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高效的文言文课堂

2014-06-05 12:40吕晓艳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5期
关键词:木塔文言文课文

吕晓艳

传承了三千多年的文言文,记载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辉煌,是我国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民族精魂的载体。由于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直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现在,无论从编者、命题者到教师、学生,还是从教科书设置的课文篇目到文言文教学在课时上所占的比例,都表明了对文言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之高。抓好初中文言文教学要注意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高效性。只要我们在古文教学中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注意建立学习间的联系,注意引发学生情感体验,就会有效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效性、高效性。对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提高语文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承载未来,行动改变教育”,黑龙江大庆市兰德学校紧随时代步伐,大胆进行课堂改革,获准立项“阳光高效课堂实施方法与研究”的课题,努力践行阳光办学理念,打造阳光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引起了我对语文教学要夯实基础与语文课如何阳光高效问题进一步重视与反思。

一、打造高效文言文课堂的背景

2010年“十一”之后,六年级就要开文言文课程了。整体计划四年语文教学,为初四冲刺预留复习时间,我们计划本学期开设七年级文言文课程。开学一个月以来,我们对学生的基础及能力有所掌握。七年级文言文简单易懂,学生升初中是有必要接触文言文的。以《梵天寺木塔》一文为例,这篇课文不太长,相对较容易,要学生确保不能出现学科科学性和知识性错误,努力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沈括“《梦溪笔谈》二则”中的第二则,记述了北宋著名建筑家喻皓采用“六幕相持”原理,即用“布板”、“实钉”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以解决木塔稳定问题。说明我国早在一千年前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二、打造高效文言文课堂面对的问题及对策

《梵天寺木塔》这一节课的教学,一定要紧扣如下几个方面教学环节,一是基本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教学;二是在课文内容理解上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突破。在新课的导入上,我总结前课内容,自然引出本课,检查课前预习,准备生字注音如:梵f伽n、俶ch俅、贻y侏、胠箧q俦qi侉、讫q佻、履l俜等,接着请学生介绍作者沈括及其《梦溪笔谈》,最后教师补充介绍。在自主学习、疏通文章环节上,我努力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诵读课文,初步熟悉课文;二是在了解课文大意基础上,进行口头翻译;三是重点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如患、贻、讫、但、如、而、以、之、其、盖等的词义和用法。这节课最能体现师生互动的环节是合作探究、赏析课文。首先,我紧紧抓住《梵天寺木塔》中如何表现当时解决“塔动”问题之难,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师生通过讨论并明确:“动如初”表现建筑工匠的认识和实践都未能解决问题,“无可奈何”一词也写出了大家对“塔动”无计可施。作用:为后面喻皓轻易解决难题作了铺垫,反衬其技艺之高。其次,又通过“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怎样的心态、一个“笑”字透露出喻皓什么样的心理活动的讨论并明确:匠师认为“塔动”的原因是“未布瓦,上轻”,可是实践的结果证明不是这样,让匠师很难堪。为了向钱帅交待而又不失面子,于是“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子,请求解决“塔动”的难题。“密使其妻”写出了匠师的难堪和良苦用心。喻皓的“笑”一方面,透露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另一方面,表现出他对解决“塔动”问题的胸有成竹。最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喻皓采用什么方法解决了“塔动”这一难题?通过讨论并明确:钉牢了木板,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互相连接就像只箱子,人踩在楼板上,上下及四周板壁互相支撑,塔就不晃动了。通过当堂巩固和趁热打铁,我领着全班学生再次诵读课文,加深学生对我国在建筑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成就的了解,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三、打造高效文言文课堂的意义

“梵天寺木塔”这堂课我旨在夯实学生文言文的基本字词音和义的正确读认和翻译,从而为进一步对课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理解创造条件。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较好地调动了初一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这一节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在紧扣中考考纲上似乎有不足,主要是生字注音花费的时间略多,计有八分多钟,这样的教学在平时普通班上课用时可能多了点。此外,还有一个教学梯度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化的问题,即如何从字词的识读与理解教学,有序过渡到句子的理解与翻译,最后再到对整个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性把握,也值得进一步认真思考。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主要要扣住字词的落实和句子的翻译,这是目前语文教学减负增效提出来的迫切教学要求,也是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教学问题,可是这一方面我的用时不到二十分钟,用时略少。

初中语文教学本身是繁杂多绪,若是面面俱全,既费工,又劳神,恐非易事。故之,减负增效首先要立足于课堂40分钟,要向它要质量,要效益。何为减负?就是要减轻学生学的负担和减轻教师教的负担。减负的要领,在省时、省力和省心。由这一节课的教学,它引起了我对语文教学要夯实基础与语文课堂减负增效的问题进一步重视与反思。

众所周知,语文,特别是初中语文,它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课。它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之基础。作为文言文的教学就是扣住教纲和考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明确,教学的目标更明确。简明扼要地说,初中文言文教学,就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把握,我们要夯实这个基础,《梵天寺木塔》有哪些字、词,学生不会读,不能解释,同学们来讨论,教师要快速切入课文,一些过渡性的闲话,可以不讲,这就是给学生减负。节省了教学时间用来干什么?给学生质询,让学生来讨论,甚至于让学生来尝试回答,学生自己能解决了的问题,教师就不要讲,更不要抢着答;如果学生回答不了,你要试着先引导,给他们一种建议,一个角度,这就是教学点拨艺术,不是由教师来回答。

四、打造高效文言文课堂的思考

语文教学之中,要始终不渝地贯彻执行“授之渔”之策略。学生的积极性有了,学生的学科思维调动起来了,语文课堂教学就有效果了。把教学时间留给学生,把话语权留给学生,这样做既可调动学生,又减轻教师的负担。你讲了很多,学生不乐意听,没有用。与其这样,让学生找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说,如何?一个学生就一个问题,说不清楚,那就再来一个学生,当然不是无止境的,要有课前的预习训练,学生的好习惯是好教师训练出来的,不是天生的。教师要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学科训练的教学目标和依据,紧扣住这样的目标来培养学生。

减负的目的要旨在增效,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高效,一堂课,如何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这是教师要关注的大问题。增加的这个“效”字,就是让学生有所得,至于是大得,还是小得,仅仅是“增”加幅度大小的问题。

《梵天寺木塔》一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但在执教本课时,首先,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如教师范读、学生分组读、齐读、自由读等),让学生不断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其次,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力量,凝聚众人的智慧,探究解决文言字词句的疏通,对于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集中质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教师适时的点拨让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课堂氛围极好。本课夯实基础,学习效率较高,但要注意在语文课堂目前减负增效的大语境下,还有一个教学梯度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化的问题。即如何从字词的识读与理解教学,有序过渡到句子的理解与翻译,最后,对整个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性把握。合理地设计一个科学的教学梯度,从而引导学生无障碍地学习。endprint

猜你喜欢
木塔文言文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背课文的小偷
佛光秘塔 匠艺之承 记养心殿佛堂木塔的修复
应县木塔葬书中的“木奴”与“天牛”考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应县木塔秘藏中的辽代戒牒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