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摄影/金希
威震四海,安我刘公
撰文/摄影/金希
2014 年7月25日,威海正准备举行甲午战争120周年的纪念活动。
2014年7月25日,台风“麦德姆”光临了少有台风的威海市,威海普降暴雨,7月25日23时,“麦德姆”在黄海北部变为温带气旋,中央气象台对其停止编号。
两件事情,注定了这一天的威海并不平凡。而120年前的这天,在威海的丁汝昌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手下号称“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竟会在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内魂飞魄散。
8月的威海,阳光明媚。城市的角角落落,都再也看不到一丝“麦德姆”光顾的痕迹,似乎“麦德姆”的到来,就是为了让甲午战争120周年纪念日变得更有意义一点。
从刘公岛望向大陆,威海市区清晰可见
环翠区,占地374平方千米,是威海市的中心。现在,这里四季常青,碧海蓝天。威海市也凭借环翠区的美丽环境先后被评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绿化造林十佳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在1996年还被联合国评为全球100个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之一。而过去,它确实是名副其实的沿海重镇。设立了威海卫,威海自此被赋予了威震海疆、保卫家园的意义。威海卫城外用砖石、内实夯土,明清时期多次维修。直到现在,还存有西墙断续3段共百余米,断续的城墙,也印证了威海卫峥嵘的岁月。
国殇
甲午战争的大部分痕迹,也都可以在环翠区找到。因为环翠区包围着去往刘公岛——北洋水师基地的码头。码头北边不远,一艘按照原貌1∶1比例复制的“定远”舰静静地停靠在岸边。舰内完全还原了“定远”号的模样。黄海海战中,“定远”号身中无数炮弹,被多艘日舰围攻数小时,却屹立不沉。若北洋水师的炮弹多一点,质量再好一点,黄海海战的胜负,真的还很难说。
刘公岛,昔日北洋海军的基地,从定远舰模型望去清晰可见。从旅游码头,几分钟就有一班去往刘公岛的渡轮。岛上郁郁葱葱的植被,完全将刘公岛变成了绿色的生态基地。在1985年之前,刘公岛的风景少有人知,一直都被当作军事禁区而对外封闭。1894年的黄海海战,就是在刘公岛东边的海域进行的。
正值暑期,来岛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从早晨8点开始,去往刘公岛的渡船就班班满载。在渡船上,望着渐渐远离的威海卫,以及逐渐驶近的刘公岛,想着120年前那场史诗海战,心中竟也能涌起不少保家卫国之气。
登上刘公岛,迎面就是某海军部队驻扎的基地。虽然刘公岛已经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但海军部队还是长年驻扎在这里,像是在为北洋水师的先烈们守护着最后的安息之地。走路几分钟,就能来到这里的甲午战争博物馆的陈列馆。7月25日,威海的甲午战争120周年的纪念活动就是在这里举行。当时,有400名北海舰队的水兵战士在这里举行了集体签名宣誓、舰艇鸣笛、瞻仰凭吊等活动。
陈列馆门内,“国殇”两个大字分外醒目,也让人肃然。馆内1000多幅甲午战争的历史图片和300多件舰船文物,把人们带回到那个屈辱惨痛的历史记忆中。丰岛海战、大东沟海战、日军花园口登陆、旅顺大屠杀、北洋水师覆灭……虽是照片和文物,却如同电影,让人不胜唏嘘。
出了陈列馆,游客们便纷纷走上山路,去参观这里美丽的博览园。而往远处的道路看去,却再也没有游客的踪迹。显然,大部分游客并非以甲午战争120周年为契机来到这里。相对于沉重的国难历史,看一看美丽的风景能让人的心情更加愉快。
顺路而下,可以看到英式的别墅。1900年,英国强租了威海卫为租界。在租占的这段时间,由英商开办的泰贸洋行在这里建造了一些商住别墅,供夏季来威海卫的英国海军以及侨民避暑之用。从别墅向陆地方向张望,威海市区清晰可见。刘公岛虽有烈日,但却丝毫不炎热。即使是最热的时候,气温也只是靠近30摄氏度,凉爽的海风驱散了热浪,让这里分外舒适。
旗顶山炮台上的克虏伯大炮
路漫漫,景色依旧,蜿蜒的道路似乎再也找不到甲午战争的影子,但就以为这条路将会一无所获时,道路却陡然地升高了坡度,路的尽头,是一架布满锈斑的炮台。东泓炮台,作为刘公岛昔日的守护者,静静地站立在这里。旅游胜地,并未给她带来一丝的吵闹。顺着炮口的方向看去,竟是威海。昔日威海卫之战,刘公岛已成孤岛,想必当时的对岸,已是蝗虫般的日军。也许,东泓炮台开出的最后一炮,正是炮手家乡的方向吧……
返回到甲午战争陈列馆前,路还是那条路,心情却沉重了不少。仰头望去,山上矗立着一座雄伟挺拔的丰碑。顺石阶而上,到了近前,正是1988年为纪念北洋海军成立100周年而建的北洋海军忠魂碑。七个金黄大字在阳光下分外夺目,碑身犹如一把锋利的宝剑,直刺天空,象征着中华民族反抗异邦侵略的不屈英魂。下部碑文两侧,有着北洋海军奋勇杀敌、浴血而战的浮雕。
北洋海军忠魂碑并没有立在刘公岛的最高点。刘公岛的制高点,是旗顶山的山顶。山顶上,有着刘公岛最大的炮台——旗顶山炮台。1890年建成的炮台,分为地下掩体和地上炮位两部分,布有德国克虏伯公司产的24厘米口径大炮4门,有效射程6000米,能支援全岛各处炮台。炮台南侧山崖,劈建了兵舍与弹药库。这里作为旗顶山的最高点,视野极好。若是站上炮位,全岛一览无余。当年威海卫之战最后失守的地方也是这里。画面复原,刘公岛杀声震天,对岸的家乡已经被攻占,岛上也不断有同胞被日军所杀,看着不断倒下的战友和如狼似虎上山的敌人,海面上却是虎视眈眈的日军军舰,想必若是旗顶山炮台的守军,也会生死无惧,战斗到最后一刻……
从别墅眺望威海市区
岛的另一侧,是甲午战争博物馆的正馆。博物馆馆址设在北洋海军的提督署,旧时北洋海军的办公地和指挥所。丁汝昌的寓所,就在提督衙门外西南200米处。博物馆中,几留了提督署当时的原貌。提督署的后院,赫然摆放着1986年打捞出水的“济远”舰前双主炮。黑洞洞的炮口和斑驳的铁锈,诉说着当年的惨烈战斗。
甲午战争,只是中国数千年来对外战争的一场,但对中国的影响却尤为深远。需要我们祭奠的、思考的、传承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如今的威海,早已风平浪静,再也看不到昔日的武装巨舰。立在刘公岛上的和平碑仿佛也保佑着威海卫。120年前的甲午风云,希望永远不要再光顾中华大地……
英商建造的英式别墅
→北洋水师提督署的议事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