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芳
【摘要】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学生中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新一轮课程改革让我们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有了深一步的认识。我们总是在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改掉学生的坏习惯。本文作者就是从课前问好充满正能量、逐步要求持续正能量、恰当赏罚操纵正能量这三个方面激发大脑正能量,让学生在正能量的引导下,培养良好习惯,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正能量;习惯;课前问好;恰当赏罚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现象一:上课铃声响,老师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三年级X班的同学还在兴致勃勃地讲着他们的话题,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老师无奈只能站上讲台:“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老师开始讲课,小A、小B、小C续上了刚才被老师打断的话题……
现象二:一次县级教学调研活动,二年级Y班被要求听课。教研员早早地来到教室准备听课。上课铃响后,王同学边听边转着手里的一支铅笔,看他娴熟的动作,很显然已经百炼成钢了。课上到一半,周同学忍不住拿起铅笔盒开始捣鼓起来……
现象三:“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第一自然段,预备起——”,看,有的同学趴在桌面上,用下巴支着读,有的同学书本平放着读,有的同学书本成90度“立正”,一个小屁股却一直坐到了凳子外面……
说起以上现状中的小A、小B等同学的表现,每个老师、每个班总会说上一大堆事例。我们不禁要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习惯怎么那么不好?”生活中的我们,总是在强调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那么到底什么是习惯呢?我们要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呢?有什么更好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呢?摆在我们德育老师面前的问题错综复杂。而这些都是我们常见的但是却没有认真思考和定论的问题。
新一轮课程改革让我们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有了深一步的认识。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等。《数学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指出:“健康安全地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愉快积极地生活,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等。《叶圣陶文集》第1—25卷中,几十次提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观点。叶老主张将养成教育贯穿在各个教育阶段乃至人的一生。以上这些,足以证明:培养良好习惯,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那么什么是习惯呢?
《美国传统词典》是这样定义习惯的:
a.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
b.思维和性格的某种倾向;
c.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
《现代汉语词典》对“习惯”的解释是:“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或社会风尚。”
毫无疑问,人就是一种习惯性的动物。小到啃指甲、握笔姿势,大到关系身体健康的事,甚至连我们的性格都是习惯使然。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小学生,很多人把小学生比喻成一张白纸,是没有污染的一池清水,随着认识的深入,我们不难发现:小学教师进行的教育是一份“来料加工”的工作。“麻袋绣花,底子太差。”(钱志亮博士《回到原点看人》)我们不得不承认,小学生一入学在各个方面包括习惯就已经存在着差异了。习惯已然在学生的潜意识里了,为了改变习惯,我们必须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大脑中的正能量,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什么是正能量?正能量是物理学科的一个科技名词,科学的解释是: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本文中的“正能量”是从社会意义上说的,它是一种积极正面的人生态度,让自己乐观豁达、积极主动、不断前行的人生态度。拥有“英国大众心理学传播第一教授”头衔的英国作家理查德·怀斯曼,在《正能量》一书中将正能量阐述为:一切予人向上和希望、促使人不断追求、让生活变得圆满幸福的动力和感情。
习惯形成的原因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情景与个体的某些动作在大脑皮层上形成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链索系统,当个体在同样的刺激情景作用下时,条件反射的链索系统就会自动地出现,人就会自然而然地或自动地进行同样的有关动作。
一、课前问好充满正能量
笔者刚接X班时,许多老师就反映X班是年级中纪律最不好的班级,上课讲空话,做小动作,甚至吃零食。所有的任课老师谈起这个班就摇头,数起来不只七八个后进生那么简单。用《西游记》中“花果山的猴子下山了”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看到他们坐没坐相,站没站样,真是让人又好气又伤心,该怎么办呢?笔者偶然想起自己的一个经历:一次演讲比赛,感觉非常紧张,于是在上台前,自言自语说了无数次“准备好了,会讲好的”。果然,上台后,发挥得很好。这就是使大脑充满正能量的一个例子。而事实上,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过这种激发大脑正能量的经验了。比如:运动员经常会用一些口号或手势来激励自己,就会给大脑一种“这样就一定会取得胜利”的正能量。笔者发现,每当上课的铃声响起的时候,每个教室都会传来师生彼此问好的声音。随着和老师们的熟悉,不少孩子认为课前的师生问好只是一种形式,从孩子们课前缓慢地站起,懒散地问好声中,传达出一种应付情绪。何不将课前问好换一种形式?当笔者将同学们习惯的“老师好!”换成“站如松、坐如钟!”时,同学们的精神一下子焕发了。小眼睛紧紧地盯着老师,透出一种专注与坚定。一节课下来,认真听讲的同学变多了。三个月后,笔者将课前问候语变成了“我能行,我最棒!”让学生大脑时刻保持这种正能量。一个学期不到,就有任课老师说X班班风有很大转变。习惯培养的“攻坚战”找到了一个重要突破口。endprint
我们一般将有意识的大脑活动称为“显在意识”,而在更深处,还潜藏着平时在无意识情况下发生作用的“潜意识”。而大脑正能量就是通过发动潜意识,从而引导并使用其积极的全新大脑活用法。(《大脑正能量》P.4)上课问好语的改变,引爆了大脑的正能量,发动潜意识,让学生学会使用全新的大脑,逐步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二、逐步要求持续正能量
有了良好的开端,没有后续的跟进,那么前面的工作就白做了。刚刚形成的微弱正能量将稍纵即逝。老师必须向孩子讲明养成良好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指出要养成这些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克服哪些毛病,让孩子心中有数,做起来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落到实处。良好的学习习惯既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子统统形成。要区分主次、难易,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有计划地逐步扩展。老师们一次又一次地强制学生必须这样或那样做时,学生已经产生了厌恶情绪,效果会好吗?我们不妨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哪些习惯在阻碍你进步?哪些习惯有助于你提高?让学生确切知道要培养的好习惯有哪些,以及要改正的坏习惯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将它按主次、难易制成表格(越详细越好)。如:
坏习惯 期望养成的好习惯 达成星级
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 上课做课堂笔记 ☆☆☆☆☆
阅读姿势不正确 正确的阅读姿势 ☆☆☆☆☆
上课时转铅笔 边听课边在书上做注示 ☆☆☆☆☆
上课时爱讲空话 一节课内至少举手5次以上 ☆☆☆☆☆
家庭作业不按时交 家长签字养成自觉作业 ☆☆☆☆☆
下课大吵大闹 看书阅读20分钟以上 ☆☆☆☆☆
让学生明确了希望养成的好习惯,以及希望改掉的坏习惯之后,应充分理解如何改变习惯,这很关键。托马斯·坎佩斯《效法基督》的作者曾说过“用习惯去克服习惯”。习惯是不可能根除,只能被替换。因此,我们让学生着手改掉坏习惯之前,必须仔细思考究竟应该选取哪些好习惯来替换它们。比如:要想改掉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的坏习惯,我们可以用培养上课做课堂笔记的好习惯来替换。上课专心做笔记了,就不会觉得没事做,转笔玩了。再如:阅读姿势不正确,我们老师要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强调阅读的正确姿势做法,并向学生说明正确的阅读姿势,不但能让我们长时间读书不感到累,而且能保护我们的视力。在培养和操作过程中,从短时间做起,逐步加长时间,允许学生出现反复,但出现反复时,一定要指出错误,提出新的要求,让大脑中的正能量不断增加。经过时间的磨砺,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恰当赏罚操纵正能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鼓舞其实就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的一种最佳认可。X班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作业上交不及时。这可让好多任课老师头疼。为了使同学们能及时上交作业,笔者设计了一个“作业冠军赛”,比赛规则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分“周冠军”和“月冠军”,期末还会评出“总冠军”。按时上交作业整个组加10分,作业反馈时,少一个同学的就扣10分。这让同学们兴趣大增,内心的正能量被不断激发出来。以前交作业快的小组更快了,爱拖后腿的小组也有改观。
老师一句恰当的表扬能让一个孩子高兴好长时间,他们会将老师的表扬当成自己前进的方向,同时还会将老师的表扬说给父母听,再次得到爸爸妈妈鼓励,这无形中就构成了一种正能量循环。这种能量将引领学生继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学生们会在日后的课堂中表现更积极,思考问题更认真,平时会更有责任感。“良言一句三冬暖。”老师的及时表扬,情真意切会使学生积极向上。老师及时对坏习惯喝令禁止,也会让学生不滋生负能量。学生在正能量的引导下,将会巩固良好习惯,迎着灿烂的阳光茁壮成长。
好习惯是一笔财富,掌握了使用大脑正能量的方法,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性格,无论我们做什么,好习惯都会让我们受用终生。从现在开始,激发学生还没有使用过的大脑正能量,引导孩子们朝着实现最高的人生理想前进吧!
参考文献
[1](英)理查德·怀斯曼.李磊(译).正能量[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2](美)杰克·霍吉.吴溪(译).习惯的力量[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
[3] 金畅.哈佛家训[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
[4] 李丹婷.一个月培养一个好习惯[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
[5](日)三宅裕.林焕军,译.大脑正能量[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毕力中)endprint
我们一般将有意识的大脑活动称为“显在意识”,而在更深处,还潜藏着平时在无意识情况下发生作用的“潜意识”。而大脑正能量就是通过发动潜意识,从而引导并使用其积极的全新大脑活用法。(《大脑正能量》P.4)上课问好语的改变,引爆了大脑的正能量,发动潜意识,让学生学会使用全新的大脑,逐步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二、逐步要求持续正能量
有了良好的开端,没有后续的跟进,那么前面的工作就白做了。刚刚形成的微弱正能量将稍纵即逝。老师必须向孩子讲明养成良好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指出要养成这些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克服哪些毛病,让孩子心中有数,做起来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落到实处。良好的学习习惯既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子统统形成。要区分主次、难易,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有计划地逐步扩展。老师们一次又一次地强制学生必须这样或那样做时,学生已经产生了厌恶情绪,效果会好吗?我们不妨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哪些习惯在阻碍你进步?哪些习惯有助于你提高?让学生确切知道要培养的好习惯有哪些,以及要改正的坏习惯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将它按主次、难易制成表格(越详细越好)。如:
坏习惯 期望养成的好习惯 达成星级
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 上课做课堂笔记 ☆☆☆☆☆
阅读姿势不正确 正确的阅读姿势 ☆☆☆☆☆
上课时转铅笔 边听课边在书上做注示 ☆☆☆☆☆
上课时爱讲空话 一节课内至少举手5次以上 ☆☆☆☆☆
家庭作业不按时交 家长签字养成自觉作业 ☆☆☆☆☆
下课大吵大闹 看书阅读20分钟以上 ☆☆☆☆☆
让学生明确了希望养成的好习惯,以及希望改掉的坏习惯之后,应充分理解如何改变习惯,这很关键。托马斯·坎佩斯《效法基督》的作者曾说过“用习惯去克服习惯”。习惯是不可能根除,只能被替换。因此,我们让学生着手改掉坏习惯之前,必须仔细思考究竟应该选取哪些好习惯来替换它们。比如:要想改掉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的坏习惯,我们可以用培养上课做课堂笔记的好习惯来替换。上课专心做笔记了,就不会觉得没事做,转笔玩了。再如:阅读姿势不正确,我们老师要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强调阅读的正确姿势做法,并向学生说明正确的阅读姿势,不但能让我们长时间读书不感到累,而且能保护我们的视力。在培养和操作过程中,从短时间做起,逐步加长时间,允许学生出现反复,但出现反复时,一定要指出错误,提出新的要求,让大脑中的正能量不断增加。经过时间的磨砺,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恰当赏罚操纵正能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鼓舞其实就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的一种最佳认可。X班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作业上交不及时。这可让好多任课老师头疼。为了使同学们能及时上交作业,笔者设计了一个“作业冠军赛”,比赛规则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分“周冠军”和“月冠军”,期末还会评出“总冠军”。按时上交作业整个组加10分,作业反馈时,少一个同学的就扣10分。这让同学们兴趣大增,内心的正能量被不断激发出来。以前交作业快的小组更快了,爱拖后腿的小组也有改观。
老师一句恰当的表扬能让一个孩子高兴好长时间,他们会将老师的表扬当成自己前进的方向,同时还会将老师的表扬说给父母听,再次得到爸爸妈妈鼓励,这无形中就构成了一种正能量循环。这种能量将引领学生继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学生们会在日后的课堂中表现更积极,思考问题更认真,平时会更有责任感。“良言一句三冬暖。”老师的及时表扬,情真意切会使学生积极向上。老师及时对坏习惯喝令禁止,也会让学生不滋生负能量。学生在正能量的引导下,将会巩固良好习惯,迎着灿烂的阳光茁壮成长。
好习惯是一笔财富,掌握了使用大脑正能量的方法,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性格,无论我们做什么,好习惯都会让我们受用终生。从现在开始,激发学生还没有使用过的大脑正能量,引导孩子们朝着实现最高的人生理想前进吧!
参考文献
[1](英)理查德·怀斯曼.李磊(译).正能量[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2](美)杰克·霍吉.吴溪(译).习惯的力量[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
[3] 金畅.哈佛家训[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
[4] 李丹婷.一个月培养一个好习惯[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
[5](日)三宅裕.林焕军,译.大脑正能量[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毕力中)endprint
我们一般将有意识的大脑活动称为“显在意识”,而在更深处,还潜藏着平时在无意识情况下发生作用的“潜意识”。而大脑正能量就是通过发动潜意识,从而引导并使用其积极的全新大脑活用法。(《大脑正能量》P.4)上课问好语的改变,引爆了大脑的正能量,发动潜意识,让学生学会使用全新的大脑,逐步养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二、逐步要求持续正能量
有了良好的开端,没有后续的跟进,那么前面的工作就白做了。刚刚形成的微弱正能量将稍纵即逝。老师必须向孩子讲明养成良好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指出要养成这些良好学习习惯,必须克服哪些毛病,让孩子心中有数,做起来能联系自己的实际落到实处。良好的学习习惯既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在短时间内一下子统统形成。要区分主次、难易,从孩子的实际出发,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有计划地逐步扩展。老师们一次又一次地强制学生必须这样或那样做时,学生已经产生了厌恶情绪,效果会好吗?我们不妨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哪些习惯在阻碍你进步?哪些习惯有助于你提高?让学生确切知道要培养的好习惯有哪些,以及要改正的坏习惯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将它按主次、难易制成表格(越详细越好)。如:
坏习惯 期望养成的好习惯 达成星级
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 上课做课堂笔记 ☆☆☆☆☆
阅读姿势不正确 正确的阅读姿势 ☆☆☆☆☆
上课时转铅笔 边听课边在书上做注示 ☆☆☆☆☆
上课时爱讲空话 一节课内至少举手5次以上 ☆☆☆☆☆
家庭作业不按时交 家长签字养成自觉作业 ☆☆☆☆☆
下课大吵大闹 看书阅读20分钟以上 ☆☆☆☆☆
让学生明确了希望养成的好习惯,以及希望改掉的坏习惯之后,应充分理解如何改变习惯,这很关键。托马斯·坎佩斯《效法基督》的作者曾说过“用习惯去克服习惯”。习惯是不可能根除,只能被替换。因此,我们让学生着手改掉坏习惯之前,必须仔细思考究竟应该选取哪些好习惯来替换它们。比如:要想改掉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的坏习惯,我们可以用培养上课做课堂笔记的好习惯来替换。上课专心做笔记了,就不会觉得没事做,转笔玩了。再如:阅读姿势不正确,我们老师要不厌其烦地一次次强调阅读的正确姿势做法,并向学生说明正确的阅读姿势,不但能让我们长时间读书不感到累,而且能保护我们的视力。在培养和操作过程中,从短时间做起,逐步加长时间,允许学生出现反复,但出现反复时,一定要指出错误,提出新的要求,让大脑中的正能量不断增加。经过时间的磨砺,一定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恰当赏罚操纵正能量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鼓舞其实就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以及学习结果的一种最佳认可。X班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作业上交不及时。这可让好多任课老师头疼。为了使同学们能及时上交作业,笔者设计了一个“作业冠军赛”,比赛规则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分“周冠军”和“月冠军”,期末还会评出“总冠军”。按时上交作业整个组加10分,作业反馈时,少一个同学的就扣10分。这让同学们兴趣大增,内心的正能量被不断激发出来。以前交作业快的小组更快了,爱拖后腿的小组也有改观。
老师一句恰当的表扬能让一个孩子高兴好长时间,他们会将老师的表扬当成自己前进的方向,同时还会将老师的表扬说给父母听,再次得到爸爸妈妈鼓励,这无形中就构成了一种正能量循环。这种能量将引领学生继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学生们会在日后的课堂中表现更积极,思考问题更认真,平时会更有责任感。“良言一句三冬暖。”老师的及时表扬,情真意切会使学生积极向上。老师及时对坏习惯喝令禁止,也会让学生不滋生负能量。学生在正能量的引导下,将会巩固良好习惯,迎着灿烂的阳光茁壮成长。
好习惯是一笔财富,掌握了使用大脑正能量的方法,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性格,无论我们做什么,好习惯都会让我们受用终生。从现在开始,激发学生还没有使用过的大脑正能量,引导孩子们朝着实现最高的人生理想前进吧!
参考文献
[1](英)理查德·怀斯曼.李磊(译).正能量[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2](美)杰克·霍吉.吴溪(译).习惯的力量[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
[3] 金畅.哈佛家训[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10.
[4] 李丹婷.一个月培养一个好习惯[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
[5](日)三宅裕.林焕军,译.大脑正能量[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毕力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