功利性支教
最有价值的阅读,恰恰是非功利性阅读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论梅山道教符·的书法根性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