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瓶颈

2014-06-04 15:19李龙
职业·中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育体制模式观念

李龙

摘 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推进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但职业教育也遇到了发展瓶颈。只有转变观念和国民意识,改革教育体制,增强发展动力,转换教育模式,才能實现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观念 意识 教育体制 动力 模式

随着当代国民教育体系日益完善,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的地位也显得尤为重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但由于其自身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民众性,职业教育也遇到了制约瓶颈。

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很多,笔者认为,概括地说有以下四大因素。

一、社会观念和国民意识

职业教育不受重视,与人们鄙薄劳动、重视权职有关。传统的“读书为做官”“唯有读书高”等观念,影响着人们的选择方向,职业教育被视为是低等的教育类型。然而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就决定了职业教育有很强的实用性。职业教育主要强调实际训练,突出技能、技术教育,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应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转变国民观念,普及职业教育的理念,提高职业教育的认可度。

二、中国职业教育体制

缺少开放的思维和多元化的思想,缺乏与国际规范接轨的国民教育体系,教育内容和教育导向过分地与现实政治保持高度的一致,这些因素导致迄今为止我们尚未建立起一套与时俱进、科学、有效的国民教育体系,其中教育内容和教育导向过分地与现实政治保持高度的一致是极为关键的因素。很多民众官本位的思想根深蒂固,不重视成熟的技能教育,而是更看重培养接班人的模式。在我国的教育目标上,明确写着培养劳动者和接班人。劳动者、接班人,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那些培养劳动者的职业院校被单独提了出来,显然难以得到大力发展的环境,体制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不少学生和家长对于职业教育质量的不满和抱怨得不到有效的改进,甚至难以通过正常的、有保障的制度途径反映到上级管理部门。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要想做好职业教育,必须要面向市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企业是办好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企业集团或行业组织发展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可由企业单独办、企业联办,也可校企联办。

三、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

职业教育缺少支持其发展的动力。事实上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因素无非有两种,即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外部动力的基础因素,其主要是靠各个具体的组织来实现运营的,包括职业类学校、服务保障组织、培训机构、行政管理组织等,是学校内部自为产生的驱动力、保障组织自应产生的助动力、培训机构自需产生的牵引力和管理组织自觉产生的推动力的有机结合,共同努力产生作用的。然而现实中严重缺乏服务保障组织的作用,培训机构也不计企业需求和学生自身能力而盲目开展培训,在管理组织上也更能看到疲软现象,不作为也层出不穷。其实在处理外部动力系统过程中,把握好经济需求、校企合作、政府推动等关键因素,是能让其向良性发展的。

再看内部动力的基础因素,其主要是靠人员素质和体质机制来实现运营的,人员包括职业院校、行业企业以及学生本身,而体制机制包括了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等。因此在处理内部动力系统过程中,应把握好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等关键因素。

四、职业教育的模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要实现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全面认识新时期职教发展的内涵、发展的源头及其核心机制。职教发展模式一直就没有形成,难以取得突破性的发展。要想改变当前职业教育模式就应做到:促进规模发展,加强政府调控;实现其学制多样化,强化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职教依托城市反哺农村,加强国际合作。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真正意义在于关怀个体的社会存在与发展。从整体发展观看,职业教育的发展应该包括体制结构的完善、规模的增长、效益的增强和质量的提高。只有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当代的实际情况,进行结构性调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白永红.中国职业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和震.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王屹.职业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许昌市高级技工学校)

猜你喜欢
教育体制模式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健康观念治疗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
朝鲜族教师教育体制发展问题研究
浅谈“双向五环”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