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6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分析

2014-06-02 10:34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过敏史中成药抗菌

陈 沫

(楚雄州人民医院药剂科临床药学室,云南楚雄 675000)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是加强药品管理、合理用药和提高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患者安全用药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医院ADR监测水平,对我院206例ADR进行统计分析,总结ADR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收集2006年-2012年我院自愿呈报的206例ADR报告,采用卫生部ADR监测中心的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对患者一般情况、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系统、报告人职业及科室分布等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

2 结果

2.1 报告人职业和科室分布 医生上报39例,占18.9%;护士上报163例,占79.1%;药师上报4例,占1.9%。ADR报告分布于全院25个科室,其中住院患者128例,占62.1%,门诊患者78例,占37.9%。见表1。

表1 ADR上报科室分布情况

2.2 患者情况

2.2.1 患者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见表2(2例不详)。

表2 患者人口学特征

2.2.2 患者过敏史:11名患者存在药物过敏史,青霉素3例、磺胺3例、阿昔洛韦1例、消旋山莨菪碱1例、尖吻蝮蛇血凝酶1例,其余2例过敏史不详。

2.3 用药情况分析

2.3.1 引起ADR的药物:上报的ADR涉及中成药61例次;非中成药193例次,其中抗菌药物81例次。引起ADR的非中成药物分类及构成比见表3。

表3 引起ADR的非中成药物

2.3.2 引起ADR的联合用药情况:使用单药引起ADR 77例(37.4%);两种药物联用57例(27.7%);三种药物联用35例(17.0%);四种以上药物联用32例(15.5%);5例不详。我院单药引起的ADR比例较高,可能与监测员上报时的主观认定有关,并不能说明使用单药比多药联用ADR发生率高。

2.3.3 引起ADR的给药途径:静脉滴注引起ADR 192例(93.2%),其中涉及中成药使用上报的ADR均为静脉滴注,皮下注射11例(5.3%),口服3 例(1.5%)。

2.3.4 ADR发生时间:最短2min,最长6d。30min内发生94 例(45.6%),30min-1h 发 生60 例(29.1%),1h-24h 发生38 例(18.4%),超过24h 7 例(3.4%),7 例不详。

2.4 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2.4.1 ADR涉及的系统和器官:见表4。

表4 ADR涉及的系统和器官

2.4.2 ADR转归与关联性评价:治愈90例(43.7%),好转102例(49.5%),病程延长8例(3.9%),死亡2例(1.0%),不详4例(1.9%)。所有上报的不良反应中关联性评价大多判定为“可能”,ADR的转归基本为“好转”。

3 讨论

3.1 监测员在ADR监测中的作用特点 医院ADR的监测员基本由科室的医生和护士组成,他们是不良反应的上报主体。本组资料中护士ADR上报率很高(79.1%),原因可能是护士与患者交流密切,能及时获得患者在药物使用过程中ADR发生的直观表现和快速反应。医生在询问病史时,极易获取患者用药史、药物及食物过敏史等药物使用信息,能从临床的角度分析ADR与原患疾病的关联。临床上联合用药比较常见,但监测员比较关注严重、罕见的ADR,对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全身系统(神经系统)等症状为主的常见ADR较为轻视,难以区分一些比较隐蔽的ADR。临床药师在参与临床治疗工作中,能从药学的角度发现药物迟发性或蓄积毒性导致的ADR,同时从药物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等方面,分析症状产生的原因,引导医护正确看待ADR,分析ADR发生的原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技术支持。

3.2 患者特征对ADR的影响

3.2.1 人口学特征对ADR的影响:本组资料中我院男女ADR发生比例大致相同,ADR发生数量无性别差异。在各年龄段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56例/27.5%)、30-50岁青壮年患者(68例/33.3%)和10岁以下患儿(26例/12.8%)所占比例较高。原因可能是老年患者生理机能逐渐减退,药物在体内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均降低,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易造成蓄积中毒;且老年患者多种疾病并存,联合用药的现象较为普遍,药物相互作用使ADR发生的风险加大。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快,临床医务人员对老年患者的关注已成为ADR研究领域的重点。本组中成年患者ADR的比例较大,原因可能与该年龄段患者免疫应答较强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有关。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各个器官尚未发育成熟,组织器官功能尚未完善,对药物的耐受差、敏感性较强,容易诱发过敏反应,导致严重伤害[1]。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医生在用药前关注重点人群和药物相互作用等综合因素,根据药物的作用特点和药代动力学合理用药;同时,加强对ADR高发人群的用药监测,降低ADR的发生。

3.2.2 过敏史对ADR的影响:有家族或既往药物过敏史及高敏体质的患者,ADR发生率较高。本组资料中,1例患者曾因静滴尖吻蝮蛇血凝酶时产生皮疹,未引起重视,再次使用时出现多器官反应,累及皮肤、消化及心血管系统。1例患者因既往用药过敏史陈述不清,再次使用阿昔洛韦后发生ADR。因此,医护人员在用药前应注意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包括药物、食物和其它因素)并记录于病历中,同时告知患者相关情况,避免患者再次使用同一药物或同类药物时发生ADR。

3.3 药物引起ADR的特点

3.3.1 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193例非中成药上报的不良反应中有81例次是因使用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其中以头孢及青霉素类、喹诺酮类为主。ADR发生数量与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率密切相关[2]。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均属于β-内酰胺类,该类药物疗效确切、抗菌谱广、毒副作用小,临床上使用广泛,由其导致的ADR主要是过敏反应和神经系统方面的损害。喹诺酮类因抗菌谱广、疗效显著、使用方便等显著特点,在临床上的应用仅次于β-内酰胺类。近年来喹诺酮类药物致ADR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其导致的皮肤损害、神经毒性、肾损害不容小视。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必须疗程”的用药原则,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和药物的作用特点用药,避免或减少无指征的预防用药、盲目用药以及大剂量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3.3.2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61例使用中成药的ADR均为中药注射剂静脉滴注,占24.0%。其中1例患者因静滴注射用葛根素,引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导致患者死亡;1例患者静滴参附注射液,导致患者全身多脏器衰竭、血细胞、肝肾功能异常。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含有许多大分子物质,大剂量静脉输注后,未除尽的半抗原物质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会导致过敏反应,尤其是年老、体弱、多病的患者,轻者发生皮疹,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3]。患者使用中药注射液前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参照说明书使用,并建议中药注射剂尽量单独使用,不与其它注射剂混合滴注。

3.4 给药途径对ADR的影响 静脉给药相对于其它给药方式更容易发生ADR,占92.7%。静脉注射液的渗透压、pH值、内毒素均可能成为引发ADR的重要因素,同时与药物的配制过程、药物浓度、药液的放置等关系密切。静脉给药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输入量大、给药时间长、配伍复杂等原因,加之输液过程中主、客观上的失误,均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ADR[4]。我院自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成立后,寒战、发热等ADR发生率明显下降,由此可见药物配制环节的严格控制是非常关键和有效的。口服用药迟发性ADR虽常见,但不易与所患疾病区别,故口服ADR上报率不高。为此,在不影响治疗疗效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合理、安全的给药方式,皮下、肌注、口服用药相对安全,应尽量减少静脉给药。

3.5 ADR涉及的系统及发生时间 ADR主要涉及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消化系统(201/237,占84.8%),累及以上系统时症状比较典型,易于观察和确定与药物的关联性。门诊和住院患者静脉用药率较高,不良反应出现时间较短,1h内ADR发生率高(154/206,占74.7%),易于发现。因此,静脉给药初始1h内,尤其是半小时内应注意密切观察患者,加强临床用药监护。

随着临床用药品种的不断增加,加强对ADR的监控尤为重要,安全、合理用药是一个涉及医、护、药、生产厂家、监管部门等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临床药师应充分发挥药学专业优势,对ADR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仔细分析,寻找规律,及时反馈给临床,为临床制定合理用药方案、避免ADR的再次发生提供依据[5]。要进一步完善ADR监测报告制度和处理系统,制定完善、标准化的ADR因果关系评价标准,提高监测人员对ADR的认识,加强医、护、药各级人员的培训,将ADR上报纳入药事质量管理,在医疗机构形成一个完善、自觉、自愿的ADR监测报告体系。

[1]杨丽君,邓建雄,林国良,等.323例儿童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药物警戒,2008,5(4):225-230.

[2]王槐芾,龙恩武,童荣生.293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J].四川医学,2011,32(1):35-38.

[3]王贵田.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因素的分析[J].中国药师,2001,4(5):384.

[4]李兆秀.静脉给药的安全管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12):87.

[5]郝立志,宫淑艳.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23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63.

猜你喜欢
过敏史中成药抗菌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沉默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治疗失眠常用中成药概述
9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