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改的阻力来自有车者与车改区

2014-12-12 20:22■叶
决策 2014年8期
关键词:私用私车公车

■叶 青

(作者为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

车改成为不可阻止的潮流。但是,不少人仍心存疑虑:车改前前后后搞了近20年,这次能成功吗?说实话,此次车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以前最关键的是缺乏车改的大环境,目前的大环境就是“八项规定”越来越严格的实行,公车私用得到有效的遏制。

一些先行车改的地方,现在的补贴与国家标准存在较大差距,我想这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必须把过高的车补砍下来。方案中一句话十分关键,“已先行开展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地区和部门要按本意见进行规范”。“由奢入俭难”,车补“由多拿少难”,但是为了社会公平,官员首先要带头。何况中央也提出照顾性措施——上浮30%或50%。

有的官员说,如果按国家500 元(实为650 元)的标准,一个月打车都不够,只能坐公交车或地铁了,所以办事效率会下降,有些可去可不去的就会选择不去了。最好不要这样“威胁”我们这个难得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

车改之后的一些问题,有可能出现在一些“实权派”中。他们一手拿车补,一手塞发票;或一手拿车补,一手开“私车”、“私企车”。

对于“5813”补贴方案,没有公车坐者皆大欢喜,不论其官有多大。尽管有上浮30—50%,有公车坐者都嫌少,不论其官有多小。科长应该不算大官吧,但是在县里定有车坐。

同样,已经车改区几乎没有一个是高兴的。据我所知,处级干部的车补,在各地车改试验区中,最少是2500 元,最高的是3100 元。现在最多为1200 元,一般是1040 元,相差一半以上。

我更为担心的,在不满的声音中,最多的就是这个群体。就算处级干部一个月的车补为1200 元,一年也就是14400 元。相比之下,原来一辆公车一年的正常开支就超过10 万。如果再加上领导私用、司机私用,花15万左右也不在话下。如今,仅给他们1.5 万都不到,有公车者觉得委屈。

于是乎,车改之后的一些问题,就有可能出现在这样一批“实权派”中。一是,一手拿车补,一手塞发票。作为一处之长,一科之长,处理起与自己私车有关的发票,总会方便一些。这要通过财务、审计、监察等关卡,加以杜绝。过去这样做可能不是什么大事,现在拿了车补再这样做,就不仅仅是违纪的问题了。

二是,一手拿车补,一手开“私车”、“私企车”。即不是自己购买的私车,而是有求于他的私人与私企借给他的车。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建议是各单位监察室要多做一件事——登记干部的私车情况,如果开了新车,干部必须更新登记,说明是自己新买的车,否则可以视为私人或者私企借的车。

方案中提出,要鼓励干部群众举报官员借开私人、私企车的情况。其实,只要一查车牌就知道真正的车主是谁。一旦查出是借来的私企车,就应该视为受贿,以当地同样排量的车一天的租金来计算受贿金额。

老百姓对车改方案的理解,与部分有车官员或者高车补官员的不满,两者并存,我是始料不及的。我原来的预计是相反的,这也说明既得利益是多么难以割舍。

其实车补的高与低都是相对的。方案中一再强调,车补只是补充公务出行的不足。车改的目标,不是说每一个官员的公务出行都是轿车,官员挤公交车、坐地铁,不仅是中央鼓励的,而且也是老百姓期待的。绝大多数官员和老百姓一起坐地铁、挤公交,老百姓还有什么怨言呢?

我相信,车改之后,非轿车出行的官员会越来越多;也相信官员拿了车补之后,会考虑采用更为务实的方式出行,而不是“非车不出”。官员要自己拿包、自己倒开水,也要自己走路回家。

猜你喜欢
私用私车公车
肖像私用 电线被换 “医美”失败 消费纠纷挺闹心 消协律师有解析
有权不用、小权滥用、公权私用 这些权力堵点正在损伤发展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医生私车公用撞伤人 医院担责
“公车上书”不是“戊戌变法”开始的序幕
2015年上海私车额度投放约10万张
WARS
“私车公用”打错“方向盘”
从周总理私用公车交费说起
公车腐败的大头不是“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