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瑞芬,许日波,苏春雄(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广西南宁530023)
饮食干预对艾滋病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黄瑞芬,许日波,苏春雄(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广西艾滋病临床治疗中心,广西南宁530023)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艾滋病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能自主进食的艾滋病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血液透析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按意愿自行进食;观察组患者由营养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配餐,在临床责任护士指导下进食。采用自制营养状况记录表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营养评估。结果两组患者体质量、血清清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干预能改善艾滋病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急性;肾透析;膳食疗法;营养状况
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可导致多个器官损害,易发生营养不良,近年来,艾滋病相关性肾病的报道逐渐增多[1]。营养不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发生率可达20%~70%,并随着透析时间的增长更加显著[2]。本院血液净化科通过对艾滋病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制订个体化食谱进行饮食干预,以改善其营养状况,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艾滋病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血液透析患者40例,入选条件为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确认HIV抗体阳性,进行2~10次血液透析治疗,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能正常进食的患者。其中男34例,女6例;年龄29~73岁。4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病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饮食干预方法对照组患者按自己意愿进食,观察组由营养师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配餐,在临床责任护士指导下进食。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对比体质量、血红蛋白、清蛋白水平。观察组患者在饮食方面进行如下护理干预:(1)饮食知识干预。发放宣教材料,内容包括发生营养不良的诱因、相关症状等知识。饮食以富含优质蛋白、高热量、低盐、低钾、低磷、高钙为宜,鱼、肉类应先用水煮后丢弃汤汁再烹饪,慎食用含高钾食物,如蘑菇、豆类、橘子、香蕉等,多补充水溶性维生素,达到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目的[3]。把详细内容列表发给患者及家属,让其对这些食物有具体认识,选择高营养食物。(2)对患者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饮食习惯有明显改善[4]。采取一对一的形式,由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饮食教育,讲解发生营养不良相关知识,让其理解饮食干预的重要性。(3)在饮食干预过程中,遵循“知、信、行”模式,首先让患者及家属懂得营养不良的原因,出现低营养不良时的临床症状和后果,让患者认识到饮食对疾病恢复的好处。(4)责任护士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病情和透析频率制订个体化饮食方案,根据病情变化、检查结果、患者情况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主要观察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及体质量变化。
表1 两组患者饮食干预1个月后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恢复情况比较[n(%)]
1.4 营养状况评估血红蛋白大于或等于120g/L为正常,<120g/L为不正常;血清清蛋白35~<55 g/L为正常,30~<35 g/L为轻度营养不良;25~<30 g/L为中度营养不良;<25 g/L为重度营养不良。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饮食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水平及体质量增加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在HIV感染者中,体质量减轻、营养缺乏是HIV感染/艾滋病患者早期出现的临床症状,晚期往往发生严重消瘦或营养不良。由于营养不良,可加重机会性感染,延缓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最终导致多系统功能衰竭。Grady等[5]曾按CD细胞计数(即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计数)将HIV感染者分组进行身体成分评估,结果发现高CD细胞计数组同样存在脂肪与瘦体组织的减少。因此,在HIV感染/艾滋病患者中普遍存在体质量减轻伴营养缺乏。引起艾滋病患者营养状况改变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6]:(1)能量、蛋白质摄入减少。病变引起口腔等消化道感染,吞咽困难、恶心、呕吐及神经系统问题如冷漠、抑郁等;慢性腹泻、发热、药物不良反应伴吸收功能降低,同时代谢水平升高。艾滋病患者从食物中获得营养不能满足自身需求。(2)慢性腹泻与吸收障碍。乳糖不耐受,水、电解质紊乱及消化道感染、肿瘤等均影响营养物质的正常吸收。(3)新陈代谢的改变。许多研究表明,HIV感染者体内存在着代谢失常,如异常三酰甘油水平升高、甲状腺激素增加等。在艾滋病患者体内,蛋白质代谢存在异常,表现为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增加、出现负氮平衡。由于营养不良,加重机会性感染,最终导致多系统功能衰竭[7]。肾功能损害是艾滋病并发症之一,艾滋病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患者要采取血液透析治疗,而血液透析治疗会加重其营养不良。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时出现食欲减退,引起蛋白质、氨基酸合成不足及丢失增加,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促使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促进负氮平衡,导致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促进蛋白质分解及蛋白质合成减少;透析丢失营养素等包括炎症在内的多种并发症均可导致营养不良的发生。这些因素共同参与了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有研究证实,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蛋白质-能量膳食的摄入量不足密切相关[8]。艾滋病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患者蛋白质、热量摄入不足与患者营养知识的来源、营养需求、获得知识的途径缺乏有关[6-7]。本研究结果显示,加强对艾滋病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患者热量及蛋白质摄入的干预,根据个体情况制订膳食方案,给予科学管理与监督,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均有所增加,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强饮食指导可以改善艾滋病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本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似[8-9]。通过对艾滋病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患者进行饮食干预,达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目的。所以做好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饮食习惯、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经济水平及对饮食重要性的理解,对食谱的执行力等进行个体化饮食指导,对患者采取针对性营养支持治疗,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增强透析效果,提高其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艾滋病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纠正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是透析患者替代整体化治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高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生存的有效保证[10]。随着护理理念的变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该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病程长,易反复,把饮食干预贯穿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全过程,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营养状况评估,给予科学的饮食指导,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1]苏春雄.艾滋病合并急性肾功能损害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7B):2141-2142.
[2]梁嘉尹,郭军军.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饮食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7):620-621.
[3]蔡惠兰,朱桂菊.10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健康管理[J].全科护理,2012,10(24):2273-2274.
[4]夏萍.健康教育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6):2512-2513.
[5]Grady C,Ropka M,Anderson R,et al.Body composition in clinically stable men with HIV infection[J].J Assoc Nurses Aids Care,1996,7(6):29-38.
[6]高蓓,殷建忠,吴少雄.营养缺乏与艾滋病[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675-1677.
[7]李新萍,韦彩云,杜丽群.营养支持疗法对AIDS患者营养状况的干预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6):1486-1488.
[8]马彬,何永成,栾韶东,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相关因素及其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08,25(6):405-407.
[9]潘世芹,蒋燕燕,高前珍.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5):817-818.
[10]王爽,毛英丽,李亮,等.左卡尼汀及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3,13(1):19-21.
10.3969/j.issn.1009-5519.2014.11.052
B
1009-5519(2014)11-1707-02
2014-02-26)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123158)。
黄瑞芬(1976-),女,广西南宁人,主管护师,主要从事血液科护理工作;E-mail:110288935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