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74例的临床分析

2014-06-07 02:00:40罗剑锋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17期
关键词:糖化空腹胰岛素

罗剑锋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改善,城市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越来越高[1],糖尿病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采用胰岛素治疗是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的最佳方法[2-3]。人们在胰岛素的基础上,又研究了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和中效人胰岛素,优泌林30R和诺和灵30R成为其中的代表药物,他们对降低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为了探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为今后临床工作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持,笔者选取14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4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WHO诊断标准确定。对照组男30例,女44例;年龄49~77岁,平均(52.5±8.8)岁;病程1.1~15年,平均(4.6±1.8)年;观察组男28例,女46例;年龄51~74岁,平均(53.4±7.3)岁;病程0.9~14年,平均(5.1±1.2)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组成、体重、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使用其他降血糖药物不佳者;(2)尿项目检查结果为阴性;(3)体重指数<35 kg/m2;空腹血糖:7~1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12%。(4)临床治疗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心肝肾功能严重损害患者;(2)高血压患者;(3)急性创伤、恶性肿瘤等患者;(4)妊娠期患者;(5)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患者;(6)其他内分泌紊乱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患者均停用以前降糖药物,首先根据不同患者病情程度,制定相应的饮食和锻炼计划,然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中效人胰岛素(诺和灵30R,诺和诺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00037)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泌林30R,通化东宝药业公司,国药准字S20020091)进行治疗。两组均于每天早上07:00和晚上19:00皮下注射,注射剂量5~9 U,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剂量,将空腹血糖浓度控制在6.0~7.2 mmo/L之间。两组疗程均为4个月。

1.4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糖化血红蛋白以及三酰甘油(TG)等指标;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低血糖以及其他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经过4个月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分别降低至(5.68±0.26)mmol/L和(6.83±0.41)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降低至(6.81±0.58)mmol/L和(8.83±0.43)mmoL/L;糖化血红蛋白分别降低至(5.38±0.17)%和(7.42±0.22)%。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则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其他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其他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各指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治疗及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常规以及血脂等检查中均未发现显著变化;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天数少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副反应。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过高及长期代谢紊乱,患者一般出现糖尿、消瘦、多饮、多食等症状,重者可导致酮症酸中毒和昏迷。WHO将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的治疗包括宣传教育、合理饮食、增强运动、药物治疗以及血糖监测等方面[4]。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s)

餐后2 h血糖 mmol/L组别 空腹血糖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74)10.65±0.33 5.68±0.26 16.77±1.44 6.81±0.58 10.42±0.55 5.38±0.17对照组(n=74)10.54±0.32 6.83±0.41 16.31±0.98 8.83±0.43 10.43±0.26 7.42±0.22 t值 0.553 2.168 0.658 2.237 0.579 2.225 P值 0.607 0.048 0.524 0.041 0.688 0.04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其他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其他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时间 TG( mmol /L)TC( mmol /L)LDL-C( mmol /L)胰岛素抵抗指数观察组(n=74)治疗前 2.67 ± 1.42 8.44 ± 1.32 4.76 ± 0.95 3.76 ± 2.18治疗后 1.46 ± 1.23 5.66 ± 1.18 2.97 ± 0.83 1.39 ± 1.53对照组(n=74)治疗前 2.68 ± 1.26 8.48 ± 2.32 4.66 ± 0.84 3.56 ± 2.17治疗后 1.78 ± 0.73 6.24 ± 1.16 3.84 ± 0.79 2.15 ± 1.47

表3 两组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人们饮食习惯和运动方式均发生巨大改变,而且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质量越来越低。(2)老龄化速度的加剧:中国老年人的比例逐年递增。据研究资料表明,老年人糖尿病发病率比年轻人高10倍,年龄每增加10岁,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68%[5-6]。(3)其他问题:环境的污染,导致人们体质的下降,各种疾病纷至沓来;肥胖人群比例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势必引起体重的变化,与以前相比,人们的劳动程度大大降低,脂肪摄入量摄入大大增加。

目前,胰岛素是降低血糖浓度,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优泌林30R和诺和灵30R是随着科技进步而研究新型的胰岛素药物,可以有效地改善血糖浓度,缓解糖尿病临床症状[7]。当然,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也要注意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美国DCCT研究和英国UKPDS研究表明,强化血糖控制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和致死率,为了减少糖尿病并发症,血糖控制不仅要考虑量的效应(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还要考虑质的效应(血糖水平)[8]。餐后血糖水平与糖尿病并发症具有很大的关系,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的影响因素,改善餐后血糖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9]。本次研究显示,优泌林30R可以明显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其他临床指标,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显著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则更加明显,表明优泌林30R和诺和灵30R治疗糖尿病均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而且优泌林30R优于诺和灵30R;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天数少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无明显的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使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的临床效果良好,能够将血糖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而且达标时间短,低血糖发生情况较低,患者无明显副反应,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杨红艳,陈思娇,李红艳,等.辽宁省城市人群代谢综合征的流行趋势和危险因素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2(6):597-599.

[2]王翠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8,5(6):12.

[3]Umpierrez G E, Hor T, Smiley D, et al . Comparison of inpatient insulin regimens with detemir plus aspart versus neutral protamine hagedorn plus regular inmedical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9,94(2):564-569.

[4]潘长毛.关注糖尿病血糖治疗达标的安全性隐患[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0,23(11):289.

[5]Wang X L, Liu J M, Pan C Y,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superiority of insulin glargine as basal insulin replacement by 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J].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07, 76(l):30-36.

[6]祝方,纪立农.新诊断2 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随访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4):261-263.

[7]曾俊,杨刚毅,徐秋,等.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泌林)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6):945-947.

[8]杨文英.胰岛素治疗临床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2013,23(3):168-171.

[9]董宝宁,乔培超,李立阳,等.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7):95-96,101.

猜你喜欢
糖化空腹胰岛素
采血为何要空腹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12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米酒酿造的糖化条件优化
中国酿造(2014年10期)2014-02-24 09: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