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与实践的统一

2014-06-01 21:57徐光
2014年45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唯物史观生产力

徐光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所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三者之间的基础性、理论性、指导性的部分。而唯物史观的发现,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自然界延伸到了社会领域。对于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研究,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唯物史观在中国,结合中国的实际而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是唯物史观中国化的深入。以唯物史观指导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在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着。通过对唯物史观的研究,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途径。

关键词:唯物史观;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到的,这一理论是从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来,在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实践下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初步探索的过程中试探性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后,又发展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道路做出的详细的理论阐述。为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引导。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人与社会、社会的发展等问题的核心观点,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自然界发展到社会历史领域。以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为支撑,分析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是为更好的坚持马列主义的基本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信仰。

一、唯物史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思想源泉

列宁曾经说过,唯物史观是“一种极其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①。唯物史观不仅引导人们如何正确认识和看待历史,而且还启示着人们如何利用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去创造新的,没有压迫和剥削的新世界。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发现”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探索人类社会领域中关于人和社会最基本的理论性的、指导性的学说。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解决符合中国实际问题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唯物史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性、理论性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发展中心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社会的矛盾的相互发展而发展着的。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两大基本矛盾就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大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类社会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提升而出现了不同层次的飞跃,由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或者说共产主义社会,都是生产力的提升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经济基础是一定性质的生产关系的性质和表现形式。所以只有提升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会主义社会是人人共同富裕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没有阶级的划分,没有压迫与反压迫的斗争,因此,当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大力发展生产力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首要和关键的任务。若没有的发展生产力,“那就只会有贫穷的普遍化”,进而会葬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支撑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和实践的最重要的唯物史观理论基石。正是基于这些因素,社会主义中国在建成之初就将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并以社会主义建设正反另方面的教训为依据,以睿智的眼光,做出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的第一要务的科学论断。

2.社会发展动力论:改革开放

人类社会正是基于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断发展着的,那么如何处理这些社会矛盾,使社会主义社会持续发展呢?唯物史观认为,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封建社会,社会的发展动力,是一种综合性的动力系统,在这个动力系统中,生产力始终处于核心和关键的位置。并且生产力的变动,对其他部分的影响力十分巨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协调和利用,形成的一种强大的合力,推动社会前进。“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人的利益需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这些正确的判断,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理解和界定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②。正是基于这些理论认识,中国从自身实际出发,创造性的运用改革开放的战略,通过不断的改革,促进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以及通过调整改革关系,是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发展合力论:提升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

合力论,即历史合力论,最早由恩格斯提出,历史合力论认为,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历史合力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在历史合力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归根结底起决定作用,而在具体历史时期具体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可变的。这里的经济因素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因素,更是一种统筹性的,全局性的,对人类后代子孙负责任的发展模式。从党的十七大起,我们国家就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维。这种以经济、文化、社会、环境、资源等各方面统筹的发展,是现代国家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要弘扬民主和法治,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强社会生态建设,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提升国际地位方面,邓小平引入了“综合国力”的概念。指出现代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综合国力的较量。综合国力的主要依靠的就是这些社会发展合力的总和。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唯物史观的支撑,在创造性的实践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和丰富后,也对唯物史观的内容及实践做出了丰富及发展。

1.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理论。马克思按照人類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为共产主义应该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最可行的办法,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在贫穷落后的封建主义国家也是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同时,还创造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突破。

2.对人民群众的主体理论进行了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把一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我们党近代以来取得成功的保障,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体。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丰富了唯物史观的人民主体地位。

3.丰富和发展了社会结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社会文明建设。中国的发展是和谐的发展,是人与自然共处的发展。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的提升,更是对全世界未来负责任的做法。

三、结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结晶,也是引领中国继续前进发展的科学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唯物史观丰富和发展的宝贵经验总结。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与实践的统一,是我国近代以来用鲜血铺垫出来的康庄大道。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注解:

① 《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第443页

② 包心鉴《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唯物史观基础》《学术研究》1994年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唯物史观生产力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浅谈内经气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应用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