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全华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在妊娠期贫血中较为常见,据相关研究调查,目前临床妊娠疾病中IDA发病率为94%,而该病是引起孕产妇临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因此,本文研究中,选取福清平医院2009年-2012年期间收治的65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的治疗组(35 例)使用多糖铁复合物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产科转血液科诊治的2009年-2012年期间的65 例妊娠期轻中度缺铁性贫血患者,本文病例中年龄为23~39 岁,平均年龄为(28.2±3.1)岁;孕程为26~37周,在本文研究中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5 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中,轻度贫血11 例,占 31.43%;中度贫血19例,占 54.29%;重度贫血5 例,占14.28%。对照组患者中,轻度贫血8 例,占26.67%;中度贫血18 例,占60.00%;重度贫血4例,占13.33%。两组患者在年龄、孕程、贫血程度、RBC(红细胞)、Hb(血红蛋白)以及MCV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本文临床诊断均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制定并执行,临床表现需符合以下标准:症状较轻者为眼睑、口唇黏膜、皮肤等苍白;病情较重者表现出头晕、纳差、乏力等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MCV(红细胞平均体积)<82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6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0.32;血片中可见红细胞体小、中心浅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增高;RBC(红细胞)<3.5×1012/L;Hb(血红蛋白)<100 g/L;SF(血清铁蛋白)<15 μg/L;SI(血清铁)<10.0 μmol/L。
1.3 治疗方法 临床治疗中,治疗组患者均给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150 mg/次,2 次/d;对照组则给予硫酸亚铁、维生素C,0.3 g/次,3 次/d[2]。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观察患者记录症状变化和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本文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如下: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红蛋白>110 g/L;有效:临床症状改善,血红蛋白上升值>20 g/L;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者加重,实验室检测血红蛋白上升值<20 g/L[3]。
1.5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研究数据应用SPSS 16.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治疗前后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两组经临床药物治疗之后,疗效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者为25 例(71.43%),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显效者为9 例(30%),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实验室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 RBC、Hb、MCV检测值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患者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时间 RBC(×1012/L) Hb(g/L) MCV(fl)治疗组 35治疗前 2.92±0.68 91.21±8.80 61.40±7.52治疗后 3.81±0.23 118.62±12.37 85.15±8.85对照组 30治疗前 3.11±0.33 110.25±9.12 76.48±7.59治疗后 2.88±0.76 90.90±8.52 60.30±7.50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中,治疗组出现恶心者1 例;对照组则出现4 例牙龈黑染,9 例分别出现纳差、恶心等不适症状[4]。两组中的不良反应患者经减少服用药物剂量后症状自动缓解,均能坚持5 周的药物治疗。
在妊娠期临床疾病中,IDA属于较常见的一类多发病。妊娠期由于血容量增加及胎儿生长等需求,导致增加了对铁的需求,尤其是妊娠后期这种需求量达到最大值,若在此阶段孕妇未摄入足量的铁元素或者营养不良等,引发孕妇出现缺铁性贫血病症,也导致孕妇出现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不良现象[5]。
目前,临床治疗IDA一般是采用口服铁剂,有多糖铁复合物和硫酸亚铁片等多种药物。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治疗需要选择安全、快速、高效和不良反应较少的药物剂型[6]。多糖铁复合物安全性好,多数通过肠粘膜吸收阀调节铁元素的吸收量而控制血药浓度,不易导致机体铁吸收过量中毒,适合于孕妇服用,故对妊娠期缺铁性贫血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7-8]。在本文研究中,笔者通过对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多糖铁复合物与硫酸亚铁、维生素C,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显示:治疗组显效者为25 例(71.43%),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显效者为9 例(30%),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RBC、Hb、MCV检测值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治疗组患者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两组患者中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减低。
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多糖铁复合物在治疗缺铁性贫血孕妇中具有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率极少,服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1]乐杰.妇产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4-155.
[2]王艳,胡传来.孕期缺铁性贫血干预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5):380-382.
[3]孙淑珍.多糖铁胶囊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J].用药研究.2011,4(4):55
[4]修新红,万爱华,袁丽,等.育龄妇女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0(2):115.
[5]单丹.贫血对中晚期子宫内膜癌化疗疗效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9):93-94
[6]沈秀芳.孕产妇贫血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4):65-66.
[7]姚丽艳,范青,薄晓莉,等.力蜚能治疗妇产科缺铁性贫血47 例疗效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9,32(11):1564-1565.
[8]许建飞.孕妇贫血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 0 0 5,20(24):3323-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