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田园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

2014-06-05 03:41孙莹
中国教师 2014年7期
关键词:蚕宝宝田园幼儿园

孙莹

现行教育的封闭性与圈养性把学生教育成“早熟的果子”,严重束缚学生发展的天性,使其缺失应有的童真。在幼儿园的课程体系设置中,学生与大自然共融沟通的机会几乎没有,课程设置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断裂”,学生对动植物的认识、对自然现象的认知都源于书本、网络等媒体传递的第二手资料。封闭、圈养的教育忽视学生心灵的滋养与心智的健全,影响他们人格的形成与塑造。为此,我们提出田园课程,让教育去顺应学生天性,让学生走进自然,融入自然,通过大自然的广博和丰富滋养学生的心灵。

一、田园课程的内涵

田园课程是指依据“顺应天性、追求本真、崇尚自然”的教育理念,从幼儿园所在区域的特征、园所文化、幼儿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等出发,坚持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螺旋上升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田园气息的综合性园本课程。

基于自然是把大自然作为教育的基础,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回归自然是要保护幼儿的童心、童真与童趣,让他们回归自然,释放天性;体验自然是指教育过程多一些自然的教育,让幼儿零距离与大自然接触,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得来“真知”。

以托班“走进春天”的体验活动为例。2013年4月初,我们带领幼儿园的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周边的天然“大农庄”,在这个“农庄”里,孩子们有很多发现,看到黑紫色的蚕豆花、白白的豌豆花,看到最爱吃的莴苣长在田地里,知道油菜花是成片的金黄色,看到萝卜会开出白白的花等。2013年5月,我们又带领孩子们第二次到“农庄”进行观察探究活动。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农田里的各种农作物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感性认知,我们带领孩子来到原地进行观察,让孩子亲身体验、感知、触摸、认识各种蔬菜,感受它们的变化与生长过程,了解餐桌上的菜是怎么来的,知道食物来之不易,要爱惜食物,保护环境。

田园课程就是遵循让教育回归真实的自然生活环境,让幼儿直接向大自然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而让幼儿走进真实的生活中去发现、观察、探究、体验、讨论与领悟,让幼儿从自然中亲自体验认知到的知识陪伴他们一生,这是田园真实教育的魅力所在。

二、田园课程开发

1.课程目标

田园课程的目标是坚持自然教育理念,回归自然、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开辟自然课堂,在观察发现、玩耍游戏、健康运动中,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2.课程资源

田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要遵循“自然生态、贴近生活”的原则。为此,我们从材料与环境两个角度,进行开发与利用。

材料资源。我们把草茎、树叶、树枝、植物种子、石子等自然物放入到班级区域中,让幼儿自由进行创作,美化各个活动室。

环境资源。它包括外环境资源与内环境资源。其中,外环境资源有古运河、树林、竹林、公园等,这些都是幼儿开展游玩、运动、观察、绘画的活动场所。本地区特有的“泥猫”、“老灶头”、“立夏习俗”、“皋亭文化”等人文资源,潜藏着许多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能拓展幼儿学习的途径,发展幼儿的社会意识,丰富拓展幼儿健康的主题活动内容。内环境资源主要指的是我园根据自然教育理念,依托幼儿园原有的环境地势落差,创设了青青草原、快乐石池、陡峭山坡、神秘山洞、趣味树林等适合各年龄段孩子游戏玩耍的自然环境,他们不用走出幼儿园大门就可以与大自然进行最亲密的零距离接触。例如,幼儿可以在这里爬树、露营、找知了、捉泥鳅、烧火做饭、种植收获等,能够更好地释放天性,培养活泼向上的性格与热爱自然的精神。

以“石头大玩家”为例,当孩子们又一次来到水池时,他们发现水池里多了很多石子,就会马上冲进去,拿着玩或者踩着玩,利用池里的材料进行游戏,石子时而成小桥,时而变馒头,时而是跳台,时而用来搭灶头……小小的石头在他们的手中变成一个个神奇的魔法石,孩子们玩得很自在。几次过后,孩子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在石头池里面做游戏,会将范围扩大到池子周围,而且将“过家家”游戏玩得丰富多彩。有的利用大石头搭建可以“烧饭的灶台”,有的利用蚌壳当碗、野草做菜、树枝变筷子。丰富的环境与材料,大大提高了游戏的趣味性。

庭院游戏能很好地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这是因为幼儿可以轻松愉快地自由活动,材料是自然的,他们比较熟悉,唾手可得,有生命力。正是庭院游戏的自由性与生命性,幼儿在游戏中不受既定目标的限制,没有严格的程序和活动方式,所以,它们变成幼儿最喜欢参加的且最热闹的游戏。

三、田园课程的内容

田园课程的内容由四大板块构成,即野外探究活动、庭院游戏、四季特色活动与自然民俗活动。每个板块的活动根据幼儿发展目标的侧重不同又可分为若干个活动。

1. 野外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外环境资源,将活动搬到野外,让孩子与大千世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一山一水进行“零距离”的交流与对话,通过在大自然中进行真实的体验、观察与探究,逐步形成对周围环境的积极情感与态度。

以“泥土探究”为例,孩子们来到一片比较空旷的地方,在不同的地方找泥土,有的跑到树底下去挖,有的跑到土坡上寻找,有的挖路边的泥土,大家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比较着、讨论着。

“我的土是在树底下挖的,这么黑。”

“我在山坡上挖来的泥土,松松的,捏上去就碎掉了。”

“我在路边挖的,撬也撬不动。”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呢?”

“大树底下的泥土,花草养护工人肯定给施过肥了,不然树和花怎么长大呀,所以是黑的。”

“哦,路边的泥土大家走的多,踩硬了,我就挖不动了。”

“山坡上的土这么软,可以种草。”

教师开展田园活动可以从孩子们身边最熟悉、最普遍、最明显的现象入手,让孩子们与大自然充分接触。自然界的一切,如日月星辰、动植物等都应成为孩子们学习探究的对象,做到“以真实的环境为根本、以世界为书本”。endprint

2. 庭院游戏活动

教师可以利用内环境资源,研究设计多种庭院游戏,如在庭院里爬树,在草地上打滚、抓小虫、捡落叶,在水池里抓泥鳅,在草洞里捉迷藏等,释放孩子的天性,培养孩子活泼向上的性格与热爱自然的精神,尽一切可能让孩子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以此顺应孩子天性的发展。

我们幼儿园在树上装上软体,让孩子尽情地爬树。我们又把滑梯与大树进行结合,建构树屋,孩子们爬上滑梯就可以来到树屋,伸手就可以摸到树叶,在树屋中做游戏。

3.四季特色活动

根据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与孩子好玩、好奇、喜欢自然的天性,我们设计四大季节全园联动的大型活动,如春之希望、夏之凉爽、秋之收获、冬之健康”,具有季节性、综合性与整合性等特点,综合渗透多领域内容,将幼儿园中“六一节”、毕业典礼、迎新年、新学期开学等贯穿在四季活动中。

以“春之希望”为例。开学第一天,孩子们会收到幼儿园送的礼物——种子和花盆,随着活动的开展,预示着春天的来临。我们根据自己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从不同角度逐步切入进行有关春季的班级主题活动,有小班的“花花世界”、中班的“大树和小花”、大班的“春天的秘密”。在幼儿园“春之希望”活动和班级主题活动相结合的大背景下,各个班级可以生成多个教学活动,有语言活动“种植记”、科学活动“测量与记录”、美工活动“装饰花盆”等。

幼儿园四季的大型活动要与日常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幼儿园的公共环境生动活泼,班级的自然角活跃,教学资源也就逐渐丰富。

4.自然民俗活动

幼儿园以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为素材,将本地区传统民俗文化与传统教育相结合,融入一日的活动中,同时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民俗文化教育的课程实践,使幼儿在享受民俗文化的熏陶中,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田园课程实施方式

1. 混龄玩

混龄玩可以在四季特色活动与庭院游戏活动中进行,提供一个近似家庭的生活学习环境,有利于弥补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增加合作机会,提供异龄迁移学习的机会,不仅为孩子创设一种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也会促进幼儿认知能力与社会品质的发展。

四季活动中的混龄玩。四季活动渗透多个领域,将各个领域进行整合,让不同年龄、个性和特长的孩子均能在各自擅长的活动领域中得到满足,让幼儿获得潜移默化的发展。

庭院游戏中的混龄玩。庭院游戏创设富有野趣的活动环境,如小山坡、沙池、石池等,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的环境中,进行一些有野趣的运动和游戏,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运动能力进行选择。以“石头大玩家”为例,在中小班、跨年龄的混龄活动中,我们根据年龄特征,创设情境环境,让孩子在环境中随意地以三三两两或多人组合的方式进行创造性游戏,小班孩子的生活经验与运动能力不足,中班孩子在游戏中会很好地弥补这个问题,大小混龄优势互补,让大孩子去帮助小孩子获得游戏经验,拓展游戏思路,在儿童教儿童的过程中,孩子的体验学习效果会更好。

2.自然班

自然班采用野外探究的形式,能够充分利用周边自然环境资源,把大自然作为活动场地,重视与发挥自然界的教育价值,让孩子走进自然,在真实环境中进行中真正的体验活动。依据年龄特征,小班以体验为主,中大班以观察探究为主。

野外探究中的自然班,以自然现象和季节特征为突破口,有效地结合周边自然环境开展一系列生动有趣的主题式、单元式体验、观察与探究活动,让幼儿在实践过程中真正变枯燥的抽象学习为实践探索活动,让他们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与生动,真正的“乐学”与“动学”,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得“真知”。

以“秋虫的家”为例,孩子们在花丛中寻找、观察蜜蜂与蝴蝶,在草丛中寻找、观察蚱蜢,在土坷垃中寻找、观察蜘蛛,在树下观察蚂蚁,一起分享交流,最终得出结论:蝴蝶与蜜蜂爱在花丛中;蚂蚁喜欢住在一起,会爬树;蚱蜢喜欢在草地上蹦跳,有不同的颜色;蜘蛛可以生活在泥土中,它们都有触角与六只脚。

此次活动解决了教室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让幼儿在大自然中进行真实的体验,在观察、合作与探究中学习,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中。

3.亲子乐

亲子乐可以在自然民俗活动与四季特色活动中进行,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完成活动内容,拉近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帮助孩子成长,让孩子结识更多的好朋友。

我园的“亲子乐”以祖辈、父母辈为主要组织主体,在自然民俗、四季特色等活动中,让孩子在亲人的带动下,在自然中玩,在自然中学,与亲人共同享受自然乐趣。

自然民俗活动的亲子乐。我们将本地区传统民俗文化与教育结合,融入一日的活动中。民俗活动特有的情景性、感染性、实践性与娱乐性使幼儿在自然、宽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实践活动,从而发挥区别于其他教育途径所特有的教育价值。以“端午祖孙乐”为例,幼儿园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开展端午节系列活动,邀请祖辈来幼儿园与孩子一起包粽子,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与了解,用传统节日文化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四季活动中的亲子乐。家长可以主要参与四季活动中的某一个项目,如“秋之收获”的亲子童话剧、“冬之健康”的亲子运动会或亲子登山等。

五、田园课程实施效果

通过近2年的实践研究活动,田园课程深受幼儿的喜爱,他们变得更活泼、聪明、好动、会问、会玩、会与同伴同乐,观察力、想象力与体能得到增强。

1.观察力得到提高

在田园活动中,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这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层出不穷。中大班有近90%的孩子在观察事物时能用一定的方法,会有目的、自主、全面、细致地观察事物。

以“春蚕”为例。

(1)5月5日(幼儿家里饲养蚕宝宝的日记,由孩子自己口述,父母代写)endprint

今天早上,我忘记给蚕宝宝吃桑叶了,它们饿了一天。放学回家,我就马上喂给它们吃,可能是肚子饿坏了吧,它们吃得很快,一会儿桑叶就出现好几个大洞。等我吃完晚饭后去看蚕宝宝时,刚好看到一条大蚕宝宝在拉大便,一块黑黑的东西掉了下来。大蚕宝宝的大便要大,小蚕宝宝的大便要小。

(2)教室里饲养的蚕宝宝经过四次脱皮,开始吐丝,孩子们发现蚕不吃桑叶了

倪天宇:有条蚕不吃东西,头老是晃来晃去。

姚语嫣:它好像要爬到边上去……

在饲养的过程中,孩子们观察的欲望一直都很浓厚,同伴之间的观察氛围也相当踊跃,在交谈中相互增进对春蚕的认识。

2.想象力得到发展

有想象才有创造,让大自然启发孩子想象的源泉,调动各种感官,培养他们的想象与创造。以“好玩的石头”为例,用各种造型的石头进行创作,从平面到立体,小朋友创作出“石头人”、“石头动物”与“石头蛋糕”等。在自然艺术创作中,教师运用自然材料激发幼儿,实现他们对反映自身生活体验和事物的认识,有效地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3.社会性得到培养

田园课程的实施让幼儿的社会性得到迅速的发展。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养成积极的自信心、自主性与独立性。人际交往关系得到进步,能主动地关心、理解和赞赏他人,对社会环境充满爱意,增进对幼儿园、家庭与家乡的认识,更加爱护环境和关心集体。以徒步活动中的“不怕冷的人们”为例,以送大红花的形式,我们把重点放在经验感知和情感表达上,通过引导幼儿去发现和感受冬天不怕冷的人们,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提高幼儿参加徒步活动的兴趣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升幼儿尊敬劳动者的社会情感。

4.操作力得到提升

一个聪慧的孩子,在能进行多技能操作的同时,还必须有良好的创造能力。田园课程为孩子提供大量触摸、摆弄等动手的机会与环境。以“玩泥活动”为例,我园开辟出一个天然泥场,孩子们在这里踩泥、挖泥、运泥、敲泥等,在一次次简单有趣的操作中,泥瞬间有了生命的活力。天然形成的玩泥场地,让孩子随时能与泥巴亲密相融,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幼儿动手创造的能力。

5.持久性得到加强

现在的孩子存在的普遍现象是不能持久地去完成一件事,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培养孩子做事的持久性。以“我的向日葵”活动为例,我们让孩子从挖泥、下种,到翻盆、记录,再到支架、杀虫,最后到开花与收获,历时整整一年。这个过程使得孩子做事的持久性得到有效加强。

6.体能体质得到锻炼

阳光是孩子身体良好发育的宝贵营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一切户外游戏活动让孩子最大限度地走进自然,根据季节交替、气温的变化组织不同的户外活动,让孩子对气候有一定的适应力和耐力,促进孩子的动作发展,培养孩子愉快的心情。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汤芬.体验生态的魅力:幼儿园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3]汪丽.田野课程架构与实施[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于清.源于生活的自然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赵兰香.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半山幼儿园)

(责任编辑:孙建辉)endprint

今天早上,我忘记给蚕宝宝吃桑叶了,它们饿了一天。放学回家,我就马上喂给它们吃,可能是肚子饿坏了吧,它们吃得很快,一会儿桑叶就出现好几个大洞。等我吃完晚饭后去看蚕宝宝时,刚好看到一条大蚕宝宝在拉大便,一块黑黑的东西掉了下来。大蚕宝宝的大便要大,小蚕宝宝的大便要小。

(2)教室里饲养的蚕宝宝经过四次脱皮,开始吐丝,孩子们发现蚕不吃桑叶了

倪天宇:有条蚕不吃东西,头老是晃来晃去。

姚语嫣:它好像要爬到边上去……

在饲养的过程中,孩子们观察的欲望一直都很浓厚,同伴之间的观察氛围也相当踊跃,在交谈中相互增进对春蚕的认识。

2.想象力得到发展

有想象才有创造,让大自然启发孩子想象的源泉,调动各种感官,培养他们的想象与创造。以“好玩的石头”为例,用各种造型的石头进行创作,从平面到立体,小朋友创作出“石头人”、“石头动物”与“石头蛋糕”等。在自然艺术创作中,教师运用自然材料激发幼儿,实现他们对反映自身生活体验和事物的认识,有效地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3.社会性得到培养

田园课程的实施让幼儿的社会性得到迅速的发展。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养成积极的自信心、自主性与独立性。人际交往关系得到进步,能主动地关心、理解和赞赏他人,对社会环境充满爱意,增进对幼儿园、家庭与家乡的认识,更加爱护环境和关心集体。以徒步活动中的“不怕冷的人们”为例,以送大红花的形式,我们把重点放在经验感知和情感表达上,通过引导幼儿去发现和感受冬天不怕冷的人们,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提高幼儿参加徒步活动的兴趣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升幼儿尊敬劳动者的社会情感。

4.操作力得到提升

一个聪慧的孩子,在能进行多技能操作的同时,还必须有良好的创造能力。田园课程为孩子提供大量触摸、摆弄等动手的机会与环境。以“玩泥活动”为例,我园开辟出一个天然泥场,孩子们在这里踩泥、挖泥、运泥、敲泥等,在一次次简单有趣的操作中,泥瞬间有了生命的活力。天然形成的玩泥场地,让孩子随时能与泥巴亲密相融,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幼儿动手创造的能力。

5.持久性得到加强

现在的孩子存在的普遍现象是不能持久地去完成一件事,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培养孩子做事的持久性。以“我的向日葵”活动为例,我们让孩子从挖泥、下种,到翻盆、记录,再到支架、杀虫,最后到开花与收获,历时整整一年。这个过程使得孩子做事的持久性得到有效加强。

6.体能体质得到锻炼

阳光是孩子身体良好发育的宝贵营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一切户外游戏活动让孩子最大限度地走进自然,根据季节交替、气温的变化组织不同的户外活动,让孩子对气候有一定的适应力和耐力,促进孩子的动作发展,培养孩子愉快的心情。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汤芬.体验生态的魅力:幼儿园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3]汪丽.田野课程架构与实施[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于清.源于生活的自然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赵兰香.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半山幼儿园)

(责任编辑:孙建辉)endprint

今天早上,我忘记给蚕宝宝吃桑叶了,它们饿了一天。放学回家,我就马上喂给它们吃,可能是肚子饿坏了吧,它们吃得很快,一会儿桑叶就出现好几个大洞。等我吃完晚饭后去看蚕宝宝时,刚好看到一条大蚕宝宝在拉大便,一块黑黑的东西掉了下来。大蚕宝宝的大便要大,小蚕宝宝的大便要小。

(2)教室里饲养的蚕宝宝经过四次脱皮,开始吐丝,孩子们发现蚕不吃桑叶了

倪天宇:有条蚕不吃东西,头老是晃来晃去。

姚语嫣:它好像要爬到边上去……

在饲养的过程中,孩子们观察的欲望一直都很浓厚,同伴之间的观察氛围也相当踊跃,在交谈中相互增进对春蚕的认识。

2.想象力得到发展

有想象才有创造,让大自然启发孩子想象的源泉,调动各种感官,培养他们的想象与创造。以“好玩的石头”为例,用各种造型的石头进行创作,从平面到立体,小朋友创作出“石头人”、“石头动物”与“石头蛋糕”等。在自然艺术创作中,教师运用自然材料激发幼儿,实现他们对反映自身生活体验和事物的认识,有效地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3.社会性得到培养

田园课程的实施让幼儿的社会性得到迅速的发展。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养成积极的自信心、自主性与独立性。人际交往关系得到进步,能主动地关心、理解和赞赏他人,对社会环境充满爱意,增进对幼儿园、家庭与家乡的认识,更加爱护环境和关心集体。以徒步活动中的“不怕冷的人们”为例,以送大红花的形式,我们把重点放在经验感知和情感表达上,通过引导幼儿去发现和感受冬天不怕冷的人们,培养幼儿勇敢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提高幼儿参加徒步活动的兴趣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升幼儿尊敬劳动者的社会情感。

4.操作力得到提升

一个聪慧的孩子,在能进行多技能操作的同时,还必须有良好的创造能力。田园课程为孩子提供大量触摸、摆弄等动手的机会与环境。以“玩泥活动”为例,我园开辟出一个天然泥场,孩子们在这里踩泥、挖泥、运泥、敲泥等,在一次次简单有趣的操作中,泥瞬间有了生命的活力。天然形成的玩泥场地,让孩子随时能与泥巴亲密相融,多层次、全方位地培养幼儿动手创造的能力。

5.持久性得到加强

现在的孩子存在的普遍现象是不能持久地去完成一件事,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培养孩子做事的持久性。以“我的向日葵”活动为例,我们让孩子从挖泥、下种,到翻盆、记录,再到支架、杀虫,最后到开花与收获,历时整整一年。这个过程使得孩子做事的持久性得到有效加强。

6.体能体质得到锻炼

阳光是孩子身体良好发育的宝贵营养。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一切户外游戏活动让孩子最大限度地走进自然,根据季节交替、气温的变化组织不同的户外活动,让孩子对气候有一定的适应力和耐力,促进孩子的动作发展,培养孩子愉快的心情。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汤芬.体验生态的魅力:幼儿园体验式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0.

[3]汪丽.田野课程架构与实施[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于清.源于生活的自然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赵兰香.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半山幼儿园)

(责任编辑:孙建辉)endprint

猜你喜欢
蚕宝宝田园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田园美景
蚕宝宝流浪记
蚕宝宝流浪记
想念幼儿园
田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