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路改造软基处理方法研究

2014-06-06 13:36关颖雯
山西建筑 2014年16期
关键词:持力管桩淤泥

关颖雯

(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广东广州 510095)

1 工程概况

北外环路系中山环城快速路中的北环,设计速度60 km/h,道路宽度50 m。设置3座互通立交、3座分离立交,并设有2座大桥,3座中桥。自2003年开始启动,2009年建成通车后,路基一直在下沉,部分开工晚,工期短的路段,下沉尤其严重,最多的地方下沉超过70 cm,已影响行车安全。

路基是在农田、鱼塘等低洼的场地上填筑起来的,填筑高度一般在2 m~5 m。沿线软土发育严重,含水量在45% ~88%,空隙比1.45 ~2.32,压缩系数1.08 ~2.63,厚度多在15 m 以上。原设计软土处理方式为桥头路段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但搅拌桩长多为悬浮桩,没有穿透软土层。一般路段因为节省造价,仅采用表层换填2 m石渣垫层,下卧软土没有处理。

2 工程地质

场地岩土层的成因、岩性和状态自上而下划分为:

①1素填土:褐黄色,结构疏松。主要由亚粘土组成,平均层厚1.70 m。

①2耕土:褐黄色,结构疏松。主要由亚粘土组成,含少量植物根系,平均层厚1.04 m。

②淤泥:深灰色、灰黑色,饱和,流塑。含有机质,具臭味。常见少量贝壳碎块,局部贝壳富集,相变成淤泥质贝壳。层厚变化较大,为7.00 m ~19.70 m。

③1细砂、中砂:灰色、褐黄色,饱和,中密,平均层厚3.00 m。

③2软塑亚粘土:褐黄色、灰黄色,软塑,平均层厚3.13 m。

④1可塑亚粘土:褐黄色、灰黄色为主,为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土,平均厚度2.79 m。

④2硬塑亚粘土:褐黄色、暗紫红色,硬塑为主,局部为坚硬。为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土,平均厚度2.41 m。

3 沉降观测

沉降观测点约100 m设置1个。桥梁两端头、桥面均需设置观测点,桥台后60 m,40 m,20 m,10 m各布设1个观测点。

经过10个月的观测,对观测结果进行处理后得出如表1所示的沉降分析与软基处理措施表。

表1 沉降分析与软基处理措施表

从观测的结果上来看,北外环路的沉降不仅十分严重,而且沉降仍然在发展中,严重的路段一年会沉降8 cm~15 cm,这是不能容许的。

结合地质勘测以及沉降观测资料,按照以下原则来确定软基的处理范围:

1)沉降速率快(>0.5 cm/月),剩余沉降较大,采用复合地基对路下软土进行处理;

2)沉降速率慢(<0.5 cm/月),剩余沉降较小,路下软土不作处理,仅加铺路面调整纵坡。

4 方案设计

设计时列出了高压旋喷桩、预应力管桩、CFG桩3个方案进行比较。水泥搅拌桩因处理深度不超过15 m,施工控制比较困难,没有列入比较。

1)旋喷桩。

旋喷桩在现有路面结构上钻孔施工,无需拆除原有结构重建。采用二重管法,首先用专用钻机钻孔,然后移走钻机、置入注浆管,钻机和置入注浆管两道工序截然分开。通过钻机抽出岩芯进行比对,以确定终孔位置以及控制施工。

旋喷桩桩径80 cm,水泥用量参考值为250 kg/m,旋喷桩均按矩形布置,一般路段横向间距2.2 m,纵向间距2.6 m,桥头路段横向间距2.2 m,纵向间距2.4 m ~2.6 m。

为确保挡土墙下的软土得到加固,沿挡土墙布置的旋喷桩应设法让喷管靠近挡土墙基础。

旋喷桩应打穿软土层至持力层,并在原换填层下停止喷浆。

2)预应力管桩。

预应力管桩,桩径40 cm,按正方形布置,间距2.5 m。

施工前,先挖弃既有路面结构,整平地面,之后打入管桩,管桩应打穿软土层至持力层。管桩上做桩帽,上铺50 cm碎石垫层。

考虑到预应力管桩施工时的挤土效应会使水压力增加,从而影响到周边桥台、桥墩、挡墙及先前打入的管桩等结构物的稳定,在管桩之间增加袋装砂井作为疏水通道。袋装砂井必须在管桩施工前完成,以满足管桩施工时的排水要求。

3)CFG桩。

CFG桩,桩径40 cm,按正方形布置,间距2.0 m。

施工前,先挖弃既有路面结构,整平地面,之后打入CFG桩,管桩应打穿软土层至持力层。采用C15素混凝土,桩顶上铺50 cm碎石垫层。CFG桩之间需增加袋装砂井作为疏水通道。

4)方案比较见表2。

表2 各方案优缺点汇总表

经比较,为保留原有路面结构,初步确定采用旋喷桩方案,并选取试验段检验处理效果。

5 方案调整

1)试验段效果。

试验段进行了2次试桩,检测结果并不理想。靠近路基顶部(原换填的石渣垫层)的旋喷桩强度达5 MPa~12 MPa,而淤泥段部分芯样无胶结,纵然做成试样,强度也在0.6 MPa,达不到设计要求。

为了找到不成桩的原因,沿线补勘了6个地质钻探,主要想查明淤泥的有机质含量。发现软土有机质含量达4.6%~8.9%。有机质的存在使土具有较大的含水量和较多的孔隙,因此阻碍了水泥水化反应的进行,故影响水泥土强度的增长。有研究证明,有机质含量达到5%及以上时,水泥土的效果急剧变差。正是由于本项目的淤泥中有机质含量高,淤泥中粘粒、胶粒成分大,导致淤泥内成桩较差。

因无法采用旋喷桩处理方式,对预应力管桩和CFG桩方案进行重新比较。需要复合地基处理的路段,处理深度在20 m~30 m间,若采用CFG桩处理,容易出现缩颈、断桩等情况,施工质量不易控制。为保证效果,确定采用预应力管桩,并对该方案深化修改设计。

2)预应力管桩修改设计。

预应力管桩(PC管桩),桩径40 cm,壁厚9.5 mm,A型,桩身混凝土强度为C60。按矩形布置,一般路段横向间距2.2 m,纵向间距2.6 m,桥头路段横向间距 2.2 m,纵向间距 2.4 m ~2.6 m。桩底进入持力层,单桩承载力400 kN。

原路面结构下有2 m石渣换填层,难以开挖施工桩帽,故管桩打至原换填层底部留取空桩段,采用高压旋喷桩。旋喷桩在该层强度达5 MPa~12 MPa,通过旋喷桩外缘粗糙不平,与路基路床一起桩土咬合密实,形成整体,取代桩帽克服桩头上刺。

施工工序如下:

a.首先挖弃旧有路面,平整场地至路面垫层底面。

b.为了消散打桩造成的孔隙水压力,在每个桩位处先打入直径7 cm的袋装砂井,袋装砂井长度=管桩长度+3 m。

c.打入预应力管桩至持力层设计深度。为了确保最后3 m为空桩,最后3 m采用送桩器送桩。

d.空桩段,灌入约2.5 m深的中砂,之后进行旋喷桩施工。旋喷桩采用双管法进行施工,桩径80 cm,桩长2.5 m。采用双管法施工,要求28 d桩身抗压强度不少于6 MPa。

施工后检测结果证明,所有指标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6 经验总结

1)对旧路进行沉降处治,首先应对全线进行沉降观测。沉降速率的大小,是否稳定,都是很重要的因素。根据观测结果并结合道路现状对沉降原因进行分析,这是确定处治范围的关键。

2)地质勘察应细致全面,除了地层分布和深度外,一些容易疏忽的参数也会影响方案的选择。例如本工程设计中的淤泥有机质含量,含量过大时无法采用旋喷桩处理。

3)旧路沉降处理与新建道路的软基处理相比,需要考虑更多方面。除了软土性质、深度等常规因素外,原有道路的路基处理方式、现状道路下沉的状况、原有路面保留与否等等,都需要综合考虑方能得出最适合的处理方式。

[1]陈冠雄,黄国宣,洪宝宁,等.广东省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实用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刘玉卓.公路工程软基处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3]JTG/T D31-02-2013,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S].

[4]GB/T 50783-2012,复合地基技术规范[S].

[5]刘晓梁.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的软土地基处理问题[J].山西建筑,2012,38(10):162-163.

[6]张小秀,何泽波,徐发容,等.预应力管桩在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公路与汽运,2007(2):17-18.

猜你喜欢
持力管桩淤泥
基于静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实施有关思考
基于Surfer克里金插值法的批量化桩长预估
莲为何出淤泥而不染
静压PHC管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蜂窝夹层结构脱粘缺陷电磁锤敲击检测模型及持力时间分析
滨海软土地基预应力管桩的应用与问题处理
CONTENTS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某水利工程的应用
持力层核心指标与基桩质量的关系
——基于钻芯检测法定量评估基桩质量的研究之六
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填石围堤沉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