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宁波
提到作文,大部分学生总是叫苦连天,无病呻吟。而更多的语文教师面对此,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学生灌输抽象的写作技巧与方法,以为这样做必能使学生心领神会。殊不知自己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云里雾里,写得不知所云。由此看来,如何引导学生走出作文困境,仍是一个重要课题,尤其应引起一线语文教师的重视、关注和探讨。
笔者认为,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绝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教师的泛泛而谈就能达此目的的。具体说来是在读、思、观、用的长期实践中训练培养出来的。这里所说的“读”是对语言、词汇、语法、修辞的积累;“思”是对知识精华的消化、内化、吸收;“观”是对写作素材的挖掘与搜集;“用”则是思想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四则相互紧扣,缺一不可。只有让学生充分掌握这四则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并不断付诸实践,学生的作文能力才能得以有效提高。
一、广读
读要广泛深入,不能仅仅拘泥于课本。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广博精深地阅读对写作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新《语文课标》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同时,高度强化了课外阅读的硬性指标,就连每一阶段的阅读重点和阅读量都做了硬性规定,这一宏观调控除了升华学生的道德人格及文化品位外,其重要指向就是拓展延伸语文学习,促进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不为一日分数之高低,但为未来无限之发展”为宗旨,在教会学生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重视激发学生加强课外阅读,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陶冶他们的思想道德情操。
再就是以提高写作为目的,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精美的范文,这些优秀范文大都发表过或获过奖,是习作中的精品,具有一定的鉴赏价值,且每篇文章都有作文大师们深刻地点评,可直接给学生作具体有效地指导。有些文章甚至是一题多作,让学生带着学习写作的目的和欲望从不同角度去阅读、欣赏、借鉴、模仿,对奠定学生的写作基础,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精思
思要思得精深。良好的读书效果来自于对阅读材料的熟读深思,思得越深,理解就越透彻,消化吸收知识精华的功能也就越强。反之,正如孔子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培养学生乐思、勤思、善思的习惯和能力。特别是对阅读材料的重点、精华部分,更要指导学生仔细分析揣摩,以便更深刻地领悟其精妙之处。要善于在导读中引发学生设疑发问激活自己的思维,培养自己的探究力。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散文《春》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设计如下问题:本文通过对春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文章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表现春天?具体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然后引导学生带着质疑和问难在阅读思索中寻求印证和正确答案。这样不断在读中思,思中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鉴赏评价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表达交流时,推敲词句的敏感性,运用语言文字的准确性,运用思维的创造性能力也会不断增强。
三、细观
观要观得仔细。写作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写作素材。而写作素材来源于对社会生活,对大自然的观察、分析和评价。所谓“连文不成观鹤舞,作诗无绪赏花开”“调查百日功,作文一朝成”,其实质就是强调观察、分析、了解对写作的重要作用。在全球高度信息化时代,封闭在室内固然也可横观中外,透视纷纭生活。但如能直接接触外面的世界,当然就更能感悟人文,积淀情思。所以教师还要着重培养学生深入生活,融入社会实践,遨游自然之海的观感探秘能力。尽可能地创造有利条件和机会,带他们走进迷人的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的最前沿去看看、问问、听听、做做,深入了解周围形形色色的人、事、物、景,亲身体验其中的原汁原味。
四、巧用
用要用得巧妙。这里所指的用就是指导学生勤于练笔。众所周知,任何高超的技能、技巧、技艺的形成,都是练出来的。只有勤学苦练,其技才能娴熟,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无论是站在奥运领奖台上,手捧鲜花和奖牌的运动员们,还是攀登在科学巅峰上的科学家们,其成功秘诀就在于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勤学苦练。作文也不例外,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能、技巧和方法,除了前面提到的在读、思、观上狠下功夫外,重要的一点就是刻苦地练。有些人之所以提笔成章,这与他们长期不懈地进行写作训练是分不开的。常言道“熟能生巧”“勤奋出天才”,其道理就在于此。所以要使学生写好作文,教师还必须鼓励学生勤于练笔,不断把自己在阅读、思索、观察中获得的知识和智慧,灵活巧妙地应用于写作实践之中,用文字表达出来。
除课本中规定必写的作文外,课外导读时教师可促使学生以读促写或读写互促。如激发学生摘录妙词、佳句、名段,并精读熟背;指导学生仿写、缩写、改写,写读书心得、体会,写读书评论;平时鼓励学生勤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稍纵即逝的见闻和感想;学生激情澎湃时让他们发发议论,灵感触发时让他们写写自由文、放胆文。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倾吐心声,表现真实自我,训练写作的有效途径。而且这种建立在读、思、观基础上的写作训练,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发展,远比单一、苍白的练笔要有效得多。另外,这“四环节”紧密结合,自主的写作训练,其形式活泼、随意、思路宽,容易被学生接受。
总之,读、思、观、用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我坚信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这“四环节”之间的辩证关系,并激励学生果敢地踏着这条需要付出勤奋与努力,意志和毅力的漫长之路,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一定会得到显著提高,正如人们常说的:多看自知,多思自得,笔耕不辍,必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