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核心是什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论断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主线和路线图,是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新的重大战略部署。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更加巩固,夯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二要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搭建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形成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三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凡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层管理。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除关系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涉及全国重大生产力布局、战略性资源开发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的企业投资项目,一律由企业依法依规自主决策,同时注重简政放权和加强监管同步推进,提高政府管理效率和水平。四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现代税收制度和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财政体制,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五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城乡联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六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七要坚持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协同推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我们党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又一次升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但在很多方面还不完善,存在市场体系不完善、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政府权力过大、审批过杂、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活力和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有利于找准市场功能和政府行为的最佳结合点,切实把市场和政府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色和优势。一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凡属市场能发挥作用的,政府要简政放权,不要去干预;凡属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政府应当主动补位、到位;二要善于运用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只告诉市场主体不能做什么,至于能做什么、该做什么,由市场主体根据市场变化做出判断;三要从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努力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四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的作用,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使“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各司其职、相得益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8.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政策取向和最终成败。《决定》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这就要求不仅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其他各领域改革都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从而为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四大在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成功实践、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经济有益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市场化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只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任务没有完成,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就不能变,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就不能停顿。
第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义自建立之日起,面临的最紧迫、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发展社会生产力基础上,逐步构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制度,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一系列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最典型的就是“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一个新的现代化概念,与“四个现代化”一脉相承。实现这些现代化目标,其实都离不开市场经济这个最根本的社会基础。
第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遵循,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仅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也涉及其他各领域的体制改革。因此,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体制改革之中,使各领域改革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向协同推进,推动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9.为什么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决定》提出,必须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这是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思路的核心所在。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和“六个紧紧围绕”,构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强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主要是因为:
第一,经济体制改革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时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第二,现阶段只有经济体制改革能够带动全方位的改革。“五位一体”的全面改革,涉及面广,必须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而不能平均用力、分散用力。因此,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依然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把“蛋糕”做大,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只有经济更加发展了,才能为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他各方面的改革才能有更加有利的社会条件。
第三,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其他方面体制改革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功做法,必须继续坚持。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步,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国有企业改革到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其他领域,改革的领域不断扩大,但始终没有偏离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并依据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逐步推进其他领域的改革。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努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为其他领域改革提供强大动力,创造更好条件。(石兰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