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李宏瑞
洛杉矶雾霾启示录
摘/李宏瑞
治理雾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洛杉矶从1943年第一次雾霾的出现到1970年出台《清洁空气法案》经历了整整27年……
拂晓时分,如同无形的野兽,毒气开始扩散,狡猾而沉寂,悄无声息,无所不至。灰色的烟雾袭击了洛杉矶,吞噬了矗立的高楼与街边的汽车,太阳也变得模糊不清,让人们失去了对于方向的所有感知,除了脸上烧灼般的刺痛!然而,当时没有人意识到,这种神秘的烟雾将使绿意盎然的地球陷入恐慌,使“绿色”从一种颜色变成人们奋斗的目标。首当其冲的是,全城的人都得默默忍受烟雾带来的折磨。吸入的污染物质威胁人们的健康,无论他们是否有过敏史,都会产生急性过敏反应——眼睛红肿,喉咙嘶哑。他们紧握手帕,渴望知道答案。1943年7月8日,从格兰德大街(Grand Avenue)到联合车站的人们都在喃喃自语,惊讶于这突如其来的烟雾。他们很快就愤怒起来,想知道谁应该为此负责。这转瞬间出现的霾如同幕布般笼罩一切,美好的一天就这么被破坏了。几小时后,原本该是一个湿润的西海岸城市的早晨,被烟雾彻底毁掉,如同一场被工业大火无情摧毁的派对。
街边,人们试图从有毒的烟雾中逃出的画面构成了触目惊心的一幕。视线不清的司机紧张地左右避让着,妈妈抓起受惊的孩子躲进路边的大厅避难。行人都艰难如此,对于那些疲于指挥公共安全的警察来说就更是不堪设想,更别提那些悬吊着的洗窗工人了。市区的景象不得不令人想起令人心悸的伦敦烟雾,只不过,这次发生在加利福尼亚州(以下简称“加州”)南部。一个阳光明媚的城市,就这样被无情地淹没在烟雾中了。
混乱中关于战争的谣言疯狂传开——这像是化学武器攻击,可能是日本人发动偷袭的第一步。这会是继珍珠港事件以及日本皇家海军对圣巴巴拉市(Santa Barbara)的袭击之后,对洛杉矶的再一次攻击?接下来会是芥子气吗?不到两小时,这黑色的烟雾变得越来越浓,并持续蔓延,向着北部富人居住的山坡地区进军。那里紧邻着覆盖茂密松树的国家森林。自20世纪初以来,刺激性的烟雾时不时地出现在中心城区。但是,由于蓝带委员会的原因和完备的针对烟雾、煤烟等污染的条例,才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的危机。而现在这些污染,最终还是如同复仇一般回来,似乎早有预谋。失去了本该拥有的纯净空气,数以万计的洛杉矶人出现咳嗽等症状:无论是瘦弱多病的人,还是大腹便便的富人、招风耳的童子军、满身污垢的挖掘者、杂货商,抑或是移民,都是如此。由于刺激性气体进入了法庭,构成威胁,一位法官非常愤怒,不得不当日休庭。
洛杉矶市卫生督察员告知市民要镇静,不要反应过度,并说太阳一旦露面,烟雾就会迅即散退。对此,工程师们则怀疑由于一些工厂违规操作导致气体泄漏,而异常温热的天气又使得烟雾被困在城市周围,以致出现雾霭。令官方高兴的是,第二天阳光明媚,在蓝天下又可轻松呼吸了。于是,阿Q式甚至粗俗的幽默充斥着“天使之城”。尽管如此,人们的反应并非只有笑声。一位议员冒着在这天生乐观的土地上被戴上卡桑德拉(Cassandra,希腊神话中的凶事预言家)头衔的危险,警告人们最好做好准备,阻止雾霭的再次袭击,否则只能迎接城市渐渐消亡,变成一个“废弃之城”!洛杉矶市长弗莱彻·鲍伦(Fletcher Bowron),一个头脑精明、面孔严肃并擅长辨析法律条文和做激动人心演讲的人,回应称:这些都是胡言乱语……
官方努力改善洛杉矶空气质量的活动从未间断。如果你当时预测说这片区域的空气在65年后仍有污染,一定会有人怀疑你是否头脑清醒,甚至怀疑你是否爱国。空气质量一定会改善,似乎成了一种信念。20世纪40年代初期,当烟雾笼罩城市的时候,当地政府并没有怎么当一回事,把此事件评估为如同坑洼的林荫大道修复的事务一样。洛杉矶——毕竟不像好莱坞那样灯红酒绿,它是美国最新的工业化推动基地,承担着未来科技发展和革新的重任。首批治理措施收效甚微,从鲍伦乃至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等一批政客又逐渐制定了更加强硬的规定,希望能为市民找回那片蓝天。然而,烟雾似乎很有一套,能够将这些期望拽入绝望,让美好的承诺化为泡影。
不必担心,一个巨大的声音宣称:美国现代工业文明已经无所不能,治理烟雾就如同将航天员送入轨道,只需按一下按钮就能做到,就像使用厨具一样简单。科学是净化空气的关键,而且不需要过多地扰乱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洛杉矶已经将其自身变成了世界首个对烟雾的破坏性进行测试的天然实验室,城中百万居民便是实验对象……
栏目主持人:黄灵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