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2014-06-05 10:56黎明易灿辉
中国教师 2014年9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目标能力

黎明+易灿辉

走进课堂,研究课堂,改进课堂,已成为地方高师院校教学改革迫切需要触及的领域。在课堂中重视过程教学、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是现行教学改革提升质量的现实取向。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调查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问卷,从学生的视角来观察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一、调查方法和样本

我们设计了《课堂教学问卷调查表》,选择了曲靖师范学院本科一、二年级的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随机发放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47份,有效率为94%。调查样本中男生占32.7%,女生占67.3%;一年级学生占74.7%,二年级学生占25.3%;农村学生占77.4%,乡镇学生占13.9%,中小城市学生占8.7%;理工类学生占25.7%,文科类学生占32.5%,经管类学生占21.3%,体艺类学生占20.5%。选择题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按“很不同意”选1,“不同意”选2,“一般”选3,“同意”选4,“很同意”选5,进行5级评分。问卷中,同时设计了单项选择题,按A、B、C、D、E进行选择。调查问卷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二、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统计分析

随着现代传播理论、学习理论、课程设计理论的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拓展为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研究能力”[1]。同时,我们也看到“教学能力也是教师形成教育理念、完善知识结构、创建教学风格、提升教学水平的载体”[2]。“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应是一个多元化的立体结构,而课堂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能力,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育质量。”[3]这充分说明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重要性。本文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侧重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

1.教学目标设计能力分析

课堂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它是课堂教学的价值指向,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依据,是选择教学方法的前提和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的功能。它需要教师具备组织知识的能力,把握知识体系和教材的整体结构,明确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熟练应用教学方法等。

从表1、表2可知,在授课前,教师在备课上作了充分的准备,并且让学生知道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通过授课,只有48.6%的学生认为教师实现了他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而12.5%的学生认为教师并没有通过授课实现他预先制定的教学目标,即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从表3、表4可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基础知识目标落实较好,并且关注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但学生认为教师对注重能力目标的关注较弱。

从表4中可以看出,学习成绩与三维目标之间相关不显著,而三维目标之间相关度显著。

2.教学内容选择能力分析

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订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在这些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下,高校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自主权,但如何将人才培养蓝图变成现实,关键就在于如何设计和组织课程,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最有价值的知识,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社会需要的课程体系。

从表5可知,教学内容选择说明教师在教学中,除按教材组织教学外,在结合本学科的发展现状,及时补充前沿性知识方面做得不好,教师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都不够。因此,不满意的学生较多。

从表6可知,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而掌握该课程内容的学生不多。因此,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亟待改进。

3.教学策略制定、教学方法选择能力分析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和主导,教学策略制定、教学方法选择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只有当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研究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行为,才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从表7、表8可知,目前多数教师仍然是靠一本教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讲到底。北京师范大学周作宇教授研究发现,“大学课堂主要由教师的讲授和板书组成,课堂上少有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的互动。总体上看,大学课堂教学行为比较单一,课堂氛围比较沉闷”[4]。这种教学方式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以后现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社会显得“格格不入”,显然不适应日新月异的知识更新速度。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即便有些课程运用了多媒体教学,但在整个教学过程却并未将教育教学理念渗透其中,使得多媒体课堂教学流于形式,从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另外,教师对新的教学方法缺乏大胆尝试和创新,教学观念偏向保守,满足于完成自己制定的教学任务,不管学生学得怎样、发展得怎样,只教书不重视育人。同时,教师缺乏独辟蹊径和开拓进取的勇气,更缺乏对高质量教学的追求,使教学方式缺乏活力。

三、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的思考

高校教师学习教学目标理论、教学设计理论、课程理论,明确课堂教学的价值指向,精心选择体现地方高师院校实际和特色的教学内容,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有效对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发展方向,提高课堂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创造良好环境和氛围,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促进教师自身的完善与不断提高。

1.学习教学目标理论,明确课堂教学的价值指向

高校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较少,且系统性、现实性不强、实践性不够,再加上实践中操作的盲目,从而导致了现实中地方高师院校课堂教学目标的迷失。所以,教师要在学情调查的基础上,改变传统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即“为什么教”(指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教什么”(目标与内容)、“如何教”(策略)、“教的怎样”(评价),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即研究“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学得怎样”。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设计教学目标。要准确理解教学大纲,利用切实可行的行为动词描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测量,明确每门课程如何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endprint

2.教学内容选择要体现地方高师院校的实际,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效对接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结合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水平,反映学科领域的新观点、新体系、新成果;应着重讲授那些有核心价值的概念,让学生掌握知识并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有助于学生思索探究发现知识,让学生在研究中又有深层次的思索,再在探究中又有新的发现,这样既符合学科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性,又合乎学生学习活动内在的认知发展规律。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要学习国外的案例教学、问题教学,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在实践教学中,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中小学教学第一线,鼓励学生勤动手,勇于实践。

随着第二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的颁布,教师要不断贴近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注重与中小学教育的贯通,充实和调整现有教学内容,使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地按照基础教育教学内容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进行取舍,实现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对接。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地方高师院校的学生拥有自己相对成熟稳定的知识结构、观念态度、价值倾向,他们渴望学习新知识,希望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MOOCs的出现,“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多,更丰富多彩,更生动活泼。因此,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更多地使用积极的、开放的教学方法。例如,自学的方法,独立实验的方法,合作、交流、讨论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实践运用的方法等。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基于项目学习、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从内心燃烧起强烈学习的欲望,获得深层的教学体验”[5]。让学生在个性化解读、文本批判、质疑对抗、互动生成中发挥创造的空间,实现学、思、知、行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它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积极的心态,寻找正确的路径,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不断实践,尽快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束仁龙.新建本科院校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建设的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1(3).

[2]刘绍怀,王菊.谈教师专业成长及教学能力的提升[J].中国高等教育,2011(Z2).

[3]孙钰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 2009(8).

[4]吴小鸥.创构大学课堂[J].湘南学院学报,2004 (6).

[5]宋春燕,牛道生.论高校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策略[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4).

(作者单位:1.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发展研究院 2.曲靖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龚道娣)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目标能力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