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4-01-09
作者简介:黄丽敏,女,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网络与新媒体、电视新闻研究。
摘 要:新闻人的独立性,是自新闻学创立之初,便一直被讨论的议题。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盛行造成了新闻造假、新闻雷同等一系列问题。关于新闻人的基本素养之一:独立性,成为了网络时代新闻人的一个重要课题,独立记者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完成了新闻人渴望“独立”的情怀。
关键词:新闻人;独立记者;新闻;独立性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5-0147-02
近年来,关于新闻人独立性的讨论一直为学界所关注。在意识形态逐渐多元的今天,受到经济、体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新闻人的独立性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另一方面,公民新闻的崛起,引发了关于新闻独立性问题的大讨论。在这样一个时期,独立记者出现在了媒体和公众的视野。他们不隶属于任何新闻机构,奔走于各个新闻现场,用自己独立的视角和思维,为受众带来最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
一、新闻界的独立记者
张翠容,是来自香港的战地记者,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克里斯蒂安·阿曼普尔、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杰基·罗兰和英国《泰晤士报》记者雅尼娜·迪·乔瓦尼一样,是一名出入烽火战场的女性战地记者,更是洞察力了得的女性国际问题观察家和当代优秀独立记者。1980年,张翠容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1991年于纽约大学深造,采访了当地的社区,进行了中美关系的新闻报道。回港后,成为香港的政治新闻记者,后作为独立记者于BBC,RTHK,HK CABLE,凤凰卫视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国际关系、亚洲局势和两岸三地的沟通等新闻报道。张翠容最突出的特质在于,她后期作为一名独立记者,独立于任何新闻机构,自负盈亏,活跃在国际新闻界。张翠容和她的作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传播思想。
第一,影响了大众传媒一直以来的男性话语权主导的局面,提升了女性在传媒角色中的话语权。大众传媒自诞生以来便是男性权力为中心,即使标榜平等的西方媒体也不能幸免。近些年,随着女性从事新闻传媒的人数增多,这一局面逐渐有了扭转。但战火纷飞的战场在人们的观念中,却一直是男记者的专属阵地。近几年来,随着诸如英国《卫报》女记者玛吉·奥凯恩、美国有线新闻广播公司(CNN)的女记者克里斯蒂安娜·阿曼波尔、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等杰出女记者的出现,打破了这样的格局。女记者的身影也活跃在巴以冲突、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以独特的女性视角,为受众带来翔实的报道,增强了女性的话语权。而张翠容,作为少数的女性独立记者,行走于战场之中,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力,在极短的时间内搭建了有力的沟通桥梁。张翠容曾说过:“只要世界有谎言,我就会继续跑”。以张翠容为代表的女性记者,以自己对真相的求知欲望和对新闻工作的热忱,不畏艰险深入战场,采集了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并呈现给广大受众。在她的笔下,更加关注了生命的尊严和妇女儿童的遭遇。经由她们的视角,我们可以透过硝烟四起的战场,看到人性良知的光芒,也极大提升了女性在媒体中的话语权。
第二,代表了独立之外的专业精神,即“记者的天职是探索真相”。张翠容采访过查韦斯(委内瑞拉总统),对他的看法在争议之中,保持了客观。对于时代和社会局势有自己的认知,时刻保持中立和好奇,是成为一名合格记者的要义。对于张翠容集结成册的书籍,她表示不是从新闻的角度,是希望让读者看到自己、看到人性共同的一面。是想唤醒读者对理想的追求,想让读者看到他们追求理想国以及他们的汗水与泪水,对美好社会的不放弃。作为一名独立记者,不得不夸赞张翠容思想格局的高大,她对民主、自由、平等的不懈追求是让她无数次奔赴战场,勇敢发问的驱动力。这些报道为受众获悉真相提供了渠道,促进了世界新闻事业的进步。而以张翠容为代表的杰出女性独立记者,更是时代新闻业的先锋,代表了一种专业精神和独立品格,为受众了解世界动态提供了更加真实和完整的讯息和解读。
二、独立记者之讨论
凤凰卫视主持人梁文道评价过张翠容说:“她是华人世界的卡普钦斯基。有一次,在东帝汶,她住的地方旁边有一座楼,被以军空袭,应该是用F16的战机放了一个导弹下来,就把她住的楼的旁边的整座楼炸掉了。然后当时她第一时间想到的事情就是打电话回香港找报馆说我现在就在这样的现场看到这样的事情,你们要不要报道?”说明了张翠容在新闻事业中的忘我精神。在现今这个以利益为先,不断发现新闻贿赂等丑闻的时代,这种追求真理,关怀生命的大局观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从独立战争到独立宣言,从独立电影到独立策展人,“独立”二字一直在被反复提及,代表了这个信息社会,人们习惯于接受二手信息,成为无思想的“容器人”的一股批判思潮。“容器人”日本传播学者中野牧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在描述现代人的形象时提出的概念。中野牧认为,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人就像是“罐状”的容器一样接受信息,其特点是“与外界隔绝”,人与人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交流。独立记者,在新闻界是一种少数的存在,独立于各种体制外,追求真相,閃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并且将自己的洞察和见解付诸于新闻中,旨在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实现沟通。
新媒体语境下,人人都是传播主体,双向传播基础上的公民新闻促进了民间话语体系的崛起,颠覆了“舆论一律”的传播格局,是一种民主化的媒体形式。因为有了大众的参与和影响,主流媒体的报道将会变得更加客观,更加理性。新闻将不再是几家媒体的发言,而会成为全社会共同的声音,公民新闻势必会带来新闻业的一场革命。公民记者因此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作为独立记者,与公民记者既重合又有所区别,重合的部分为拥有相对的自由度和独立性;不同点在于,作为新闻传播业者,对独立记者的专业标准和职业要求更加严格规范。总结而言,独立记者制度有三个优势:1.强调了独立性,保证了立场的公正和思想的深刻。摆脱了政治和经济的束缚,有利于揭露报道真相,实现新闻自由。2.新媒体语境下,可以进行新闻活动的延伸。如张翠容的微博、博客等社会化媒体的应用,有助于实现信息共享和舆论沟通。达到哈贝马斯所述的“公共领域”的延伸。3.有助于记者新模式的发展,促进新闻业的改革进步。
与此同时,独立记者制度也存在一定弊端:1.无制度和经济的保障,很难大规模发展。2.缺乏监督机制,易造成舆论监控不力等。
三、独立记者与新闻独立
新闻独立是新闻专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闻专业主义理论,新闻传媒是社会公器,新闻工作的目标是服务新闻受众,不受政治或经济利益集团限制,其运作和新闻活动完全独立,不接受除新闻界行业规范之外的任何控制。新闻专业主义发源于媒介的社会责任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芝加哥学派代表哈钦斯(RobertM.Hutchins)为首的出版自由委员会发表了《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报业》声明,强调了新闻应遵守专业主义。
新闻包括了真实性,客观性,独立性和自由性。由此可见,独立性是新闻的最基本特质。在传播时代的今天,信息大量增长,媒体和记者要在信息海洋中筛选出有用的,不偏颇的新闻,是一项重要考验。独立记者的存在,对于新闻独立性具有一些普遍性的启示:
1.增强了新闻从业者对自己工作的独立控制权,可以对选题和报道角度有自己的把握和控制,保证了观点的独立性。如民国时期由著名报人英敛之创办的《大公报》正是秉承着“不党、不私、不盲、不卖”四字方针,严格遵守新闻的独立性原则,不受任何政治和经济理论的牵制,成为当时公众心中的“耳目喉舌”。可见新闻独立性在新闻史上一直存在。
2.在新媒体语境下,独立记者的存在有利于推动“公民新闻”和“自新闻”的发展,推动新闻界的繁荣。根据英国政论家、文学家约翰·弥尔顿在1644年《论出版自由》中提出的“观点的自由市场”理论,真理须通过意见和观点之间自由辩论和交换获得,而非权力。思想、言论和意识形态的自由流通,能让人们如在市场中一样,进行自己的甄别和选择。后来,英国哲学家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在《自由论》中将其理论化。“观点的自由市场”以及 “观点的自我修正”理论后来成为自由主义新闻学的理论根源,对新闻业有着巨大影响。由此可见推动新闻业者和受众意见的自由表达,有益于推动新闻业的发展和进步。
3.独立记者的存在,促进了独立思考的发展,使得受众在信息过载的“碎片化”时代保持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受众新闻素养的提高,也提高了其对新闻从业者和新闻质量的要求,大大推动了新闻业的改革和进步。
自媒体时代,受众逐渐向传播者转型,新闻专业操守和伦理责任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李良荣教授对“专业精神”的解读一般,“新闻专业的专业精神是一种独立精神,记者要能够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的记者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 ,比技巧技能更重要的是专业精神”。“为什么看了互联网的报道,还要看报纸?因为报纸为我们提供了思想。”在李良荣教授看来,互联网的发达和3G手机的出现,使得每一个人都具有到网上发布最新信息的可能,“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思想才是稀缺资源。”保持独立性,是成为合格新闻人的第一要义。
参考文献:
1 郑妍.大众传媒中的女性话语权观照—从凤凰卫视女记者闾丘露薇说起[J].当代电视,2003(8)..
2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3 肖峰.名記者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
4 王文科.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求[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5 鲍海波.女性在新闻传播中的“存在”状态分析[J].新闻知识,2003(2).
6 刘耿.新媒体语境下记者身份的想象[J].新闻传播,2012(1).
7 董群.论中国的名记者群现象[J].江苏社会科学,1997(2).
8 张翠容.中东现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9 张翠容.行过烽火大地[M].城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