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坤
(山东省莱西市市立医院儿科,山东 莱西 266600)
9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
李晓坤
(山东省莱西市市立医院儿科,山东 莱西 266600)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1.11%,平均症状缓解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5.56±1.15)d和(7.13±1.28)d。患儿的PEF和FEV1占预计值比例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应及时诊断,并积极采取规范化治疗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控制率达到95%以上。
支气管哮喘;疗效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约为3%,病死率约为0.04/‰。患儿的主要症状为频繁咳嗽、哮鸣音、四肢湿冷、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搏快、发绀以及烦躁不安等,严重影响了患儿的健康成长和日后生活,若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气胸、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以及肺源性心脏病等,从而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1]。本研究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以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32例;年龄2~12岁,平均(6.36±2.84)岁。病程1~4年,平均(2.06±0.77)年;首次发病27例,反复发作63例;发作季节:春季33例,夏季23例,秋季30例,冬季4例;发作时间:清晨23例,午后5例,傍晚21例,夜间30例,不定时11例;过敏史:湿疹30例,寻麻疹15例,食物过敏18例,过敏性咳喘12例,无查出过敏史15例;诱因:闷热9例,寒冷15例,感冒66例。
1.2 治疗方法:对患儿进行综合评估,制定综合疗法。第一,药敏检查。若患儿入院前感染症状明显,则于入院后马上进行痰培养及药敏实验,并按照经验应用一定剂量的抗生素治疗,当药敏试验完成后再采取相应的抗敏治疗措施;第二,抗炎。按照患儿支气管哮喘的严重程度的不同,选择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方式,静脉滴注或口服。若患儿的病情为中度,则可口服强的松,若为重度则静脉滴注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第三,支气管舒张。治疗初期联合应用β2受体激动剂以及M-受体阻滞剂,以此提高使支气管的舒张程度;第四,机械性通气。若患儿呼吸衰竭或呼吸困难,且经药物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则在给予药物的同时辅以呼吸机治疗。第五,根据动脉血气结果,纠正患儿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第六,并发症治疗。对合并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心病的患儿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后,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PEF占预计值比例、FEV1占预计值比例的变化。
1.3 疗效评价:治疗1周后,患儿的咳嗽、流涕、气促、喘息等症状消失,肺部细湿啰音也基本消失,X线胸片检查结果显示肺部基本恢复正常时为显效;当治疗后,患儿的咳嗽等症状以及肺部细湿啰音均有所好转,X线胸片检查结果显示肺部也有所改善时为有效;当治疗后,患儿咳嗽等症状以及肺部细湿啰音无显著变化,X线胸片检查结果显示肺部仍然异常时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其间差异的比较利用t检验,P<0.05时为差异显著。
2.1 患儿治疗后的疗效比较:经过综合疗法后,90例患儿显效68例(75.56%),有效14例(15.56%),无效8例(8.89%),总有效率为91.11%。
2.2 患儿的症状缓解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后,90例患儿的平均症状缓解时间为(5.56±1.15)d,平均症状消失时间为(7.13±1.28)d。
2.3 患儿治疗前后的PEF和FEV1占预计值比例变化:治疗后,患儿的PEF占预计值比例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1347,P<0.01);FEV1占预计值比例也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866,P<0.01)。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患儿治疗前后的PEF和FEV1占预计值比例变化
表1 患儿治疗前后的PEF和FEV1占预计值比例变化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变化主要为炎细胞浸润、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气道黏膜水肿及上层基底膜变厚、上皮脱落、黏液分泌过多、黏膜纤毛功能下降,从而导致内黏液阻塞支气管与支气管黏膜变厚[2]。上述结果可使气道腔变得狭窄,从而增加了气道阻力,最终表现出哮喘等一系列症状。该病是由T淋巴细胞、嗜酸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而导致的慢性炎症病变[3]。小儿哮喘的高发人群为学龄前期的儿童,高发季节为春、夏、秋三季,高发时间为早晨、傍晚以及夜间。很多患儿都有过敏咳嗽、荨麻疹、湿疹等过敏史[4,5]。目前,该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包括变态反应、气道重构、遗传、病毒或细菌感染、气道神经功能紊乱以及信号转导失调等有关[6]。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抗过敏、消炎以及扩张支气管,主要的治疗药物为平喘药,包括抗炎治喘药物和解痉平喘药物,然而由于该病的诱因错综复杂,故单用一种药物难以取得显著的效果,故应根据患儿病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7]。本研究探讨分析了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1.11%,平均症状缓解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5.56±1.15)d和(7.13±1.28)d。患儿的PEF和FEV1占预计值比例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综合疗法的疗效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疗法可有效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能够有效控制患儿的症状和缓解病情,对于日后该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吴春美.8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 2012,7(11):135-136.
[2] 李杰.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诊疗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 (下):3738.
[3] 再吐娜·吾布力,艾斯卡尔·阿布拉.106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诊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179.
[4] 李建华.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与临床疗效分析.[J].药学专论,2008,17(5):1-2.
[5] 王荣山,金洪星.三种方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52-153.
[6] 龚仁乐.32例小儿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析[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 20(5):462-463.
[7] 张芳.小儿支气管哮喘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 (6):184-185.
R725.6
B
1671-8194(2014)29-02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