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天写的。
经历“安史之乱”的劫难后,杜甫携家人长途跋涉,历经艰辛来到唐军的大后方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在成都西部的浣花溪畔建起了草堂(即杜甫草堂),一家人终于摆脱了战乱的颠沛流离,有了安身之地。
杜甫在这里春种秋收,和亲人在一起,与当地农民交往,有朋友的资助,生活虽不富裕,倒也平和而安详。这使饱经忧患、历尽战乱的他获得了极大的安慰。
在他定居此地两年后,从上年的冬天到今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旱灾。对于靠天吃饭的农业社会,这无疑是一场灾难。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关心民众关心国家的人,无不对天气密切关注,因为它关系到农民的收成与生活。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自然很是心焦。这时一场恩泽万物的春雨来了。一天夜晚,一场春雨悄悄来临。经历过冬天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杜甫久旱逢甘霖,欣喜异常,他要为挽救千家万户生存的这场春雨而欢呼,于是兴奋地写下了这首《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故事教会我
《春夜喜雨》抒写了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此外,从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因此,我们在写作时,也要充分把握所写事物的特点。无论在锤词炼句方面,还是在细节描写方面,都要将自己真实的情感与眼前景物联系起来,这样写出的文章才会打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