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向前推的事”——对话安徽省地税局局长汪建国

2014-06-05 07:07贺海峰付倩倩
决策 2014年8期
关键词:税制征管队伍

■本刊记者 杨 敏 贺海峰 付倩倩

“税收发展一定要与时代发展相呼应,要走出税务局自己的圈子,为纳税人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0年来,一直在经受考验

《决策》:2014年,是安徽地税成立20周年。您怎样看这20年历程?形成了哪些基本经验?

汪建国:我觉得这是个不平凡的20年。从最初机构分设、白手起家,到现在形成一个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确实不平凡。遇到过困难、考验,也有过迅猛发展,但总体是在前进。

第一点体会,是坚持依法治税。如果离开这一条,乱收税、人情税、过头税就会成为普遍现象,整个地税队伍、整个执法根基就没有了。如何做到依法征税,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一点都不能松。

我们主要靠制度,靠改革。征管改革、涉税管理制度,保障了我们的税收基本职能得到发挥,处在一个健康状态。其次,靠转变思想观念。税收征管,要从人治观念扭转到法治,否则制度就很难实施,执法就不行。再次,税收业务培训也要跟上。

第二点体会,是抓好队伍建设。我们成立之初,思想工作好做一点。大家都憋着一股劲,比着干,干部的精神状态比较好。但时间长了以后,有少数人的艰苦奋斗精神有所减弱,也有队伍老化、流动性不够的问题。

带好队,要有针对性,要始终强调主旋律、正能量。要始终不放松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要有先进模范的示范作用。同时,领导带头、班子带头,是正能量的最重要源泉。一个班子事业心不强,不可能带好队伍。

《决策》:刚才您也提到,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过去20年,我们取得哪些成绩?又有什么遗憾?

汪建国:一个好的地方税制,是地税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保障。20年来,地方税改革比较少,但有的税改得效果就很好。比如取消屠宰税、筵席税后,矛盾减少了,征纳关系和谐了。说明有些税种本身设计得就有问题。

此外,深化征管改革,是推动地税工作发展、和谐征纳关系的根本途径。征管不改革,工作起来很难有动力。

反过来说教训。第一,地方税制改革之后,好多税种都很陈旧。不仅仅是不适应组织收入的需要,而且与市场经济大趋势、与公平税负、与现代税收理念不相适应。

第二,税制法制化不高,推进缓慢。为什么车船税实施起来方便?因为完全是国家立法、全民参与,既集思广益,也普及税法知识,还提高征纳双方税收意识。绝大多数的税,不是这样。

第三,税务队伍专业化建设缺乏长期规划。没有高度认识到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走这条路,整体水平很难提高。除了升迁,还要有职业化的东西支撑队伍、激励队伍。

下一步,任务会越来越重

《决策》:内外环境的变化,给带队治税提出很多挑战。您曾说过,“在挑战面前,唯有向改革要动力、要红利”。

汪建国:地税事业和地税队伍都是不断发展的。无论是从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还是从世界各国的税收管理体制、管理资源配置来说,绝大部分都有地方税收。有地方税,同时也有地方税务机构。

就地税系统来说,下一步任务只会越来越重。它面临一个很大转变,特别是随着税制逐步完善,税收体系逐步建立,将来地方税收肯定是更加突出以征收直接税为主,更多地体现在自然人征收这一块。这个难度大,与地产、房产、资源资产等有关,主要跟自然人打交道比较多。按照这个改革下去,地税面临着很多全新的工作,像房地产税、环保税、资源税等。这些对地税都是考验。

随着税制改革的深入,地税工作任重道远,地方税收入也将进入稳定增长的常态。因为中央对整个税负已经定了调子,税负稳定,中央和地方税收格局基本稳定。但地方税制有重大改革,地方征管方式有重大变化,另外地方征收的范围也将有很大变化,甚至以后可能有其他收入也让地税来征收。

国家税务总局提出推进税收现代化,分为6个方面。其中,前边两个国家层面的,这是前提条件。后边4条就是我们地方层面了。我们正在按照这个要求,逐步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推进税收现代化往前迈进。

税收制度是国家治理最重要的基石,是利益的平衡器、社会稳定器。对此,全社会要有清醒的认识。20年来,我们一直朝着税收现代化目标推进。这个推进可能只有0.5厘米,但我们要做向前推的事,不做倒退的事。

猜你喜欢
税制征管队伍
唐朝“两税法”税制要素欠缺析论
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建议
洞察全球数字税征管体系
近期我国税制改革的重点
减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的税制改革思考
环境保护税征管模式还需进一步完善——基于《环境保护税(草案)》征管模式的思考
新税制来了 今后咋淘洋货?
个人房屋租赁税收征管的实践与探索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