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晓冬
海上搜救是个专业活儿
在澳大利亚皮尔斯空军基地的停机坪上,与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P-3C和P-8A等海上巡逻机相比,中国空军伊尔-76运输机的身影高大而另类。伊尔-76MD型运输机在不载货的情况下,最大燃油航程是7 100千米,老一些的伊尔-76T最大燃油航程只有6 700千米。因此,伊尔-76成为中国空军唯一能到南印度洋执行搜救任务的机种。在智能化飞行管理系统已成为标配的今天,伊尔-76只有原始的机电式领航设备。在搜救任务期间,我军机组还在使用环形滑尺计算领航数据,甚至需要将手持式海事卫星电话的天线伸到水泡形窗户上找寻信号……除了常见的军、民用舰船,直升机、大型固定翼水上飞机、海上巡逻机,搜救范围由近海延伸到远海,形成完整的专业海上搜救装备体系。而在这个体系中,我国除了拥有数量有限的搜救直升机,大型固定翼水上飞机和海上巡逻机都是装备盲点。早期的水轰5水上飞机装备数量是个位数,已经接近淘汰。而在运8基础上研制的高新六号海上巡逻机,还在试飞之中,大量装备尚需时日。
搜救搜救,先搜再救。在海上搜救装备体系中,海上巡逻机是眼睛,视力最好,速度最快,是直升机、水上飞机救助人命的基础,因而也是体系中的核心装备。海上巡逻机作为军用机种,执行民事任务,并不算新闻。早在2009年法航447航班失事坠海之后,“大西洋”、P-3等海上巡逻机就参与了海上搜救行动,它们的专业设备基本满足海上搜救的一般性要求,涵盖目标从静到动,从水上到水下。而P-8“海神”性能就更先进了,具备更强大的网络功能。尽管如此,在搜索马航失联客机过程中,各国军方还是颇费力气。这说明,天气、水文、磁场等诸多外部因素对高科技装备仍能形成强大的制约力量。何况对有缺门的一方呢?
海上巡逻机,
不光反潜那么简单
如今,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内,早已把海上巡逻机作为普通的勤务飞机日夜使唤着。印度海军的伊尔-38和图-142大型海上巡逻机,逡巡于印度洋上。巴西的P-3C海上巡逻机在打击犯毒和走私等执法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国内从大众媒体到专业刊物,异口同声地将P-3C以及新晋的P-8A称作“反潜巡逻机”。从字面上看,美军海上巡逻机打头第一个字母P,是巡逻而非反潜之意。美军运作P-3C及P-8A飞机的单位被作“海上巡逻机中队”。再比如,近年来中国海军东出西太,活动频频,每一次中国舰艇驶出岛链,都无一幸免地被日本海上自卫队的P-3C海上巡逻机“立此存照”。想必不少国人能够隐约体会到日本海上巡逻机对相关海域的监控能力。只不过目前处于和平时期,日本人按下的只能是相机快门。海上巡逻机的首要使命是充当海军的天眼,对广阔海域实现无缝隙地监视掌控,实施水面目标搜索定位、专署经济区维权、海上救助等多重任务,包含却不限于反潜作战。
“海上巡逻机”与“反潜巡逻机”,其称谓的不同,折射出我军较之外军存在着从实践到认知上的双重差距。要做事,先正名,海上巡逻机的称谓名正言顺。
需要大飞机平台
通过搜集对比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日本、中国6个国家8种型号海上巡逻机的资料,可以梳理出以下一些规律。
第一、各国海上巡逻机都采用客机平台或专门开发的平台,唯有中国高新六号海上巡逻机是以运8军用运输机改装。在机身构型上,除中国海上巡逻机采用高阻力的上单翼布局外,其他海上巡逻机无一例外采用了低阻力的下单翼布局。
第二、海上巡逻机都拥有比较宽广的速度范围,最大平飞速度可以达到马赫数0.6到0.8,而最小机动时速可以减到300千米以下。这些飞机可以以较高速度往返于基地和搜索海区之间,并以较低速度在任务海区进行往返式的长时间搜索。
第三、主流海上巡逻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普遍在60吨上下,机组成员为12人左右,最大航程在8 000到10 000千米之间。
运8本身是一种中短程军用运输机,是围绕在中低空空投、空降,以及在前线简易跑道频繁起降为出发点设计的。从外形上看,运8为了保证货舱内有足够空间,机翼大梁架在机体之上;为了保证货物从尾门进出,尾部相当宽大且方正,没有任何收身修形,而且尾翼向上大角度翘起;主起落架采用收入机身设计,机身下部两侧出现较大的鼓包。所有这些,导致高新六号的飞行阻力比国外海上巡逻机要大很多。因此,纵然发动机功率相当,油量相当,较之国外海上巡逻机,高新六号的航程却少了近一半。先天缺陷,无法改进。
海上巡逻机的任务剖面和军用运输机截然不同。海上巡逻机起降次数少,但留空时间很长。来往任务海区之间为了省油大多飞行在较高的高度。在任务区会下降到低空做长时间盘旋。海上巡逻机平台的设计制造难度,要比军用运输机高得多。海上巡逻机第一要有大航程和留空时间;第二要有较高巡航速度,便于快速往返基地和任务区;第三要有良好的低空低速飞行性能,便于搜索目标,投放声纳浮标、武器和救援装备;第四要有相互分隔的座舱和武器舱,其中座舱要增压,以便为机组人员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从外形上看,海上巡逻机应采用较低阻力外形,机身轮廓尽量流畅;机翼为下单翼,带后掠角,且有复杂的前后缘增升装置。飞机座舱地板下要留有布置武器舱的空间。
从以上几项标准来衡量,运8飞机还不能称作是一种理想的海上巡逻机平台,但该机是唯一可供改装的60吨的国产飞机平台。因而高新六号只能是一种承上启下的过渡产品。以5 000千米航程,扣除前往备降场不能动用的余油,在任务区逗留6个小时计算,高新六号最远只能前往距离基地800千米的任务海区,仅满足对第一岛链以内海域的监控,而对于南沙群岛以及第一、二岛链间的广大海域,或许可以飞到,但无法长时间逗留。
空海军是未来中国反介入作战的中坚。中国海军要对敌有效实施区域拒止,就必须令对手的航母战斗群止步于第一岛链以东的西太平洋。全新研制一种起飞重量60吨的先进海上巡逻机平台,方为上策。目前正在研制中的C919单通道客机,是比较理想的改装平台。该机的总体性能参照波音和空客的新一代单通道客机737MAX和A320NEO。C919将配备与国际接轨的最新一代通信导航电子设备,能够在国际空域与国际民航业界的空中交通管制、空中防撞系统兼容,适合飞出国门到远海独立执行任务。此外,C919体量适中布局合理,美国P-8A就是波音737-800改装的。更重要的是,C919包括发动机在内的全部子系统,都有相应国产型号在研。
鸡兔同笼?
要想让海上巡逻机真正发挥出威力,在编制体制方面应该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要按照任务需要编组,而不是按照装备属性编组。第二是尽量将海上巡逻机的使用权限下放。
先说按照任务属性编组。在过去,我军“鸡兔同笼”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当初把直升机全部编入空军、把火焰喷射器编入防化兵、把反坦克导弹编入炮兵等等。同样,工业部门将预警机、电子战飞机、海上巡逻机统统冠以“特种飞机”的名头放到一个筐里,其原因在于这些飞机都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可能还出自同一个厂家。把这些飞机放在一个大项下面,便于工程管理,但结果是,部队与工厂实现了无缝对接,却与战场拉开了距离。
再说使用权下放。解放军对于刚刚入手的“新式武器”,习惯于将其统一编成独立作战单位,并由高层直接指挥,集中使用。这种编成方式源于机械化战争年代的那种一级压一级的树状多层指挥体系,因为如果把电子侦察机、预警机、海上巡逻机这类“千里眼”、“顺风耳”下放到基层,它们距离指挥中枢中间会隔出好几个层级。在没有数据链和网络的时代,侦察情报上传延时太长,必然贻误战机。然而,首脑部门看似耳聪目明了,对于提高部队灵活性却没有太大帮助。其原因是,在传统树状指挥体系下,“特种飞机”获得的情报,只能成为最高指挥机关的“特供”。作战部队仍然只能通过逐层下发的战场情报,掌握战场态势。传统作战体系就像是一只庞大的马门溪草食恐龙,神经纤维传导信息速度太慢,明知尾巴正在受到霸王龙的攻击,可等大脑下达的作战指令传到四肢,尾巴已经被咬掉了。
现代化军队中的指挥体系是网络状的。预警机、巡逻机这些传感器,通过网络和首脑机关及各作战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各作战单元可以通过海上巡逻机保持对战场态势的全盘掌握。作战更主动、更灵活、更准确。
在海洋大国的军队中,海上巡逻机虽然很是“高科技”,但只是普通装备,属于基层部队,大量装备,普遍撒网,满负荷连轴转。如果把海上巡逻机按照旧有思路编组的话,基本无法胜任快速反应的作战需求。
我军应该根据任务需要,成立海上巡逻机部队,使用权限至少应下放到舰队一级。按照1架高新六号有效监控800千米外任务海区需要6小时推算,实现对该海区持续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至少需要4架飞机。如果算上停场维护,实际上可能需要8架。8架飞机可以组成一个类似美军标准的海上巡逻机中队。我国海军如果配备24架海上巡逻机,就可组成3个中队,北、东、南海3个舰队各配一个。但这个数量只够对热点海区实施重点监控,而无法实现所有海洋国土的全面监控。如果东海、南海同时出事,各舰队巡逻机需要调防增援,装备总数就要翻倍。
贯彻海洋战略的利器
中国缺乏海上巡逻力量是存在了几十年的客观事实,马航失联事件才使之与现实需求之间的巨大矛盾暴露了出来。但客机失联毕竟属于小概率偶发事件,而中国每天面对的现实课题,是如何有效地维护海洋权益。
目前中国空军歼10、歼11等战斗机一身武功,但在目前中日东海争端斗而不破的局面下,面对日方P-3C,第一不能打,第二不能挤,第三耗不起。而海洋局的运12飞机实在是“高、大、上”的反义词,维权力度又不够。
如果能派遣与日方等量齐观的大型远程海上巡逻机,东海空中维权形势必将大为改观。海上巡逻机留空时间长,比战斗机耗得住。在遭遇日机时,可以凭借庞大体形,采用挤靠战术。巡逻机没有对空武装,杜绝了擦枪走火、事态升级的可能性。俄罗斯对南千岛群岛及日本周边空域的巡航,从不派遣战斗机,历来都是派遣图-142等大型海上巡逻机出马,就是基于这个策略。而对于南沙群岛的空中维权,可以三沙市永兴岛的永兴机场为前进基地,采取大型巡逻机中队轮流进驻方式,实现对南沙群岛24小时无缝隙空中监视。
考虑到现实条件,中国大型海上巡逻机立项显然需要顶层设计,属于国家战略,而且要清晰认识到,装备只是机制的一部分。人的因素,制度的因素,往往要考虑到装备的前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