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永亮
海盗探秘是一种流行文化,在科学领域受到考古学家和海事史学家的关注,也成为艺术再现和娱乐体验的热点题材。最具探索价值和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就属“加勒比海盗”,由于科学探险的局限性,民间传说和作家幻想就有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也引发了民众的广泛兴趣和强烈好奇心。迪士尼在主题乐园建设之初,看准了这一大众心理,在幻想王国景观群落之中,构建了巨大的加勒比海盗游乐体验项目。作为迪士尼的一个景点,游客乘坐在水上漂流的程控机动船中,沿途观赏体验海盗传奇场景。由于该景点历来火爆,促使迪士尼萌发了以此为蓝本拍摄电影的创意,直到2003年电影特技的臻于完善,才实现了艺术家的创作梦想。“加勒比海盗”在导演戈尔·维宾斯基执导下,经美国顶级特效公司工业光魔(ILM)的精心制作后,由迪士尼强力推出全球同步上映,成为一系列老少皆宜不断刷新票房纪录的奇幻冒险片。
探秘的科学内容
经典的海盗形象通过视觉造型刻画得惟妙惟肖:木腿、眼罩,肩顶宠物鹦鹉,大口豪饮朗姆酒,扯开嗓子唱高歌,躺在吊床上悠闲小憩,肆无忌惮地纵横海上,海盗生活充满了浪漫的想象力。通过惊心动魄的大海历险,你死我活的生死搏斗,钩心斗角的人物关系,侠肝义胆的浪漫故事,让观众了解海事历史,海洋探险知识。为了重现远古的风貌,还原历史的轨迹,“加勒比海盗”系列电影投入了大量人力和技术成本,成本一部比一部攀升,每一部都超出好莱坞电影平均制作成本,其中第三部制作成本高达3亿美元,成本的大投入主要用在科技含量提高上,追求完美的视觉效果。其结果是前四部创下了近40亿的票房,反过来也推动了迪士尼乐园的游园人数,增加了主题公园的门票收入,培养了大批忠实的影迷和旅游的寻梦者,达到了内容的多元化产值实现。
探秘的科技手段
利用CG技术有时会带来预想不到的创作效果。在设计戴维·琼斯的造型过程中,建模师反复试验了多日,仍然不能令导演满意,导演觉得该角色造型不符合他想象的样子,但到底是什么样导演也说不明白或者是建模师也琢磨不透,直到那天大家都精疲力尽,由于系统出现故障只好暂时放弃,深夜来不及清理就回去休息了。第二天一大早,计算机已经恢复运转并对出错后的数据自行处理,建模师正纳闷如何出了个预料之外的造型时,恰好导演经过时一眼瞥见,大呼“就是他”!
在《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影片中加入了上千个特效镜头,都是出自工业光魔公司的大手笔。利用数字技术3D建模,创作出了土耳其土著人的监狱,也让素有“加勒比海之珠”美称的多米尼加变成食人族聚居的岛屿。杰克船长的黑珍珠号时而是真船,时而是ILM制作的微缩模型,时而又是CG(电脑生成)虚拟制作的逼真船体。整船面目狰狞的CG水手,历难不灭的CG戴维·琼斯等,共制作了18个CG人物、32个异形恶魔,再加上北海巨妖、CG海盗船、三位主角的CG替身和一只CG猴子。“飞翔荷兰人”上的所有船员除了比尔·特纳之外全是CG人物。为了给CG人物丰富造型着装,建模师设计了很多藤壶、蚌类、珊瑚虫等造型用于面部表情。
探秘的科技运用
通过改进刚体动态系统,逐步制作戴维·琼斯的触须,开发控制系统来处理北海巨妖的触须。模拟CG海水,处理人物、数码替身和水手的衣物,模拟绳索和鞭子以及马库斯背后不停摆动的龙虾腿,制作北海巨妖袭击时产生的些许残骸。在柱状触须关节部位的运动神经模拟上,运用了数学表达式和关键帧运动,使得戴维·琼斯的46个触须活动自如,毫不生硬。
在导演不眠不休的监督指导下,艺术家有时需要靠绘制100多个图层叠加合成,来制作诸如海怪袭击时的那些可怕镜头。在海怪袭击的那一幕,制作者们合成了CG海水、四溅的水花、CG人物、CG桅杆、CG残骸等效果图层,运用蓝幕特技将演员和实景拍摄的船只、残骸、烟雾、海水等融合在一起。在1100个特效镜头中有很多环境使用的是实景拍摄和CG合成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