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越来越恐高

2014-06-10 16:30傅晓柳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4年5期
关键词:恐高症歌德韩愈

傅晓柳

作为北美第二高楼和芝加哥市的地标性建筑,威利斯大厦常年吸引着全球数以万计的游客前往观光。说起人气,整座大厦的第103层是最旺的,因为这一层的西侧建有突出于楼体、完全由玻璃制成的4个宽高各3米、进深1.2米的悬空观景台——闻名于世的玻璃阳台。玻璃阳台距地面412米,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体验高空揽胜带来的新奇和刺激。

但事实上,大多数人进入玻璃阳台时,只感到极度畏惧——当看到脚下透明的玻璃地板呈现出陡峭的大厦外壁,他们会不由自主地头晕目眩和心慌——在高处俯瞰时出现的这种生理反应,正是我们并不陌生的“恐高症”。

恐高症是否与生俱来

恐高症在现代人中的患病比例可不低,不少人不敢从高楼阳台往下看、不敢乘坐透明电梯、不敢搭乘飞机……英国一项调查显示,现代都市人中有九成出现过不同程度的恐高症状。可见怕高是普遍的情感体验。

那么你也许会问:恐高症是与生俱来的么?

对于这个问题,部分科学家持肯定答案:人类生而怕高,并且这个特点具有积极意义。他们认为,对高度的畏惧来自人类天生的自我防御机制——只有懂得远离悬崖峭壁的人,才能远离危险,他们的怕高基因也就一代代留传了下来,从而导致大多数现代人对于高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

但最近有科学家提出不同观点,他们认为人对高度的畏惧是后天形成的,而佐证他们观点的是学习爬行的婴儿。

婴儿在学会爬行前,总是热衷于“高空探险”,正如接受研究人员调查的不少家长所反映的——当看护人偶尔疏忽大意或不加干预时, 宝宝会泰然自若地挪到床、桌子等家具的边缘,表现得对高度毫无畏惧。但研究人员观察发现,经过一段时间后,婴儿开始表现出对高度的畏惧。

为探明婴儿身上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科学家进行了有趣的实验。研究人员把即将学会爬行的婴儿固定在一个装置中,分别模拟从高处坠落时和快速移动时的情形。结果显示,婴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在参与实验的婴儿掌握爬行技巧后,研究人员又准备了一半不透明、一半透明的玻璃桌面,让这些婴儿从桌面上爬过。结果显示,在前一次实验中出现高度紧张情绪的婴儿在爬到透明的玻璃桌面前便停止了。很明显,他们有意识地回避从高处俯视下面。

总结以上两项实验的结果,科学家认为,后天的刺激对婴儿大脑产生了影响,所以他们会深刻铭记从高处坠落发生的各种不愉快的体验,他们也就不再轻易尝试“高空探险”了。

现代生活方式让我们恐高

通过婴儿实验,科学家探索了人类恐高心理的起源,但那不是形成恐高症的根本原因。婴儿回避高度是出自他们自我保护的本能,而我们成人与婴儿并不一样。

成人早已摆脱人生的蒙昧时期,我们为何在明知自身环境足够安全的前提下还会对所处高度产生畏惧呢?这是因为俯瞰时突发的眩晕使身体失去了平衡,让我们感觉将要从高处坠落,从而感到恐慌。那么从高处往下看时,为什么会产生眩晕呢?

一般情况下,大脑指挥身体做出的动作幅度,是以视野中物体的相对活动为参照对象的。当我们从高处俯瞰,地面物体显得很小,大脑无法根据获得的视觉信息来判断我们自身所处位置,这让我们缺乏安全感。加之人在高处,眼睛无法在水平位置找到实物进行水平运动参照,于是大脑平衡系统受到严重扰乱,所以我们会感到眩晕。

此外不得不说的是,现代社会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越来越容易因眩晕而恐高——在写字楼里朝九晚五的白领、守着堆积如山的习题集把板凳坐穿的学生,都是恐高一族的强大后备军。久坐不动使得我们的视觉信息系统持续接受单一的刺激,缺乏变化。当长期久坐不动的人偶尔去一趟高层商厦或是到郊外爬山,繁杂多变的视觉信息突然大举侵入我们大脑中的分析系统,而由于长期缺乏锻炼,大脑在控制平衡上十分不给力,于是我们出现严重眩晕,身体拒绝往高处多挪一步。

训练可以克服恐高症

弄明白了恐高症形成的根本原因,我们还应该解决它。“恐高症”带一个“症”字,这说明它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应该被人们克服。

在这一点上,文坛巨匠歌德为我们树立了好榜样。歌德曾患有严重的恐高症,但他决定克服这个缺点。他拿出了极大的勇气,迈上教堂高塔的一级级台阶。在高处他偶然俯视脚下,险些因眩晕而栽倒,但是他没有放弃。努力站稳后,歌德闭上眼睛让自己平静下来,片刻后他再次向塔顶迈进。最终歌德成功战胜了恐高症。

心理学家也指出,平时我们可以多爬山、爬楼梯,并有意识地让自己俯视脚下,随着高度的逐渐递增,我们就能慢慢适应了。另外,克服恐高症还可以从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入手,尤其应该从娃娃抓起。儿童可以在家长或老师的陪伴下练习走独木桥、翻筋斗、跳跃、转圈等,来增强大脑协调肢体平衡的能力。

当然,过分畏惧高度就要另当别论了。比如在高层建筑的室内仍感到严重不安,这就不正常了,这种恐惧程度与实际危险严重不符。如果明知自己过度恐惧却无法控制,那么你可能需要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韩愈登华山被吓哭

就字面上看,“恐高症”带个“恐”字,反映出畏惧的情绪,因此恐高症具有损害患者个人形象的嫌疑。试想,倘若堂堂七尺男儿因畏惧高度而大哭大闹,很容易引来别人的嘲笑。

历史上一些名人就曾因恐高症闹出过笑话。比如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大文豪韩愈。相传韩愈曾登上华山,游至苍龙岭时,四周异常险峻的山势让他感觉头晕目眩、寸步难行。韩愈以为自己将困死于此,他忍不住坐在岭上嚎啕大哭,甚至给家人写信诀别,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当地县令派人将韩愈抬下了山。

这座以险闻名的苍龙岭还吓哭过清代经史学家毕沅。相传毕沅登顶后,突然产生了强烈的畏惧情绪,具体表现与韩愈相近。但与韩愈不同的是,毕沅享受了特别“优待”——被灌至烂醉并用毯子捆扎起来,以绳索垂吊下山……是不是挺搞笑?

猜你喜欢
恐高症歌德韩愈
晚春
歌德的书
恐高症
恐高症
你该向哪里看
朗费罗与歌德文缘关系及其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