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4-02-18
作者简介:张艳莉,女,《华商报》社记者,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研究。
摘 要:随着新闻媒体信息传播量的急剧增加,按常规“出牌”的政务新闻很容易被淹没在大量的各类新闻中,政府新闻传播的效果不显著,在当今媒体发展的同时新闻媒体为了提高自身新闻传播的关注度,已经普遍对政务新闻有了相当大的对策划方面的改革,不断制造新闻热点来吸引受众的目光,把政府的职能更好的向群众传达,把民声更好的向政府汇报。本文通过对政务新闻的策划,讲诉了媒体进行活动时候应该如何与政府互动,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把政府意愿更好的向民众传达。
关键词:政务新闻;高效传播;媒体策划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05-0145-02
政务新闻,是各级党委机关报道的重要内容,如何把政务新闻更好的传播给民众是党委机关报必须认真和谨慎对待的、急需解决的业务问题,也是不能回避的新闻难题。做了几年的时政记者,笔者发现领导同志不仅亲民爱民,勤奋务实,而且个性和蔼,可亲可爱。可是很多民众却不甚了解,这种隔阂造成民众对领导人的理解有偏差,这大部分原因是记者的政务新闻报道过于传统,造成领导人给人指示多,语言少;共性多,个性少,性格模糊的印象,如果没有更好的突破,就无法让民众理解领导人的爱民之心。所以,媒体与政府关系的近化是通过信息交流的双向传播,形成新型的互动、双赢关系。
一、媒体多与政府互动——对政务新闻进行前期策划
在媒体日益发达的今天,受众的目光是传播市场中的稀缺资源,成为各类媒体争相获取的主要对象,媒体只有牢牢吸引受众注意力,才能更好地传播新闻或事件,且媒体传播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共力量,政府公共关系必须借助这一力量去实现。所以政务新闻记者对政务新闻进行前期策划的议程意识也就越来越强。在竞争激烈的媒体时代,随着媒介管理的日益完善,怎么把政务新闻做精、做活,更能传达民众心声、政府心声成为了媒体新闻传播的重中之重。媒体与政府双向交流和沟通有助于政府信息公开化,透明政府形象,维护政府形象,传达政府意愿,民声政事,上传下达才能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政府新闻除了政务新闻外,还能从许多方面体现政府的思路、决策、观点和举措等,政府和媒体的双向交流可以及时向媒体提供新闻线索且协助媒体做好相关采访报道,还能扩大政府新闻的传播影响。现如今,虽然各类专业化的频道和刊物风起云涌,但是也不难窥探到媒体的浮躁和盲从,缺少特色,新闻传播效率低,无亮点,缺个性等问题。为了高效传播政务新闻,获取公众亟需知晓的政务信息,媒体应多与政府沟通,将公共政策信息事件化,故事人物化,让政策更加深入民心。
在前期策劃中,必须鼓励公众广泛参与,这样既可以不断丰富新闻信息来源,又可以使政府信息的公开制度化、规范化得以更加透明和开放。而且,公众的参与使得媒体平台可以以更全面的角度去报道新闻事件。随着受众媒介素质的不断提高,政府与媒体合作开办新闻专栏的事情屡见不鲜,这一方式将政务新闻更人性化的推入公众视野,更好地拉近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社会保障是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热点,每年政府都会有新的政策出台,在政策颁布之后,媒体如何协助政府让民众更深刻的了解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呢?对于一些文化素质不高的群众,要让他们理解这些政策,理解领导人的用意,最好的方法就是举例子,算细账,大白话,重细节,深入浅出,让这些群众了解政策的实质意义。比如,对于社会保障这类政策,媒体与政府互相沟通,采取与民亲近,讲诉于民的方式把社会保障新政策的好处告诉民众,媒体通过此事件将领导人个性鲜明化,把领导人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思想贯穿于事件始终,让老百姓“零距离”亲近领导,支持政策。
除此之外,在恶性事件的征兆和信号浮出水面时,媒体应对这种正在孕育、蓄势待发的危机作出判断,第一时间向政府传递,成为政府的“预警灯”,这种传递信息的功能能引起有关部门注意,并使得政府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把潜在的危机化解,避免危机事件升级,对危机的防范和解决都有着重大意义。
二、开辟电子政务和创新栏目形式——媒体与政府共同做好政务新闻
新闻事件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根据相关事实进行新闻事件包装,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在目前的传媒条件下,开展政府新闻传播是要将政府传播与媒体传播诉求有机统一起来,为公众提供更好的政府新闻服务和互动交流平台,主要有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发布新闻稿等,此外,政府可以创建网上平台,让民意更好的在网上传达,政府及时出面解答民众疑问,与民沟通,让领导人不仅仅是出现在“画面上”和“文字里”,让政务新闻更好的传播于民。
政府网站是互联网新兴的一个特殊与民沟通的渠道,这不仅给老百姓提供了一个可以说话的窗口,倾听民众的声音,给政府献上良计,还让政府直接了解到百姓需要什么,关心什么。“非典”疫情过去后,中国人牢牢记住了这样两个镜头——在广州,胡锦涛总书记对一位医生说:“你的建议非常好,我在网上已经看到了。”;另一个镜头是,温家宝总理在北大对几位学生说:“我在网上看到同学们在留言中表达了同全国人民一起抗击非典的决心,令人感动。”。这些事件都把政府领导人爱民、乐于倾听的形象树立在民众中。
和传统媒体的受众细分趋势相仿,政务新闻也需要根据受众的需求而细分不同板块。从政务机关刊物来说,可以把栏目板块明确化,大致可以分为“政务聚焦”、“政务快讯”、“政务在线”和“百姓话坊”几个部分。每天选择一个新鲜话题作为切入点来讲诉“政务聚焦”,通过领导人对政策进行分析和解读,让民众明白政府行为背后的意义。“政务在线”板块可以选择政府网站上有代表性的问题给予解答,民众看到自己的言论得到解答会更加关注政务新闻。“百姓话坊”主要为老百姓提供一个可以说话的窗口,或是以民众的视角去解读政策,从细账名账入手,从实事入手,让老百姓感受到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实际利益。
此外,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无论是视频、图片、声音,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媒者,你说一句我说一句,对一个热点话题众说纷纭,大众意见可视化的现象改变了政府完全掌握信息传播的格局,在这种政府信息资源优势弱化的大环境下,更需要开辟一个能倾听民众声音,让政府领导人为民众解答疑问的窗口。自1999年美国导弹袭击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起,人民日报社领导决定开设网上论坛,在论坛成立一个月的时间内,网民踊跃发起了9万余个政务相关帖。政府论坛的兴起让许多百姓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有了自己的看法,并积极提出建议,这种民众自发主动的参与模式比盲目的,不管百姓“感受”的硬性宣传更加能引起民众兴趣。所以,开辟一个百姓说话的窗口或平台是很有必要的,这种民众和领导的“亲密接触”让原本刻板化的领导印象“活”起来,把领导人的亲和力和为民众办实事的思想传达给民众,让民众与领导“一团和气”。
三、多从民众角度选择信息——对政务新闻进行编稿
随着现代生活中公共空间的形成和国家公共意识的强化,我国传媒“民生”新闻大展拳脚,顺应“民声”“民意”的新闻才是政务新闻主流和趋势。新闻传播是围绕新闻事件展开的,其有效传播取决于媒体与受众对新闻事件本身的关注度和在传播过程中的互动性。
政务报道不难写,但是要写出彩却很难,很多记者也许是做记者的时间久了,形成思维惯性,只会记录领导人的讲话内容和现场情况,对“新闻”越来越麻木,新闻敏感度越来越差,缺少真正民众需要看到的东西。这就要求记者要主动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视角观察和分析新闻事件,既要从政府的角度看问题,又要把自己放在“群众中”,从下往上看,看看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以此寻找两者的切合点,这就要求把趣味、人情味、“原味”和回味融入新闻事件中,尽量选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字词,避免生涩难懂和索然无味的字句。如“某领导批示XX”和“某会议圆满结束”等万能标题,这不仅不能让民众感受政务新闻的清新与乐趣,品位政务新闻的多彩,而且还会让受众产生排斥感和逆反心理。如标题为“成都每年设立百万元奖项引导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的新闻事件无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大部分民众一看标题就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事件,对内容基本可以忽略,而新华社的《新华每日电讯》对成都这一政策的标题是“悬赏”百万,‘诱优秀校长去弱校”,虽然是个内容不算新奇的事件,但是这一标题形式让民众有了阅读欲望,相对“成都每年设立百万元奖项引导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这一标题,即使同样的信息量,前一个呆板缺乏趣味,后一个却趣味横生。这种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生硬平淡的政务新闻充分激活,站在民众的立场写新闻,不仅传达了政府政策,还让民众印象深刻,达到宣传的目的。
政务新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从事政务活动的领导干部是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公仆,领导干部的政务活动既是政府职能的体现,也是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很多记者只会刻板的记录领导行程和说话要点,因此政务新闻也刻板传统,在新闻价值的把握上没有下太多的功夫。优秀的政务报道往往是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有机结合,是党委意愿和新闻议程规律的完美结合。把政治事件与社会问题放在一起思考,解析政策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向民众传达政府重视和百姓普遍关注的政务资讯,包括最新出台的政策等。新政策为民众带来什么福利,政府为百姓做了什么,从民众的视野来传达政务新闻,大大提高了民众的兴趣,有效避免以往政务信息严肃过度、活力不足的毛病,同时也增强了民众对政务新闻的积极性,高效传播了政务资讯,形成了受众促成栏目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总 结
对政务新闻进行报道时要积极做好前期策划和主题选择,是政府新闻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必要前提,按照新闻议程原则进行政府新闻传播,以尊重新聞规律为前提,让政府在媒介传播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不仅是传媒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政府不断提高自身行政能力、维护和改善公共关系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1 谢金文.新闻价值、宣传价值与党报传统——兼与陈力丹、戴莉莉商榷[J].甘肃社会科学,2007(6).
2 满涛.尊重新闻规律 创新党报新闻[J].青年记者,2011(23).
3 刘正泉.策划:新闻报道出新出彩的关键[J].新闻天地,2003(6).
4 王劲秋.在政务新闻报道中掘得“真金”[J].中国地市报人,2011(1).
5 胡柳波.党报发展:做市场化的主流媒体[J].新闻前哨,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