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岳凌
寒流刺骨是为何
说到寒流,前些日子大洋彼岸的美国可以说是刻骨铭心,身形颀长、如幽灵般的冰凌绵延千里,刺骨的寒风让每一个人都无法抬头,寒流如此肆虐,却是为何?有气象组织专家表示,极地涡旋南下是造成此地极寒天气的主要原因。
所谓极地涡旋,是活跃在极地高空的大规模冷性气旋,在通常情况下,其影响范围仅限于极地和高纬度地区。但研究显示,全球气候变化造成北极地区升温比其他地方更为严重,由此极地与中纬度地区的温差便缩小了,这减弱了极地高压对极地涡旋的控制能力,导致极地涡旋向中纬度地区“游走”。而这一切反映在天气上,便是寒冷气流入侵中纬度地区,并造成了大范围的气温骤降和暴风雪灾害。
可别小看了这极地涡旋,在短短的两周时间,极地涡旋带来的严寒天气已导致16人死亡,全美超过30个州发布了寒流预警,近万架次航班被取消,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50亿美元,就连动物园里素来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熊,也因为这刺骨的严寒而乖乖躲进了屋里,由此可见极地涡旋的威力。
尽管极地涡旋肆虐,但从其成因来看,极地升温才是隐藏于表面之下的诱因。反常天气现象的出现,与近年来极地气候的变化有着分不开的关系。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13年发布的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阶段性报告也显示,受气候变化影响,全球出现干旱、台风、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可能性和频率正在增加。
狂风大作为哪般
大西洋一侧是冰封千里的美国,而在另一侧的英国,却是强风暴雨,风速甚至达到了130千米/时,所过之处,横扫一切。如此狂风,造成了至少8人罹难,同时也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航班延误;随之而来的暴雨更让英国多地变泽国。毫无疑问,在大自然愤怒的背后,却还有深层次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温度气体排放量的增加,水的蒸发能力增强,这严重影响到了大气的环流,进而影响高低压、上升下降气流等的空间分布。因此,很多地区的小区域气候也为此受到影响,造成降水频率、强度和分布的变化。具体来说,由于大气蓄水能力的增加,因此降水发生时的可用水量也就大大增加。这样的结果就是,一旦降水过程被触发,降水的强度也大幅增加,因此极易造成洪涝灾害。但与此同时,由于蒸发过程的增强,原本干旱的地方很可能会变得更加干旱。
除了饱受着狂风骤雨煎熬的英国,在太平洋上的菲律宾也难逃一劫,在2013年11月的那场浩劫中,台风“海燕”带给菲律宾致命的一击,350千米/日寸的登陆风速是全球有记录以来的登陆时风速最高的热带气旋。其猛烈的风力及引起的大规模风暴在菲律宾中部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造成了6000多人死亡,台风所过之处一片狼藉,原本富足安逸的渔村,剩下的却仅是瓦砾与破碎的木板。
无论是冰封干里抑或是狂风怒吼,多多少少还只是大气循环的一部分。伴随热带气旋的风暴在造成人员财产损失的同时能够将热能由赤道地区带往较高纬度地区,而极地涡旋同样可以保持冷空气在极地区循环。但之前肆虐在神州大地的雾霾天气却多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雾霾层层因何故
2013年,随着入冬,我国中东部地区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原本万里晴空,如今却笼罩在晦暗的薄纱之中,整个城市都躲在浓浓雾霾后,如同海市蜃楼。而汽车排放的尾气、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的扬尘,无一不是雾霾背后的元凶。而在这个冬天,在部分地区由于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层,这好比一个笼罩在城市上空的玻璃罩子,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雾霾现象。
雾霾虽然不如严寒与狂风那般具有惊人的破坏力,但由悬浮颗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和交通系统瘫痪依然不容小觑。
携手共遏极端天气
面对如此之多的极端天气,虽不必杞人忧天,但我们也必须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人类虽然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对自然做出了某些干预,但愈演愈烈的极端天气很难说与人类活动毫不相关,对于自然,我们始终需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
为了应对温室效应,早前世界各国便签订了著名的《京都议定书》,意图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而为了防范和应对雾霾天气,2014年1月初,环保部就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降低PM2.5年度浓度的任务。而上海市更是调整了空气重污染应急方案,在预警分级上进一步细化,对公众健康防护提示、建议性措施和强制性措施也有了进一步的明确要求。
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有无能为力的尴尬,但应对极端天气,倘若人类携手,自然的愤怒或许并不会再持续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