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四个“结合”提高习作能力

2014-06-07 05:53:29宋吉仓
教育 2014年21期
关键词:桔子结合口语

■宋吉仓

做好四个“结合”提高习作能力

■宋吉仓

“习作教学”是落实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训练的主阵地,但是“作文难”几乎成了大多数小学中年级教学的通病。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怎样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习作素材的积累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掌握习作的方法,笔者认为应该做好“四个结合”:

写作交流会 资料图片

说写结合

言为心声,学生对事物和生活的认识首先要给学生一个表达的空间,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再把它写下来,能有效地降低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说得好不一定学生就写得好,但说话表达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

强化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 在每一节语文课上,给学生特定的话题,让学生课前做好说话的准备,课堂上利用3到5分钟时间让2到3名学生面向全班学生做发言。话题的选定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在一年级可以给学生一个简单的字词,让学生说一句话,然后逐步提高到说几句话,再然后给学生一个画面,依据画面内容要求学生用上几个规定的词语把画面的内容表达出来。到了中高年级,将话题的选定与课文单元主题相结合,例如单元主题是有关四季的内容,就让学生说家乡、学校春夏秋冬的景色;单元主题是描写人物的内容,就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父母兄弟,老师同学;描写动物的单元主题,让学生说一说家里的家禽、家畜,和饲养的宠物等;将说话的话题与单元主题相结合,紧密结合学生生活,既能降低学生说话的难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是对单元内容的巩固。在说话的要求上,依据课标分层要求,低年级要求将一句话说完整,将一个画面的内容有序的说出来,到了中年级要求学生把一个话题说完整、说具体,到了高年级,就要求学生将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适当运用到自己的说话中来,说具体、说生动,逐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将说话的话题与每一单元的小练笔和习作的内容相结合,为习作教学做好铺垫。在说话的方式上,采用每节课堂选2到3名学生发言,全班学生轮流说,特别关注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要剥夺其说话的机会,并且要对他们降低说话的要求,及时给与鼓励,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最后教师强调评价,每一节评出一个“好口才”,每一周评出“好口才”,每月、每学期进行综合评选,给与鼓励。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贵在坚持,利在习作,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重视口语交际训练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口语交际的教学,殊不知口语交际的内容与习作教学的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可以说口语交际的训练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习作质量。在教学中,我们要设计好口语交际的环节,一是课前有准备。每一单元的的口语交际,都体现在整个单元的每一篇课文之中。所以,在语文园地中单独出现的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要提前对学生提出要求,进行相关材料的搜集与整理。例如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了“我们的画”的口语交际,如果学生提前没有作画,课堂上就没有说话的内容,也就说不上口语交际了。二是要给口语交际创设丰富的情境。给学生创设一个安全、和谐、民主、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拓宽学生说话的思维,消除学生口语交际的畏难情绪,同时也能提升学生讨论的深度和高度。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保护文物》这一口语交际时,师生可以搜集相关的新闻报道,可以展示破坏文物的图片、视频资料,也可以组织学生表演与保护文物相关的情景剧,让学生通过文字的阅读、直观的图片、身临其境的表演,全面感受不良行为对宝贵的文物造成的伤害,这样才能对如何保护文物提供更多的交际话题,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三是加强学生的互动。口语交际的训练的目的不仅仅是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更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课程标准》),因此,在教学中要避免大量的讲授、演讲,杜绝优秀学生的“一言堂”,让学生学会互动、倾听、提问、质疑、讨论、补充和使用文明语言进行交际。

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材上所选的课文,大多是古今中外名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写作技巧,都堪称典范。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写的训练,寻找写的切入点,让学生在仿写、想象写、续写的过程中,感受经典带来的语言的优美,表达的准确,构思的巧妙,提高习作的水平。

仿写 有些文章,语言优美,学生特别感兴趣。如《匆匆》一文中,对于光阴荏苒,一去不复的描写段落,“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这段描写贴近生活,语言平实,富有诗意。作者运用排比的手法深刻地表现出时光飞逝,时不待我的思想。课后,可以布置一个小作文,让学生进行仿写,做到课内外相结合。

续写 续写,是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原文作延伸。小学教材中的许多文章的记叙意犹未尽,留给学生广阔的习作空间,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宝贵的资源,善加利用。例如《穷人》一课,文章通过写桑娜挽救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体现了穷人的平凡、善良、伟大,但文章写到渔夫回家后看到熟睡的两个孩子便戛然而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让学生思考,桑娜以后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又发生了哪些故事?然后让学生续写。在续写时注意要求学生做到中心事件不变,叙述人称不变,也就是依照原来的叙述角度,围绕中心事件来续写新的情节。原文以写人物为主,续写部分的人物性格特征,必须与原文一致,即使人物性格有发展变化,也要合情合理。

想象写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在小学的阅读文本中许多地方是留白的,在教学中要及时发掘教材的资源,引导学生补白,并将补白的内容进行小练笔,课文《冬阳 童年 骆驼队》 中写到“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时“父亲想了想”一句的手法,是作者写作处理的艺术空白,也是一个可贵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给予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父亲想到了什么”,使人物内心世界更加细腻,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顺利自然的充实了文本内容,并将想到的内容用一段话写出来,以写促悟,以写促读,既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动”写结合

生活是一个巨大的素材宝库,让学生亲历生活情景,感受活动带来的乐趣,体验大自然的伟大,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言之有物”,积累习作的生活素材。

把活动带到课堂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描述活动的习作训练。将小型的活动合理地引入课堂,在课堂中组织游戏活动,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活动的乐趣,积累习作素材。例如,在《吹气球比赛》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了比赛内容,说明了比赛的规则,然后先在四人小组中组织比赛,选出优胜者,再由优胜者代表小组参加全班比赛。比赛之前,教师给学生布置观察的内容:同学吹气球时的动作、表情,气球的变化情况,同学的情感变化;自己吹气球时的心里体验。活动中,学生参与积极,气氛热烈,在体验活动乐趣中培养了观察、体验的能力,学生的习作生动、具体。

把实物带进课堂 观察类的习作要求学生对习作的对象有一个细致的观察,因此要让学生对事物进行全感官的体验。在《桔子》一课的习作教学中,教师把桔子带到课堂,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先看外表,闻闻气味,再观形状,剥开桔皮,观察颜色,后尝味道,说说感受。让学生通过“摸、看、闻、尝”等过程,全方位观察桔子。观察之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学生的描述中,桔子虽然都是球体,但每一个学生手中的桔子有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一样,所以,有的学生说桔子圆、有的学生说的桔子扁,有的学生尝的桔子味道甜、有的桔子酸,这些正是学生真实的感受,再由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桔子的用途,最后习作成形,学生的作文自然有血有肉,丰满生动。

走进大自然 在写景、状物的习作训练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到大自然,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对所写的对象有亲切的感受,掌握第一手材料,指导观察的方法:每处景物都可从它的方位、形状、颜色、大小、多少等方面来写,要抓住其特点重点写,这样学生才能够有东西可写。在写春、夏、秋、冬等这类写景的作文,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明白写作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去观赏学校四周的美景,让学生观察周围的风景、名胜古迹、建筑,必要时教师可以亲自参与指导,老师、同学一道去感受大自然的声音,观察景物的颜色,发现景物的独到之处……在这个过程中,重视启发学生独特的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现和收获,教师不必强求学生按照某一思路和方法去局限学生的思维。最后教师可以进行归纳、总结、指导,学生说一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了。

评改写结合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赏评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平台。

多元修改 在学生初稿完成后必须要求学生自改,次数达到三遍,而且做到出声地读,发现错别字、病句等问题自觉进行自我修改。然后各自选择信任的同学或者由教师指定的结对子同学进行当面修改。同时在修改之初,要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正确使用作文修改的符号。

正面激励 选择一般或者有明显进步的同学的习作多进行点评、促进思考、互相帮助、互相矫正。多采用激励性的描述方法,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交流和习作方法指导的桥梁,杜绝用“语句不通、错别字多、书写潦草”等过于简单、粗鲁、苛刻的语言评价作文,造成打击学生习作兴趣的不良现象,要把学生习作中表现出的缺点变成改进的方向和希望,或者具体指出如何修改的方法,使其产生主动修改的行动。

分类赏评 每次作文从文章审题、结构、布局等各个方面去评,并每次选择一个角度作为重点又作为欣赏内容。在习作讲评课上,要优先选择有明显进步的学生习作进行宣读、点评;每次讲评课要对部分学生进行面对面指导,提出改进的中肯意见;选择有特点的习作作品进行赏析、评价,设置“虎头豹尾”奖、“优美词语”奖、“细节描写”奖、“内容具体”奖等评价内容,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活动,教室的“习作园地”每次收集3篇至5篇优秀习作作品供学生赏读,以达到欣赏和激励的目的。

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其习作能力的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细节入手,把学生作为习作的主体,关注学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积累习作的素材,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教育局)

猜你喜欢
桔子结合口语
快乐吃桔子
酒中的口语诗
文苑(2018年22期)2018-11-19 02:54:18
桔子味
桔子熟了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学生天地(2017年10期)2017-05-17 05:50:44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2:21:12
探究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建筑造价与施工管理的结合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