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解读”让学生快乐成才

2014-06-10 07:22董世军
成才之路 2014年15期
关键词:汗青解读成才

董世军

近日,读到一篇《谈解读》的文章。文中说道,有一位作家小时候读书,在学习“朝辞白帝彩云间”这一诗句时,他把诗中的“白帝”理解成一位穿着白衣服的老人。他觉得很美,这一美的形象一直留在他心中,直到成名以后还牢牢记着。文章接着说,这一解读是错误的,但它是美丽的。这种美丽的错误带着个性的烙印。它没有影响作家的成长,它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文章还说,错误的个性化解读,尚且具有如此价值,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去拼命追求标准统一的解读呢?

诚然,作者引用此例,是要严厉抨击当前语文教学中为了考试追求统一答案,否定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弊病,是为了强调美的语言要让富有灵性的学生自己解读。

从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况看,确有一些教师“一统天下”,过多过重的预设,抑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确有一些课堂追求统一标准的解读,使学生灵性泯灭,学习兴趣荡然无存。因此,我们要重视“解读”让学生快乐成才。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我们的教师面对学生的“与众不同”“奇思妙想”,不应该摆出先生的架势,盛气凌人地指手画脚,而应该耐心倾听,用心欣赏,亲切地询问,热情地鼓励。对喜欢标新立异的、具有独特见解的学生更应该倍加关注、大加赏识。这样,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张扬、创造性才会得到激发,语文课堂才会勃发生命活力。

然而,作者却忽略了至关重要的、当前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异化主体地位,强调多元解读,丧失教师主导作用。以至于学生误以为自己的感悟、体验,什么都是对的。教师不知道角色如何定位。

是的,美丽的错误伴随着作者的成长,不影响他成为名人,但作为“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师,不应该让错误“美丽”,不应该容许类似的个性化解读“错误”下去。

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教学“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时,一位学生把“汗青”理解成“汗清”,认为整句诗的意思是我的一片红心记在汉族清白的历史上。而全班其他同学也茫然。这时,教师没有作“壁上观”,没有一味地让学生自主探究,而是通过讲一个关于“汗青”的典故引导学生理解。学生明确了,原来古代把烤过的竹片称为“汗青”,以后泛指书籍史册。从而正确地理解了这句诗:愿我的一片赤胆忠心记载在史册上。倘若教师对学生的错误理解一味欣赏,不加点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学生终生就会留下一个错误,对于学生,这样的错误还美丽得起来吗?我们做教师的责任何在?不值得深思吗?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认为,多元解读必须以教材内容为依据,多元解读,其中“一元”最重要,即文本中的那一元。我们要尊重作者的表达,在多元解读中,教师应采取以下几种态度。①原则性错误一定要指出来。②非原则的离题太远的,用话岔开,不做无意义的争论。③非原则的但有一定道理的,不要否认。于老师还说,价值观取向一定要把握好,不然的话我们就愧对教师的称号,因为我们是“灵魂的工程师”。于老师的见解,对于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元解读出现的偏向,是一个很好的指导。

学生对教学内容可以有不同认识的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想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雪融化了是什么?说是水是对的,说是春天、是绿色似乎也对。但如果说是酒、是汗水那就不一定有道理了。

对于学生在文本解读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必须坚决予以纠正。比如学习了《狐狸和乌鸦》,有学生认为,你要想得到一样东西,如果直接向人家要,人家可能不给,你得想办法,和他兜圈子,骗他高兴,让他自动送上门来。显然,这种理解完全违背了这则寓言的传统寓意。如果教师不否认,甚至认为这一想法有创意,势必会使学生失去正确的价值判断。

学生阅读理解文本,需要教师艺术地引导。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卧薪尝胆》时,“逼”学生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人及我地解读文本,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范例。薛老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卧薪尝胆”的意思,接着连问两个问题,如果勾践仅仅“晚上睡在柴草上,每顿饭前,先尝尝苦胆的滋味”,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如果勾践仅仅坚持了几天,或者几个月算不算真正的“卧薪尝胆”?引导学生通过解读,进一步理解了“卧薪尝胆”是表示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要忍辱负重、发愤图强、坚持不懈。然后,再次提问,勾践需要卧薪尝胆,我们要不要卧薪尝胆?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刻认识到:中国科学家靠“卧薪尝胆”的精神,取得了航天事业的辉煌业绩;从中国足球到学校发展到个人理想的实现同样需要卧薪尝胆的精神。这样,就让学生“在课文中照见自己的生活,在生活中发现课文的影子”。

诚然,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有时候因为知识或认识上的偏斜,解读的确会出现错误的情况甚至是节外生枝,但教师此时更应该考虑的是学生为何这样认识,原因在哪,应该如何帮助学生正确解读。有时候,教师可以延迟性评价,让学生自己去验证自我解读的正确与否,给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机会。学生在自我探究校正认识的同时,加深了认识,也获得了学习方法,一举多得。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过分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会抑制学生个性化发展,夸大或异化学生主体地位,同样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鸟儿把鱼儿举到空中,以为是一个善举”,但空中不是鱼儿的家,多元不是语文的家,回归语文本位,请把“鱼儿”放入水中,让其快乐地成长成才。

(甘肃省通渭县义岗学区)

猜你喜欢
汗青解读成才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嘉兴瑞节耀汗青
“汗青”原来是史书
解读日本摄影家植田正治的摆拍写实现象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沙场碧血照汗青——深切怀念70年前牺牲的二伯柳汀
成才先成人 雷锋好榜样
迷途知返,奋发成才的汤佩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