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翠 段国英 韩开顺 (山东省平原县畜牧兽医局 253100)
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规律及手术治疗方法
张翠翠 段国英 韩开顺 (山东省平原县畜牧兽医局 253100)
胎衣不下是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常引起子宫炎,影响再孕和产奶,甚至能导致败血症,危机奶牛生命,给养牛业造成巨大损失。为探讨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病规律,笔者进了调查并制定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2011~2014年4年中共调查了分娩母牛280头次,发病46头,发病率16.43%。
1.1 产犊季节与胎衣不下的关系 从表1可以看出,夏秋两季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冬春两季,尤其以炎热夏季发病率最高。其原因是由于夏季高温影响奶牛的代谢,使奶牛体弱造成的。
表1 季节与胎衣不下的规律 (头、%)
1.2 胎次与胎衣不下的规律 随着胎次的增加,胎衣不下的发病率明显提高(表2),其原因是由于胎次和年龄的的增高,奶牛生殖机能逐渐减退,子宫弹力逐渐减小,产犊后子宫收缩无力,造成胎衣不下。
表2 胎次与胎衣不下发病率表 (头、%)
1.3 犊牛性别与胎衣不下的关系 产公犊的胎衣不下发病率高于产母犊的母牛(表3),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公犊与母体的性别差异,使母体分泌雌激素的量受到限制,子宫及对催产素的敏感性降低,子宫收缩减弱造成胎衣不下。
表3 犊牛性别与胎衣不下的规律 (头、%)
1.4 其他因素影响 患有生殖器官疾病经治疗受孕牛较正常受孕牛发病机会多;难产较正常发病率高;双胎比单胎发病率高;胎儿体重过大较正常体重者发病率高;早产的比正产的发病多;死胎比活胎发病多。
2.1 两种方法 治疗奶牛胎衣不下,有手术剥离和保守疗法两种。保守疗法是指使用子宫收缩药,借以排出胎衣的方法。这种方法效果不确切,往往延误病程,最好采用手术剥离法。
2.2 手术治疗 关于胎衣剥离的时间说法不一,最好是奶牛产后36~48h施术较适宜。这时子宫颈口紧而可入,子宫复旧过程将胎衣推向骨盆腔,进手后能够触摸得到。并且,这时胎盘与子宫结合力降低,容易剥离。过早施术,由于子宫复旧不好,孕角深入的胎衣尚未推向骨盆,够不着,剥不净。过晚则子宫颈口闭锁而不能进手,妨碍施术。手术过程按常规进行。术后,子宫内填入抗菌药,如青霉素480~800万U加链霉素500~800万U混合填入或者土霉素750~1000万U。正常情况下,施术后不必冲洗子宫。但注入消毒液后,必须冲洗。因为消毒溶液失去药效后,形成 “脏水”,这些“脏水”作为异物,残留于子宫内,会影响子宫的生理过程而推迟痊愈,甚至能引起子宫炎,发生败血症。在实践中遇到奶牛胎衣剥离后灌注大量高锰酸钾溶液,而导致败血症造成奶牛死亡的病例共4例,其临床表现为膨气、尸僵不全、可视黏膜与皮下组织呈黄疸色。剖检发现,黑粘状血液且血凝不全,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呈青紫色,质地软极易碎,切面呈紫红色,肺瘀血,水肿,心脏内膜呈污血色,有颗粒变性,其症状特点符合败血症。
引起奶牛胎衣不下的原因很多,主要是营养失调和管理不善,尤其是怀孕后期缺乏适当运动。但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胎衣不下的发病率与季节、胎次、胎儿体重等因素有关。建议在不影响奶牛均衡生产得情况下,尽量避开炎热夏季产犊。必需夏季产犊的,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不使临产母牛消耗过大。而且要加强年老和高胎次奶牛的饲养管理,使其体质健壮,减少胎衣不下的发生。
胎衣不下的治疗最好使用手术剥离,手术的时候宜在产后36~48h之间。术后不予洗涤,只于子宫内填入抗菌药,效果较好。
S858.23
B
1007-1733(2014)09-0056-01
2014–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