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乡村

2014-06-10 13:35
艺术时代 2014年4期
关键词:艺术家方案国家

藝术介入乡村,这是最近几年中国艺术界出现的一个新现象。艺术家因为创作机缘发现某个特色的乡村(渠岩之于山西许村),或者因为某种特殊关系(欧宁和左靖之于安徽璧山,靳勒之于甘肃石节子),他们与当地建立联系,并达成某种愿景。于是他们发动或者是邀请其他艺术家来到村里,实施一系列的艺术活动,这种现象在2008年之后变得非常突出。

艺术介入乡村,这应是出于两个方面是缘由:一方面这是近年来对频繁提及艺术介入社会话题的身体力行。强调艺术参与社会是基于艺术自身的思考,或者说是对艺术日益精英化和商品化的反动。将社会实践纳入到艺术的范围内,使我们理解的艺术的概念处于不断开放和扩大场域之中,也避免了使其成为某种形式的僵尸或者是变成某种封闭保守的形态。另一方面,这是现代主义乌托邦思想的延续,幻想着通过艺术的方式改造社会,改变一个村落的贫穷落后的现状,让生活在社会当中的人享受到一种好的生活。所以,这类介入行为往往也带着某种明确的目的,比如“许村计划”以艺术的方式保护某个古村落,或者是以艺术的行为引起社会对乡村问题的关注等等,从而使得中国成千上万的贫穷、落后、即将衰落的乡村的命运得到改善。

详加追究,这一善意的目的同样是出于一种反动——即对国家力量对于乡村统一改造模式的不信任。在艺术家看来有一种更好的方式来改变乡村面貌,而国家行政力量总是为了效率和政绩而不顾其他。所以,在中国艺术介入乡村时,艺术行为总是和国家意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更为复杂的局面。因此,分析艺术介入乡村就不能单单是艺术内部的事情,还要看我们所介入的这个社会形势;并且也不能将眼光局限在当下几个介入乡村的艺术行为,而必须历史地去看,必须将眼光放在乡村在整个20世纪中国社会的大变革中去看。因为,在三千年的中国历史中,乡村只有到了20世纪才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进而变成了政治问题,最后成为国家问题。

从大历史的视角出发结合具体的社会问题 ,20世纪的中国问题就是如何进入现代,和西方一道成为一个现代化国家,而“现代”则构成20世纪世界性的一个关键词。回到乡村这一具体问题上,如何将农耕为主的乡土中国纳入到“现代”计划的工程之中,这不仅是成为政治家考虑的问题,也是有志知识分子所关切的问题。正是在这种社会意识之中,出现了两种对乡村的改造方案:一是政党和国家力量从物质上推进乡村的现代化进程,1949年之前主要是政党推动,之后则是国家的统一建设。二是知识分子试图从文化方面着手,以此来在乡村建立现代性的生活方式。艺术介入乡村,采取也就是第二种方案,即如何用文化的行为和方式让传统的乡村焕发出现代气息。所以,这两种不同的方案在本质上却是相同的,其共同的愿望都是推进乡村进入现代。因此,我们看到的便是某一阶段这两种方案是紧密结合在一起,一唱一和的现象,比如新中国美术。而在另一阶段,后一种方案却是为了反映、揭露以及改造前一种方案,比如上个世纪80年代的“乡土风”和当下介入乡村的艺术。在每个阶段政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不同,也造就了视觉艺术在造型和表达形式上的不同样态。分析乡村主题在中国艺术史中的变迁,不单单是文化生产的问题,其中还暗含了意识形态在近现代中国政治中的线索。

康学儒

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日

猜你喜欢
艺术家方案国家
烂脸了急救方案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稳中取胜
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