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自小家境贫寒,全家靠一点薄田维持生活。成年后,他几次外出做官,又因不满官场的黑暗腐败,辞官回家。他不贪求荣华富贵,乐于过清静闲适的田园生活。耕作之余,勤奋读书。陶渊明读书,重点在于把握文章要旨,不刻意咬文嚼字,自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当读到会心处,他会高兴得把吃饭都忘了。他的人品和诗文为后人所传颂。
“不求甚解”指读书只重精神,不在字句上多花功夫。亦形容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入理解。
胸有成竹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
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就浮现在他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诗人晁补之写了一首诗称赞文同的画,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学以致用
1.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指_______________,这种读书方法可称作“泛读”;还有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叫“精读”,也就是要_______________(在原文中找一个合适的成语填入)。
2.文同之所以能“胸有成竹”,是因为他经常去竹林 _______________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
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 在纸上。写作也是这样,只有多_______________,细_______________,并勤于记录,写作时才能“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