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味中国年之甘肃庆阳 黄酒飘香赶集忙 走亲串户闹社火

2014-06-04 07:54:20萧武周文钦
中国西部 2014年2期
关键词:社火庆阳黄酒

文/萧武 图/周文钦

为过年预备的猪肉被挂在窑洞外

甘肃庆阳地处黄土高原的中心地带,海拔约2000米,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源地。周朝的祖先最初在庆阳繁衍生息,后来由于受到犬戎的威胁,被迫南迁至岐山,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宝鸡一带。据史书记载,周的先祖不曾率族人“奔戎狄(今庆阳)之间”,与其子鞠陶、孙公刘等“教民稼穑”“务耕种,行地宜”,开启了先周农耕文化之先河,史称“周道之兴自此始”,巍巍周祖陵矗立于庆城东山之巅,殿宇巍峨。另据《史记》记载,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曾与中医鼻祖岐伯论医,有《黄帝内经》行世,“岐黄故里”也由此得名。和沿海省份相比,庆阳是个穷地方,但在甘肃省内,和河西走廊的绿洲城市相比,庆阳的人居条件堪称优越。因此,几千年来,庆阳人常说,“八百里秦川,不如董志塬边”,说的就是别的地方都不如庆阳,还是庆阳好。

因为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所以庆阳有很多与众不同的地方。最特别的是,以过年来说,别处过年可能只有几天,但是在庆阳,过年是一个时间段,从农历腊月中旬开始筹备,一直到出了正月才算结束,腊月下旬和整个正月,都算在过年之中,是一年中的头等大事。也许是因为庆阳的冬天寒冷而漫长,不大适合户外活动,所以过年这样的室内活动尤其长。在一个农业文明占主导地位的地域,辛苦劳作了一年的人们,正好在过年前后好好休假。过年意味着祭祀先祖,感谢先人护佑,为来年祈福;意味着吃好、喝好、玩好、穿好,尽情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

赶集杀猪年前忙

庆阳人的年,从腊月二十三正式开始,也就是俗称的“小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很早起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放鞭炮请神,请来的神主要是灶神,家里人会在灶房里放香炉,点香,还要供一小片肉,放几个馒头或者包子。

接下来就是杀过年猪、做庆阳黄酒、做豆腐粉条、赶场等。小时候的记忆里,平时基本不吃肉,鸡蛋吃得也不多,除非家里来了客人,或者有比较重要的事情才很郑重地吃上一回肉。所以,到过年的时候,看一个家庭过年准备得是否丰盛,就用肉的多少来衡量。也有的人家在这时把养了一年的猪杀掉,卖掉大部分,留下一小部分过年的时候吃。

屠宰场出现之前,多数人家是在自家场院里杀猪。杀猪之前,先支一口大锅,放上水,烧开,用几根木头架在锅上面。先把猪杀死放血,然后再用绳子套住脚脖子,倒吊在木头架子上,起落多次地在水里浸泡,等泡得差不多了,再放下来拔毛。要把一二百斤的猪吊上吊下,工程浩大,需要几个年轻力壮的劳动力,所以一般的家庭也没法杀,只能求助于亲戚邻里,或者几家都要杀猪的人互助合作。

有猪的人家杀猪,其他没猪的人家几乎都要在过年期间做黄酒。庆阳的黄酒跟长三角尤其是浙江的黄酒不同,庆阳的黄酒是用玉米、高粱和麦子酿的,酿制的时候掌握不好配料的比例很容易泛酸,酿出来即使没问题,加热时如果没掌握好火候,时间稍长,就很容易泛酸。庆阳黄酒的酒精度比长三角的要低,但也能喝醉人。比较遗憾的是,今天人们喝到的庆阳黄酒多数是通过工业加工,勾兑了白酒的黄酒,只有那些上了年纪,喜欢自己酿酒的人还能喝得到原汁原味的庆阳黄酒,殊为不易。

豆腐和粉条也是过年时自家做的必需品。我小时候,每年过年,我奶奶都会做一大锅豆腐。虽然我不喜欢吃豆腐,但是却很喜欢吃豆花。家里人先把豆子拿到磨坊磨成豆浆,然后拿回家,放在锅里加卤水煮,一直煮到差不多成了一块块的,再拿出来放进盆子里,用很重的东西压上。有用磨盘压的,也有用老房子上的大青砖压的。豆浆刚刚煮成形,聚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东西就是豆花。记得有一年我家豆腐做多了,我们全家人从过年前一直吃到开春都还没吃完,自那之后,我对豆腐就望而生畏了。

忙忙碌碌地准备完过年期间的三件宝——猪肉、黄酒和粉条之后,就该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赶集了。镇上平时是每逢农历一、四、七有集市,各个乡镇的集市日子不同,做生意的人就今天在这个镇上,明天到那个镇上流动设点。但是从腊月二十之后,集市每天都有,人很多,熙熙攘攘,主要是卖年货的,如烟酒糖果、瓜子花生、衣服鞋袜、年画对联等等。小时候觉得集市真大,无所不包,应有尽有,而且吃喝玩乐的东西全都是我想要的,唯一可惜的是多数东西我都买不起,只能看看而已。大人们采购年货一般都不是一次买齐,而是每次上街买一点拿回家,下次再买。到腊月三十那天,基本上都买齐了,偶尔,极少数人会忽然想起少买什么东西,于是匆匆忙忙去买,买好后也不像平时般地自在闲逛,而是着急忙慌地赶回家,因为腊月三十那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忙活。

忙啊忙,忙到腊月三十,这一天也是整个过年期间最忙活的一天。有的人家要去上坟,也有的不去上坟,而是在家里供奉祖宗牌位的。如果哪家死了人,家谱刚好放在家里,还得供奉家谱,供族人来祭拜。

过年的一大内容是拜年,在庆阳,拜大年是从腊月三十这天开始拜起的。晚饭后,年轻人开始走家串户地给长辈们拜年。我们家在村里是大姓,同姓同宗的人很多,我辈分低,所以小时候,到腊月三十,我就和大哥带着弟弟妹妹们,几乎是挨家挨户地拜年,经常要到晚上八九点才能回家。拜年的时候也不是所有长辈家都去,而是有选择地去,家里有六七十岁老人的,或者是家里有我们爷爷奶奶辈的,就必须去。我们拜年不是说说而已,是真拜,也就是磕头。腊月三十这天拜年,主人家一般不留吃饭,也不给压岁钱,给孩子一点瓜子糖果之类的东西就行。

走亲串户闹社火

正月初一的早上,按惯例,必须吃饺子。吃完饺子,要看皇历,按照皇历指定的时间放鞭炮,而且每年的时间都不一样,名曰“出幸”,方言里的读音是这样,但是不是这两个字,有待考证,但这确实是放鞭炮的意思。这之后就可以走亲戚了。我们家吃饭比较晚,所以经常是我还没吃完饭,就跑出去放炮,放完了就和大哥带着弟弟妹妹们上路,去给在镇上和市里的二叔、四叔、五叔拜年。

正月从初一开始喝酒,所以经常是带着弟弟妹妹们很早出去,挨家挨户地吃吃喝喝一通,很晚才到家,而且经常是脚步趔趄,醉态可掬。记得小时候过年期间老是下雪,再加上回家时天色昏暗,醉意朦胧的大哥和我,此时无论如何也奈何不了自行车,没法用车带弟弟妹妹们,于是只好推着自行车,带着他们走上十几里路回家。初二和初三是去舅舅家。初四之后,就走动到稍微远一点的亲戚家了,比如姑姑、姨妈家、姑奶奶家。

从正月初五开始,村里就开始闹社火了。元宵节在很多地方都是花灯节,但在庆阳,似乎没有这个传统,主要还是闹社火。所谓社火,可以算是一种民间曲艺表演吧。题材主要是《西游记》《封神演义》和《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常见的人物主要是《封神演义》里的各路神仙,如姜子牙、赵公明、三霄娘娘、黄飞虎、二郎神杨戬等。当然,关老爷关羽是必须有的。各个村吃完晚饭以后,就敲锣打鼓做准备,并且在表演场地中间架起一堆柴火,等到村里的人从四面八方聚拢过来,天色黑尽以后,就在场地中间点燃篝火,各村村民自己组成的社火表演队此时就围着篝火热热闹闹地闹腾起来了。闹社火的演员们一般是扮演成一一对应的两个神仙,敲锣打鼓地,在村里四处转悠着表演。主要的表演剧目有双出关,也就是黄飞虎出五关和关羽出五关,两个出五关套在一起演。在闹社火之前,社火班子要先到村里的庙上拜神,因为社火里的人物故事多数跟庙里的神有关,所以这相当于通报庙里的神,事先跟他们打好招呼,以免神灵怪罪凡人打扮成他们的样子。等到正月二十之后,闹社火结束,再到庙里拜神,也就是向神灵的宽宏大量表示感谢。从正月初五开始,庙上的香火开始逐渐旺起来了,除了正常的求神拜佛和闹社火之外,家里有人去世的,也要到庙里进香,帮去世的亲人开路。

在庆阳,过年的时候还有个说法,“七不出,八不入”,也就是说,初七这一天不能出门,初八这一天应当在外面走亲戚。初七又叫“人七”,在庆阳的风俗里,相当于鬼节,这一天要上坟,要在门口烧纸,还要在院子里和大门上挂灯笼。挂灯笼是为了让自家的先人找到回家的路,享受儿孙的供奉;烧纸是为了别家的鬼不要走错门,等于告诉他们,这不是你家,不要进来。小时候,每到这天晚上,我都会爬到房顶上看四处的灯笼,星星点点,和天上的星星相映生辉,感觉很温暖。

正月十五之后,过年的氛围相对就渐渐淡下来了,只有一些远方亲戚,或者多年未走动的亲戚,突然想起来了,会相互走动一下。这之前,镇上的集市也没有开,只有商店开门,因为走亲戚要带烟酒之类的礼品,是商店的好商机。但在正月十五之后,集市就慢慢开了。有些人家会到猪羊市场上买两只小猪仔拿回去喂养,养大到需要钱的时候卖掉,或者养到第二年春节的时候杀了过年。

正月二十三的晚上,每家的院子里都会升起一堆火,家里的家伙事儿被纷纷拿出,在火上过一下,每个人都要从火上跨几次,小孩尤其喜欢,经常来来回回跳好几次。这就是“燎干”,意思是让火烧掉去年的晦气,新的一年由此开始,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第二天,就可以摘下灯笼,烧香磕头送走年前请来的神灵,这个年就算是过完了。

我们村以前有个傻子,经常说,人生最幸福的事就是天天过年、月月结婚,因为过年就有好吃好喝的,结婚就可以穿新衣服。他的意思其实就是,希望天天能吃好喝好,每个月都有新衣服穿。现在大家差不多都能实现这个天天过年的目标了,但是过年的气氛却冷清了许多,这背后除了物质极大的丰富,过年的喜庆劲儿变淡之外,更是人与人之间传统关系网络的变迁和重组的结果。

猜你喜欢
社火庆阳黄酒
Our Best Friend
燕昱 庆阳北石窟 油画作品
黄酒为引更助药力
基层中医药(2020年8期)2020-11-16 00:55:18
闹社火
金秋(2020年2期)2020-06-03 12:50:50
庆阳香包:一针一线皆故事
学生天地(2020年19期)2020-06-01 02:11:32
甘肃庆阳西峰区:吃上“产业饭”摘掉“贫困帽”
今日农业(2019年14期)2019-01-04 08:57:40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28
IC厌氧反应器+A/O工艺在黄酒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社火”辨——兼论中原传统社火的发生
中华戏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8:26
Shaoxing Wine Goes International
文化交流(2016年1期)2016-03-25 09: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