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困生学习指导策略研究

2014-06-10 23:07程静
课外语文·下 2014年3期
关键词:策略

程静

【摘要】针对农村学困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对此做了一些指导研究。

【关键词】农村学困生;学习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是撤点并校后形成的一所农村小学,学生来自农村。由于学生入学后自身发展的差异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产生的不同影响,导致同一年级、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学习产生分化现象,从而出现一部分“学困生”。如何使这类学生的学习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符合义务教育的质量标准,是涉及保证和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可回避的普遍性问题。

(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渠道对小学学困生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探寻其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一)个性差异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取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儿童的智力因素是有差异的,智力因素体现在个性身上所展现出来的素质、能力也不同。例如,有的儿童在音乐上有天赋,有的儿童在语言上有天赋,有的儿童动手能力强等等。入学时将这些不同能力的孩子集中接受同一种方式的学习,可想而知,有的儿童就显落后。所以,常听见家长这样说:我这孩子什么都行,就学习不行。这就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

(二)望子成龙心切,过分溺爱

作为老师,大凡都见过这样两种不同类型的家长:一是望子成龙心切,一是对孩子过于溺爱。其实家长的这两种态度都会阻碍孩子的发展。我们就接触过不少这样的家长,他们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作业完成了不行,还要另加作业,限制孩子玩的时间或根本不给他时间玩。时间一长,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厌恶感、恐惧感。不知家长想过没有,从心理、生理的角度讲,7、8岁的孩子正是玩的年龄,玩的过程有助于孩子观察能力、判断能力的形成和培养,也不是无益的。适度的玩、适度的看书、学习,相得益彰,如果这么小的孩子就对学习产生厌恶感,势必影响他今后的终身学习。

(三)学校的分数歧视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学业成绩达到基本标准就算合格。可是现在不少学校为了争名次,对学生的要求十分苛刻,分数歧视现象较普遍。以分数为标准,将学生划分为“好、中、差”三等,分数低的学生就是“差生”,这样武断的定论过早地摧毁了孩子的自信心。 ——以分数为标准,将分数低的学生长期置于不利的学习空间和“存在消失”的氛围之中。说通俗点,就是将分数低的学生放在教室的后面或旁边置之不理,上课也从不提问题,不顾及他们的听课效果。长此以往,这部分学生一直笼罩在失败的阴影之中,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损伤了他们的健全人格,扼杀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转化策略

(一)广泛收集资料,科学制定计划

专题组成员按学科、分阶段对学生学习状况全面调查和分析,依据对学困生的界定初步确定研究对象,并进行深刻、准确的观察了解,然后建立学困生个案情况登记表。个案情况登记表项目设置合理,查阅登记表便可以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和发展变化。每位教师坚持对研究对象跟踪观察,定期记录,做到第一手资料真实可靠,从而保证了由事实资料的可靠性达到研究结论的可信性,最终取得课题研究成果的可行性。按学困生的类型研究——成因研究——对策研究的程序,分为三个阶段深入研究。每一个阶段或单兵作战,或联合攻击,有资料、有分析、有阶段性成果——研究论文。进行个案研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跟踪教育。

(二)走访特殊家庭

问卷调查结束后,有针对性地对有的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从走访中得知,学生的家庭教育大部分都处于真空状态。隔代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由于心疼孩子,对孩子往往是百依百顺,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而不关心他们的教育和心理要求。这种养而不教的做法,使许多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还有的家长对于孩子的错误是百般庇护,为孩子开脱,而对来自别人的批评,不从自己孩子身上找原因,也不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沉迷于打牌,在家里夫妻谈得较多的话题也是切磋牌技,让孩子深感父母玩之乐,自己学之苦,导致孩子没有上进心。

(三)建立家长委员会,加强家校联系

“家长委员会”由各班学生家长代表组成。主要任务是沟通学校和家长之间联系,交流信息。每学期召开一次会议。学校重大决策,工作安排、学校教育教学情况,由校长向家长通报。家长向学校反映家长的意见和要求,为学校教育教学献计献策。分析家长对孩子教育存在的问题,起到了沟通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桥梁作用。学生教育离不开家庭、社会的支持。良好的社会氛围有利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开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小学生的生活基本上是两点式的:家庭——学校。转化学困生,争取家长的配合,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定期或不定期地同家长交流情况,双方达成共识,针对孩子们的某种表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有家长反映孩子常上网吧,教师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了让他读儿童课外读物,如《少儿十万个为什么?》《寄小读者》等书,并要求他将读后的内容和感受讲给老师听,这一做法非常有效,既分散了孩子对游戏的注意力,同时又增长了见识。总之让家长参与活动,也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困生家庭教育的良好氛围。

四、研究成果

近年来,通过对学困生转化的策略研究及家长开展学习指导实验,家长增长了见识,观念得到更新,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学困生的成绩转化效果明显。各班的学困生人数比例逐年下降,转优率也由原来的10%上升为20%左右。学困生家长认识提高,逐步树立了新的家教观念,把“为国教子”“教子做人”作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增强了家教行为的法制观念,增强了家庭的民主意识,改变了学困生家长简单粗暴、压制、体罚等不当家教方法,采取耐心的说服教育,互相沟通等方法,使学困生转化工作得到了积极的配合。教师在进行课题实验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此项实验才是开端,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实验力度、广度和深度,使家庭教育现代化实验工作获得更多的实验成果。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几何创新题的处理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数据分析中的避错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唱反调”的策略
价格调整 讲策略求互动
2016年理财策略——少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