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兴,李婷婷 (贵州省黔南州中医院眼耳鼻喉科,贵州 黔南 558000)
鼻中隔矫正术切口选择及术后疗效观察
贺 兴,李婷婷 (贵州省黔南州中医院眼耳鼻喉科,贵州 黔南 558000)
目的:比较常规鼻中隔矫正术和选择性鼻中隔切口矫正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方法:选取鼻中隔偏曲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鼻中隔矫正手术43例,选择性切口42例。结果: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时间、并发症出现率比较,均优于对照组。结果:选择性鼻中隔切口矫正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鼻中隔矫正手术方式。
鼻中隔矫正术;切口;术后;疗效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鼻中隔偏曲的部位有很大差异,往往存在多个偏曲结构的并不少见,选择恰当的切口对手术顺利完成及术后疗效非常重要,对很多病例来说,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有其明显的局限性。2010年2月~2013年6月我科根据患者鼻中隔偏曲的部位和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鼻中隔矫正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选择没有合并鼻窦炎的鼻中隔偏曲患者,共85例,其中男42例,女43例;年龄16~50岁,平均31岁。以双侧或单侧鼻塞为主诉,病程2~12年,偏曲部位各有不同,其中纯软骨部偏曲21例,骨部偏曲25例,复合型偏曲32例,单纯有鼻中隔棘突或嵴7例,将85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2例进行选择切口矫正鼻中隔手术,对照组43例进行传统鼻中隔矫正术对照。手术均在内窥镜下进行。
1.2 手术方法:常规鼻中隔矫正手术方法:取鼻中隔皮肤-黏膜交界处,距鼻阈皮肤3 mm处作自上而下切口,上至鼻顶,下至鼻底,深至软骨表面。用剥离子于黏骨膜下剥离至弯曲部分后方约5 mm处。沿原切口切开软骨至对侧黏骨膜下,用剥离子以同法将软骨对侧黏骨膜剥离至对侧同样位置。凿除偏曲之嵴突及偏曲部筛骨垂直板、梨骨,黏膜复位后,切口不缝合。止血海绵填塞双侧鼻腔2~3 d。
选择性鼻中隔切口方法:①鼻中隔软骨部偏曲:在偏曲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行L切口,上至鼻顶下向鼻底延长深达骨膜,剥离黏骨膜后行鼻中隔软骨横行划痕,并切除部分多余软骨后黏膜复位;②鼻中隔棘突或嵴:在棘突或骨嵴前方用黏膜刀切开黏膜,剥离软骨膜和黏膜骨膜暴露棘突或嵴,骨凿铲平棘突或嵴;③高位后位偏曲:于偏曲部位前2 mm处切开黏膜,剥离暴露偏曲软骨或骨,用骨凿铲平,或在鼻中隔软骨与筛骨正中板交界处,切开黏膜,分离出筛骨垂直板,咬骨钳咬除偏曲部位。
1.3 观察项目: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时间、并发症出现率。
1.4 统计学方法:分别采用t检验,比较两种手术数据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s)
表1 两组疗效比较(±s)
手术方式 例数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 恢复时间(d) 并发症出现率(%)常规方法组43 82.3±4 15.4±5 6.7±0.22 17.3±0.56 8.9选择性切口42 64.1±5 8.2±1 3.4±0.11 12.5±0.3 0
鼻中隔偏曲症是耳鼻喉科最为多见的疾病之一,鼻中隔偏曲可影响鼻腔通气及引流,导致鼻窦炎,鼻出血,若压迫中鼻甲可引起筛前神经性头痛。临床治疗以手术矫正偏曲部位为主。鼻内镜技术自应用于临床以来,使得鼻中隔矫正术变得更加精细和微创,因为在鼻内镜操作手术,视野清晰,直观,准确,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损伤正常黏膜。常规的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是行鼻中隔矫正的经典术式,但由于鼻中隔偏曲部位多样性,若均依照此法行鼻中隔矫正可造成鼻黏膜不必要的损失,增加病人痛苦。根据鼻中隔偏曲类型及部位选择切口行鼻中隔矫正具有以下优点:①若鼻中隔软骨部无偏曲者,可直接于偏曲处行切口,可避免切开软骨。单侧鼻中隔棘突偏曲的只将其凿除即可,不必大范围的行鼻中隔黏膜剥离,可减少黏骨膜撕裂以及鼻中隔穿孔的几率。鼻中隔高位偏曲于偏曲部位前2 mm处切开黏膜、剥离暴露之后咬除偏曲部位即可达到矫正目的。②可减轻术后鼻腔填塞所致痛苦,常规鼻中隔矫正术因黏骨膜剥离面积广,需双侧鼻腔填塞,患者除鼻腔通气困难外,术后疼痛也很严重。而选择性切口者因粘骨膜剥离少,可不必填塞过紧,填塞时只于偏曲处填塞压迫即可,若仅有单纯棘突者可不予填塞。此外,可避免太多的切除鼻中隔软骨。对于选择在哪侧鼻腔做切口的问题,笔者认为一般鼻中隔偏向哪侧则在哪侧行切口,有利于方便鼻中隔黏膜剥离、软骨划痕、凿除偏曲部位。但若S型偏曲者,若偏曲位置距离较远可以于双侧偏曲处行切口,有效地保留了中隔软骨,避免了鼻梁塌陷和中隔摆动。但若偏曲位置较近若行双侧切口可能引起鼻中隔穿孔。总之,鼻中隔矫正术若灵活选择切口部位不仅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还对于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和恢复至关重要。
2014-01-10 编校:李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