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的学科研究现状

2014-06-09 12:34穆惠峰
当代外语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语言学外语

穆惠峰

(嘉兴学院,嘉兴,314001)

外语教学的学科研究现状

穆惠峰

(嘉兴学院,嘉兴,314001)

本文立足我国外语教学及其研究的现状,探讨现存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等问题的原因。本文认为,由于我国外语教学研究界缺乏对外语教学的学科属性定位和自身的理论体系,外语教学研究一直处于治标不治本的状态,这给我国外语教学实践带来了困扰,同时也阻碍了我国外语教学学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最后,文章还提出应学界应该尽快确立我国外语教学的学科属性和建立外语教育学。

外语教学,学科建设,外语教育学,教育哲学思辨

1.引言

我国的外语教学,主要是英语教学已经历经了三次重大的改革。其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历经30多年,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与有力支持下,通过广大大学英语教师的辛勤努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学英语教学水平确实登上了一个相当高的台阶,使高校大学英语在教材编写、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评估、教学手段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切实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大学英语教师通过教改实践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王守仁2011)。此外,教学管理、语言测试、师资培训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英语教学中的不少问题仍然存在,如大学英语教学本身的定位问题从而带来的如教学模式问题、相关考试的负面反拨作用问题等等(蔡基刚2005);另外则是因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等问题(张文霞、罗立胜2004;潘春静2005),还有则是学生英语水平两极分化问题、“投入大,收效低”(文秋芳2012)等问题。这些都是英语教学改革无法回避的问题。

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直接从国外借鉴的二语习得理论难以跟我国的教学实际相适应。在我国缺乏英语为母语的群体和社区,英语根本上属于外语,直接引进的二语习得理论无法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从而导致了我国外语教学理论相对滞后。缺乏科学的语言教学理论的指导,导致外语教学的学科建设不明确。因此,我们有必要梳理外语教学学科研究的现状,客观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索一种符合我国外语教学实情并与学科内容相结合的外语教学理论,从而建立一个独立的外语教学学科。

2.外语教学的学科研究综述

2.1 学科发展概论

学科的英文表达是Discipline,来源于拉丁语和希腊语,指一种学术的分类和科学的分支,如哲学、语言学和教育学等,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的知识体系,因此,学科是对于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总称(李化树2006;胡加圣2011)。与学科相对应的概念是专业,其特征是为了满足或适应社会某个具体的需求,如外语专业,是为了培养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而创建的。

本文的“学科发展”中的学科指的就是人们基于认识世界的实践所形成的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本文的“外语学科发展”中的学科指的就是对我国外语教学实践所形成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和内容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2.2 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回顾

外语教学法是外语教学方法的总称,其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时期,即前方法时代、方法时代以及后方法时代。前方法时代主要包括曾经在外语教学中占据统治地位的语法翻译法。方法时代的教学方法包括直接法、听说法和认知教学法。其中,认知教学法认为语言的本质在于其功能和交际潜能,因此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Hymes 1972)。后方法时代教学理论主要出现在上个世纪中后期,一种超越传统教学法理念的外语教学思想,强调语境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Spolsky 1988;Pennycook 1989;Prabhu 1990)。

纵观外语教学法的发展历史,所有的外语教学法无不受到结构、认知、功能和人本四种语言观的影响,出现了结构派、认知派、功能派和人文派四种不同的教学研究流派(林新事2008),各个流派都是历史的产物、都有自身的优缺点,也都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科学文化认知水平。

2.3 外语学科教学论

教学论主要从教与学的关系、条件和操作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学科教学论是由学科教材教法、学科教学法发展来的。外语学科教学论主要是研究外语教与学的基本规律,建立外语教学的基本模式,提高外语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外语教与学的操作问题是外语学科教学论研究的关键之一。换言之,师生之间课堂交际过程就是语言的操作过程。就教学的属性而言,外语教学本身是把教材转化为课堂师生互动的过程(同上)。外语学科教学论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4 外语教学研究

在外语教学与研究方面,我国至今已经出版和发行了大量的论著与期刊,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电化教学》、《当代语言学》、《外国语》、《外语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现代外语》、《外语研究》、《外语学刊》、《中国外语》以及相关的其他学报等,如《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等。其中,以我国外语界第一家学术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为代表,该刊兼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应用研究,专门设有“外语教育”栏目刊登国内外关于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方法和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至今国内很多外语界专家和学者已经在该外语类学术核心专刊上发表了很多颇有分量和采用实证研究方法的文章,以及一些关于外语教学方面的综述性文章。

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关于“外语教学与研究”的期刊和文章,共找到202,328篇,可见,国内至今已经发表了大量的关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方面的论文。这也表明:我国外语教育界对于外语教学和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些文章的价值可从黄国文(2009)对于刊登在《中国外语》上的有关“外语教学研究”方面的文章的评价窥豹一斑,即这些文章对不熟悉这些学科和理论的读者了解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目前的状况是很有帮助的。这些极具价值的外语类核心期刊至今为我国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5 外语教育技术学

外语教育技术学是外语教学学科的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是一个综合性的跨学科知识体系。胡加圣(2011)认为外语教育技术学是外语学科教育学和教育技术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体系,其理论基础是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生态化理论(何培芬2005;陈坚林2004、2006),而生态化整合理论是由建构主义、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等发展而来。外语教育技术学有其自身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其中研究对象是信息技术、外语教学、人和语言等,研究内容是包括教师、学生、教学与技术在内的教学资源和包括外语课堂教学与外语课程设计等环节在内的教学过程等。

我国的外语类学术期刊《外语电化教学》至今已经刊登和发表了大量的关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理论、基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外语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设有“外语教育技术”、“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教育技术与测试”、“语料库语言学”等专栏。它们在介绍国外关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最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我国外语界专家和学者在现代教育技术与外语教学实践与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推动我国大学外语教学改革以及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的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等方面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一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开阔了外语教师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眼界,另一方面,也丰富了我国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技术学学科奠定了很好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基础。

3.讨论分析

3.1 外语教学的学科研究成果

第一,先进理论开始“中国化”

张宜敏(2012)指出,我国外语教学中的外语教学理论基本上都是借鉴或照搬的美欧等英语国家在语言学或语言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如今,我国越来越多的外语届专家和学者已经开始意识到我国的外语教学在教学环境、对象、目标、内容等各个方面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同,因此,我国的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实践以及外语教学研究逐渐呈现出中国化、本土化的趋势,这也进一步要求我们打破外来理论的盲目指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学科体系,用我们适合国情的方式教授外语。

第二,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我国学者早在2000年对新世纪外语教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行展望时就预言:新世纪的外语教学研究方法将呈现多元化、理性化、规范化的趋势(王立非2000)。通过中国知网关于“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的查阅发现,目前我国外语教学研究方法主要分为理论方法、实证方法和实验方法等。对于偏外语学科理论方面的文章其研究方法侧重于理论方法,尤其是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方面的某个理论的发展由来与近况等。对于偏外语教学设计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其研究方法更多是采用的实证法,文中具有大量的关于研究设计方面的描述,如研究问题、数据收集、结果与讨论分析等。也有很多的外语教学研究是基于教学实验的,文中具体描述了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设计、步骤、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实验结果等。总而言之,我国外语教学研究方法既有定性研究,也有定量研究,更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这些都是的我国外语教学研究成果更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第三,外语教学水平提高

王守仁(2012)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了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大学英语教师通过实践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如今,大学外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基础和外语教学方法,这其中,我国众多的外语类学术期刊功不可没。另外,我国外语界的专家和学者,其中尤其是国内几所著名外国语大学的专家和教授在兼蓄并收国内外有关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各种外语教学方法。再加上近年来国家对外语教育的重视,特别强调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广大外语教师和技术人员的配合,国内很多高校的教室里都配备了电脑、投影仪以及各种影响设施,即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变成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还有很多地区教室里连上了互联网,使得原本缺乏外语环境的枯燥的语言学习变得更加的真实和趣味盎然,外语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3.2 外语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一,外语教学学科理论仍然过度依赖“进口”

尽管国内外语教育学者和专家对外语教学研究理论的关注和研究开始增多,但是外语教学的研究理论主要还是表现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其中尤其是以二语习得理论为主,包括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学习策略、错误分析等等,但是英语在我国属于外语,缺乏相应的英语语言环境,所以从根本上使得二语习得理论无法解决我国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从而导致了我国外语教学理论相对滞后以及教学水平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和本质的飞跃。

第二,外语教学研究偏离学科建设主线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1979到2013年期间有关外语教学方法论研究的文章发现:关于外语教学与方法论的文章不过十余篇,与上述提到的关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所查到的202,328篇相比为数甚少。通过对这十多篇关于外语教学方法论文章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有的文章过度注重国外某个教学方法基础理论的梳理,结果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罗列一些外语教学理论背景方面的东西,没有能够上升到相应的理论高度,更没有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如束定芳、庄智象(2009)尽管也提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流派,但学术本身的方法论描述中仍然还是有关外语教学方法的评论。再如桂诗春(1997,2003)、文秋芳(2001、2003)和朱枫(2010)等对“外语教学方法论”研究成果也只是侧重于介绍国外语言学中某个方法论而已,而没有将方法论看做是外语教学这一学科的理论结构来表达。;有的文章偏重于某个外语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此类文章的理论部分仅仅表现为对以往各个外语教学法简单地罗列,结果也是缺乏自身的创新和提炼等等。究其原因在于:目前我国外语教学研究忽略了对外语学科建设根基的研究,即外语教学方法论这一本体论的研究,因此偏离了外语教学学科建设主线。

第三,外语教学学科定位不明

在我国,长期以来外语教学始终“屈居”于应用语言学这一学科之下,这种不正确的学科定位导致了我国外语教学中的诸多理论几乎都是照搬照抄国外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以为只要是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理论都能直接“拿来”指导我国的外语教学。而实践证明:国外的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到了中国之后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具体表现就是我国的外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的费时低效的现象。另外,我国外语界一直使用“外语教学”这样描述性表达,使得很少有专家或学者意识到“外语教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尽管,国内也有专家或学者如王长楷(1988)、戴炜栋、王雪梅(2006)提出建立“外语教学”这一学科,但是纵观其相关著作可以发现他们并没有指出外语教学这一学科定位不明,更加没有进一步探讨外语教学这一学科的归属和分类。

总而言之,国内关于外语教学这一学科的定位和归属相关著作甚少,缺乏对外语教学这一学科确立的元学科理论的哲学思辨性分析。

4.外语教学的新时代

4.1 新时代的外语教学学科发展背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外语教学既进入到了后现代发展时期,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外语教学问题,如新型的外语教学技术环境,即基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远程、智能化和移动学习为标志的以及以学生自主、个性化学习为特色的各类网络外语教学课程;新型的外语学习主体,即从中小学就开始接受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各级学生等等。这些新的外语教学技术环境和外语学习主体使得我国长期以来完全依赖从国外直接引进的“洋外语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传统的中国外语教学出现了更多的问题,不仅原来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而且又出现了更多的有待解决的外语教学问题。这就需要我国的外语教育专家和学者赶紧思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这一足以令全世界关注的中国外语教学研究课题。而我国的外语教学只有真正找到了自身的学科归属和学科定位才能有自身的外语教学理论,有了自身的外语教学理论才能更好地指导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有了更好的外语教学实践反过来才能更好的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而唯有这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长期困扰我国外语教学领域的顽固疾病,这样才能最终使得原本就很身强体壮的我国外语教学更加地富有活力、更好地健康发展。

因此,中国外语教学必须要找到自身的学科定位,以提高自身学科的发展效率。

4.2 外语教学的学科缺位

外国语言文学是一级学科,旗下现有三个二级学科,即外国文学、语言学和翻译学(图1)。作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研究领域之一,外国文学研究有力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自身文化的发展。而且,近年来外国文学研究不断扩展其学术外延,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方面均有较大突破。目前,外国文学研究正密切跟踪国外文学研究热点,加强传统的国别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文学理论与思潮研究。同时,鼓励文学研究与社会思潮研究、文化研究等相结合,研究外国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及中国文学在全球的传播(戴炜栋、王雪梅2012)。

翻译学作为外国语言文学的二级学科也已经有了自身的学科理论和相应的翻译实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该学科的确立也切实提升了翻译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水平,进一步加强了翻译学科建设。中外翻译史、翻译与文化传播、翻译与人工智能、中外翻译理论、翻译实践、中国典籍外译、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翻译师资建设等将会进一步得到重点研究和发展。

语言学作为目前外国语言文学的第三个二级学科至今也发展得非常迅速。该学科的确立使得语言学有了自身的理论和下属学科分支,如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

但是,与语言学和教育学有着跨学科关联的外语教学至今还没有找到其学科归属与定位(Spolsky 1978;Hornberger 2001;夏纪梅1999;俞理明、袁平华2004;范琳、张德禄2004;辛广勤2006;张东辉2008;胡加圣2011),因此,我国外语教学也就不可能像外国文学、翻译学和语言学那样取得今天这样如此辉煌的学科研究成果。

5.外语教学学科的确立

通过以上关于我国外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研究现状的梳理分析,本文作者发现外语教学作为一个长期从属于语言学这一学科的分支,在理论与实践,即方法论与教学法的摇摆中摸索着前进了多少年,一直没有获得明确的突破性进展,相对于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社会科学不断交叉发展、繁荣兴旺的事实,外语教学研究却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给教学实践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正是在不完全符合我国外语教学实情的理论指导下,如我国的外语教学理论基本上完全来自国外的语言学理论,如二语习得等,我国的外语教学出现了上述的各种问题,如外语教学长期的费时低效等,这样的现状也严重阻碍了外语教学该学科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究其主要原因还在于研究者学科意识的欠缺。

图2 外国语言文学下属二级学科新分支示意图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外语教学水平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外语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作者认为首要的是确立我国外语教学的学科地位。至于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学科归属,本文作者认为不是应用语言学或外语教学法,更不是外语教育语言学,而应该是外语教育学。因为外语教育语言学主要还是关于外语语言层面如语音、词汇、词法和句法等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体系,学科定位应是应用语言学的二级学科,本质上并原来的外语教学所属的定位没有发生变化。而外语教育学则是直接建立在语言学和教育学两个学科的基础之上的、侧重于研究外语教学理论、外语教学实践等的跨学科理论体系,与外语教育语言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只有确立外语教育学的二级学科地位(图2),大学外语的学科归属和大学外语教师的素质问题以及我国外语教学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如本土化外语教学理论研究薄弱、外语师资素质偏低等才能得到最终而又完美地解决。

Hornberger,N.H.2001.Educational linguistics as a field:A view from Penn’s program on the occasion of its 25th anniversary[J].Working Papers in Educational Linguistics 17(1-2):1-26.

Hymes,D.1972.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A].In J.B.Pride &J.Holmes(eds.).Sociolinguistics[C].Harmondsworth:Penguin.

Pennycook,A.1989.The concept of method,interestedknowledge,and the politics of language teaching[J].TESOL Quarterly23(4):589-618.

Prabhu,D.R.1990.Generation of Topology and Configuration of Power-specified Systems:A Methodology for Design Automation[M].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Spolsky,B.1978.Educational Linguistics[M].Cambridge:Newbury House.

Spolsky,B.1989.Communicative competence,language proficiency,and beyond[J].Applied Linguistics 10(2):138-56.

蔡基刚.2005.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3):81-91.

陈坚林.2004.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的理论内涵及其应用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6):5-9.

陈坚林.2006.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下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有机整合——对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概念的生态学考察[J].外语电化教学(6):7-10.

陈坚林、胡加圣.2011.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研究——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陈力.2009.外语教学法的“后方法”时代[J].基础英语教育3(3):27-31.

戴炜栋、王雪梅.2006.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J].外语界(4):2-12.

戴炜栋、王雪梅.2012.对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战略规划的思考[J].外语界(3):23-27.

范琳、张德禄.2004.外语教育语言学理论建构的设想[J].外语与外语教学(4):16-21.

桂诗春、宁春岩.1997.语言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桂诗春、杨惠中.2003.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hinese Learner English Corpu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何培芬.2007.网络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113:14-19.

黄国文.2009.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中的整合[J].中国外语(1):16-20.

H319

A

1674-8921-(2014)03-0042-05

10.3969/j.issn.1674-8921.2014.03.008.

穆惠峰,嘉兴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和机适应性外语教学与测试。电子邮箱:mhf775@aliyun.com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我国外语教学的学科建设研究”(编号Y201330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语言学外语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