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均明
摘 要:文章介绍了歙县高山茶园小尖椒的种植模式、效益、适宜的品种及主要栽培技术。
关键词:高山茶园;套种小尖椒;模式;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8-89-02
黄山市歙县地处皖南山区,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绝大部分山区、深山区一直没有找到一条有效的途经,2000年以来歙县将发展高山蔬菜作为一项重要产业进行扶持,2009年高山蔬菜基地建设列入菜篮子民生工程支持范围,2010年歙县333hm2高山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县发改委立项。高山蔬菜产业进入了稳步健康发展时期,而高山茶园套种小尖椒成为主要的生产模式。
1 高山茶园套种小尖椒种植模式
歙县有半数以上乡镇属山区(深山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发展高山蔬菜生产,但歙县的耕地面积特别少,海拔600m以上的有限耕地基本上都用于发展茶叶生产了(歙县近1 333hm2茶园海拔600m以上的为30%,海拔800m以上的约占5%)耕地资源匮乏对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带来制约,如何发挥高山区气候资源优势,发展高山蔬菜,加快这一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探讨这一课题,并在多地(杞梓里镇、北岸镇、绍濂乡、霞坑镇等)进行试种高山蔬菜。2009年歙县开始实施菜篮子民生工程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在三阳、溪头、绍濂、长陔、北岸、霞坑、杞梓里等乡镇发展小尖椒种植,主要土地来源就是茶园,特别是重修剪、台刈茶园。在600m海拔以上的茶园中套(间)种小尖椒和红辣椒效益较为理想,667m2收入在1 200~2 000元,特别是小尖椒在茶园套种收入达到了1 500元/667m2,超过了茶园的茶叶生产收入(2010年全县茶园平均收入1 300元/667m2)。
小尖椒产业发展在山区有着特别优势,种植小尖椒劳动强度低,没有重体力活。茶园种植小尖椒一般667m2产量在600~1 000kg,采收期为90~100d,2d采1次,1次2h左右,采收6~10kg,这种劳动强度在高山茶区,交通不便(靠肩挑背扛),劳动力年龄偏大(60岁左右为主)的现实条件下,充分发挥了优势。目前歙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以外出打工为主,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这些老人在家看家护院带小孩,早春采茶,茶季之后种植小尖椒,茶园管理得到加强,小尖椒在7~9月都有一定的收入。弥补了高山茶区下半年几乎没收入的缺憾。种植高山小尖椒成为这些地区部分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
2 茶园地选择与台刈技术
用于发展小尖椒生产的茶园除选择新栽植的茶园外,更多的是选择需更新(重修剪和台刈)茶园。台刈重修剪茶园宜选择树冠十分衰老,枝干灰白,寄生地衣,苔藓多,芽叶稀少,对夹叶比例高,茶叶产量低、品质差的茶树,常规措施已不能恢复树势,必须采用重修剪(台刈)的办法进行改造。
2.1 台刈方法 台刈高度为离地面10cm左右,这样可使切口的生长点不为土壤覆盖,提早发芽,保证以后生长顺利。台刈应用锋利的台刈剪、弯刀或锯等进行斜剪或拉削,避免剪口撕裂破皮,病虫侵害或雨水滞留,影响潜伏芽萌发。
2.2 台刈时期 台刈的时间选择在春季早茶结束后,这时根部养分积累为一年的第二高峰,此时气温也较高,新梢生长快。茶园台刈后栽种小尖椒(配合台刈前施肥)加强管理,茶园台刈的效果会更好。
3 小尖椒种植技术
3.1 品种选择 根据高山气候条件,市场需求,宜选用耐热、耐湿、抗病、丰产、辣味适中偏轻、品质与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基地建设试种海拔高的采用杭州“吉林X鸡爪”杂交组合、海拨偏低的采用杭椒703),歙县海拔600m以上的宜选用杭州“吉林×鸡瓜”小尖椒品种。
3.2 育苗
3.2.1 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将种子晒1~2d,在春寒潮即将结束时种子先用冷水预浸10min,再用50~55℃温水浸种15~20min,不断搅拌直到水温自然冷却,换清水再浸种8h,重新用清水洗净沥干,置28~30℃进行保温催芽,60%种子露白,气温也开始回升即进行播种。
3.2.2 整床播种 高海拔山区早春气温偏低,又易受倒春寒危害,播种期以4月初为宜。苗床地选用未种过茄科作物和马铃薯的地块,抢晴做好苗床。播种前浇足底水,可适量加入硫酸钾复合肥浇施,水湿透5~10cm,播种时将种子与10倍以上细泥沙混合均匀,多次播匀,播后覆盖1层1~1.5cm厚的细泥(过筛的最好),履盖上稻草,采用小拱棚盖上地膜。
3.2.3 苗期管理 (1)间苗。在幼苗生长初期2片真叶前后进行1~2次间苗,间去过密或过弱的苗。(2)保温。苗期温度过低易受冻害,过高又易烧苗,22~30℃最适宜苗的生长,苗期一般温度控制白天不高于25℃,晚上不低于15℃。4月初以后开始育苗遇晴天,中午气温极易突破30℃,遇晴天应注意揭膜通风,揭膜时间为上午9∶00~10∶00开始,下午15∶00及时盖膜保温。(3)控湿。苗床要求呈干湿交替状态,一般土壤水分保持在60%左右,苗床见白时及时浇透水,浇水不透影响生长,育苗阶段往往气候多雨,湿度大,特别要注意水分管理,避免烂苗或徒长苗。(4)分苗假植。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进行分苗假植。将苗床上的苗以10cm的苗距进行定苗,定苗时拔出的苗以10cm的苗距假植在新准备的空苗床上,用托盘假植效果比较好。
3.2.4 苗期肥料施用与病虫害管理 假植缓苗后用0.2%的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氢钾作根外追肥,移植前6d左右用尿素10g/m2追施作起身肥。假植缓苗后用百菌清喷雾防病1次,移植前用百菌清加吡虫啉再喷雾防病虫1次,秧苗带药移栽。
3.3 大田生产管理
3.3.1 整地施肥 在采取过重修剪(台刈)茶园中选择通风、排灌条件好、土层深厚肥沃,以前末种植(套种过)茄科或马铃薯等作物的地块。在茶行中间翻耕、整地作畦,一般每两茶行中间做一畦,施足底肥,667m2用腐熟有机肥1500~2 000kg,复合肥30~40kg,整细整平待植。
3.3.2 大田栽植 苗长至6~7片真叶时,选阴天或晴天下午3∶00后移栽,株距40cm,667m2植1 500~2 000株。定植时苗带土、带药,移植后及时(应在当日)浇定根水,可同时在定根水中加入敌克松、乐斯本等防治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
3.3.3 肥水管理 定植8~10d(缓苗)后追肥1次,667m2用硫酸钾三元复合肥6~7.5kg浇施,以利促苗,第一档果开始庞大时施1次催果肥,667m2浇施硫酸钾三元复合肥10~12kg,以后每摘1~2批果后,要及时补肥1次,667m2浇硫酸钾三元复合肥10kg。结果前期和中期叶面喷施0.2%的尿素和硼砂,以达到增产增效,提高品质效果.小尖椒的施肥原则是“少吃多餐”,不可下猛肥,防止肥害。小尖椒较耐旱怕湿,雨季一定要注意清沟排水,保持排水畅通,遇久旱也要注意进行浇灌。
3.3.4 整枝、覆草、插杆防倒伏 肥水条件好,生长旺盛的植株需要抹去第1只果以下的侧枝,以利根部通风透光。在植株封行前做好畦面的铺草工作,防止杂草的生长,保肥保水,降湿防旱。在植株开始开花时要立50cm长的细竹插杆固定植株,防止倒伏。
3.3.5 病虫害防治 小尖椒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青枯病、疫病、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烟青虫、红蜘蛛等,高海拨气候条件能减轻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使用。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一旦发生要选用对口高效低毒药剂及时防量治,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防治次数。
3.4 采收 适时早摘“门椒”,主杆上第1朵花结出的果子,对后期小尖椒植株长势有直接影响,应尽早采收。小尖椒一般采收标准为:长8~10cm,直径0.5~0.8cm。作为鲜椒出售主要是采收嫩椒,其辣味偏淡口感鲜、味美。小尖椒生长较快,单户种植面积大的要求每天采摘,种植面积小的2d必须采摘1次,采摘一般选清晨或上午采摘。每次采摘对符合标准的一定要采尽,对病果、畸型果要及时摘除。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摘 要:文章介绍了歙县高山茶园小尖椒的种植模式、效益、适宜的品种及主要栽培技术。
关键词:高山茶园;套种小尖椒;模式;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8-89-02
黄山市歙县地处皖南山区,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绝大部分山区、深山区一直没有找到一条有效的途经,2000年以来歙县将发展高山蔬菜作为一项重要产业进行扶持,2009年高山蔬菜基地建设列入菜篮子民生工程支持范围,2010年歙县333hm2高山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县发改委立项。高山蔬菜产业进入了稳步健康发展时期,而高山茶园套种小尖椒成为主要的生产模式。
1 高山茶园套种小尖椒种植模式
歙县有半数以上乡镇属山区(深山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发展高山蔬菜生产,但歙县的耕地面积特别少,海拔600m以上的有限耕地基本上都用于发展茶叶生产了(歙县近1 333hm2茶园海拔600m以上的为30%,海拔800m以上的约占5%)耕地资源匮乏对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带来制约,如何发挥高山区气候资源优势,发展高山蔬菜,加快这一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探讨这一课题,并在多地(杞梓里镇、北岸镇、绍濂乡、霞坑镇等)进行试种高山蔬菜。2009年歙县开始实施菜篮子民生工程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在三阳、溪头、绍濂、长陔、北岸、霞坑、杞梓里等乡镇发展小尖椒种植,主要土地来源就是茶园,特别是重修剪、台刈茶园。在600m海拔以上的茶园中套(间)种小尖椒和红辣椒效益较为理想,667m2收入在1 200~2 000元,特别是小尖椒在茶园套种收入达到了1 500元/667m2,超过了茶园的茶叶生产收入(2010年全县茶园平均收入1 300元/667m2)。
小尖椒产业发展在山区有着特别优势,种植小尖椒劳动强度低,没有重体力活。茶园种植小尖椒一般667m2产量在600~1 000kg,采收期为90~100d,2d采1次,1次2h左右,采收6~10kg,这种劳动强度在高山茶区,交通不便(靠肩挑背扛),劳动力年龄偏大(60岁左右为主)的现实条件下,充分发挥了优势。目前歙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以外出打工为主,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这些老人在家看家护院带小孩,早春采茶,茶季之后种植小尖椒,茶园管理得到加强,小尖椒在7~9月都有一定的收入。弥补了高山茶区下半年几乎没收入的缺憾。种植高山小尖椒成为这些地区部分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
2 茶园地选择与台刈技术
用于发展小尖椒生产的茶园除选择新栽植的茶园外,更多的是选择需更新(重修剪和台刈)茶园。台刈重修剪茶园宜选择树冠十分衰老,枝干灰白,寄生地衣,苔藓多,芽叶稀少,对夹叶比例高,茶叶产量低、品质差的茶树,常规措施已不能恢复树势,必须采用重修剪(台刈)的办法进行改造。
2.1 台刈方法 台刈高度为离地面10cm左右,这样可使切口的生长点不为土壤覆盖,提早发芽,保证以后生长顺利。台刈应用锋利的台刈剪、弯刀或锯等进行斜剪或拉削,避免剪口撕裂破皮,病虫侵害或雨水滞留,影响潜伏芽萌发。
2.2 台刈时期 台刈的时间选择在春季早茶结束后,这时根部养分积累为一年的第二高峰,此时气温也较高,新梢生长快。茶园台刈后栽种小尖椒(配合台刈前施肥)加强管理,茶园台刈的效果会更好。
3 小尖椒种植技术
3.1 品种选择 根据高山气候条件,市场需求,宜选用耐热、耐湿、抗病、丰产、辣味适中偏轻、品质与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基地建设试种海拔高的采用杭州“吉林X鸡爪”杂交组合、海拨偏低的采用杭椒703),歙县海拔600m以上的宜选用杭州“吉林×鸡瓜”小尖椒品种。
3.2 育苗
3.2.1 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将种子晒1~2d,在春寒潮即将结束时种子先用冷水预浸10min,再用50~55℃温水浸种15~20min,不断搅拌直到水温自然冷却,换清水再浸种8h,重新用清水洗净沥干,置28~30℃进行保温催芽,60%种子露白,气温也开始回升即进行播种。
3.2.2 整床播种 高海拔山区早春气温偏低,又易受倒春寒危害,播种期以4月初为宜。苗床地选用未种过茄科作物和马铃薯的地块,抢晴做好苗床。播种前浇足底水,可适量加入硫酸钾复合肥浇施,水湿透5~10cm,播种时将种子与10倍以上细泥沙混合均匀,多次播匀,播后覆盖1层1~1.5cm厚的细泥(过筛的最好),履盖上稻草,采用小拱棚盖上地膜。
3.2.3 苗期管理 (1)间苗。在幼苗生长初期2片真叶前后进行1~2次间苗,间去过密或过弱的苗。(2)保温。苗期温度过低易受冻害,过高又易烧苗,22~30℃最适宜苗的生长,苗期一般温度控制白天不高于25℃,晚上不低于15℃。4月初以后开始育苗遇晴天,中午气温极易突破30℃,遇晴天应注意揭膜通风,揭膜时间为上午9∶00~10∶00开始,下午15∶00及时盖膜保温。(3)控湿。苗床要求呈干湿交替状态,一般土壤水分保持在60%左右,苗床见白时及时浇透水,浇水不透影响生长,育苗阶段往往气候多雨,湿度大,特别要注意水分管理,避免烂苗或徒长苗。(4)分苗假植。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进行分苗假植。将苗床上的苗以10cm的苗距进行定苗,定苗时拔出的苗以10cm的苗距假植在新准备的空苗床上,用托盘假植效果比较好。
3.2.4 苗期肥料施用与病虫害管理 假植缓苗后用0.2%的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氢钾作根外追肥,移植前6d左右用尿素10g/m2追施作起身肥。假植缓苗后用百菌清喷雾防病1次,移植前用百菌清加吡虫啉再喷雾防病虫1次,秧苗带药移栽。
3.3 大田生产管理
3.3.1 整地施肥 在采取过重修剪(台刈)茶园中选择通风、排灌条件好、土层深厚肥沃,以前末种植(套种过)茄科或马铃薯等作物的地块。在茶行中间翻耕、整地作畦,一般每两茶行中间做一畦,施足底肥,667m2用腐熟有机肥1500~2 000kg,复合肥30~40kg,整细整平待植。
3.3.2 大田栽植 苗长至6~7片真叶时,选阴天或晴天下午3∶00后移栽,株距40cm,667m2植1 500~2 000株。定植时苗带土、带药,移植后及时(应在当日)浇定根水,可同时在定根水中加入敌克松、乐斯本等防治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
3.3.3 肥水管理 定植8~10d(缓苗)后追肥1次,667m2用硫酸钾三元复合肥6~7.5kg浇施,以利促苗,第一档果开始庞大时施1次催果肥,667m2浇施硫酸钾三元复合肥10~12kg,以后每摘1~2批果后,要及时补肥1次,667m2浇硫酸钾三元复合肥10kg。结果前期和中期叶面喷施0.2%的尿素和硼砂,以达到增产增效,提高品质效果.小尖椒的施肥原则是“少吃多餐”,不可下猛肥,防止肥害。小尖椒较耐旱怕湿,雨季一定要注意清沟排水,保持排水畅通,遇久旱也要注意进行浇灌。
3.3.4 整枝、覆草、插杆防倒伏 肥水条件好,生长旺盛的植株需要抹去第1只果以下的侧枝,以利根部通风透光。在植株封行前做好畦面的铺草工作,防止杂草的生长,保肥保水,降湿防旱。在植株开始开花时要立50cm长的细竹插杆固定植株,防止倒伏。
3.3.5 病虫害防治 小尖椒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青枯病、疫病、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烟青虫、红蜘蛛等,高海拨气候条件能减轻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使用。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一旦发生要选用对口高效低毒药剂及时防量治,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防治次数。
3.4 采收 适时早摘“门椒”,主杆上第1朵花结出的果子,对后期小尖椒植株长势有直接影响,应尽早采收。小尖椒一般采收标准为:长8~10cm,直径0.5~0.8cm。作为鲜椒出售主要是采收嫩椒,其辣味偏淡口感鲜、味美。小尖椒生长较快,单户种植面积大的要求每天采摘,种植面积小的2d必须采摘1次,采摘一般选清晨或上午采摘。每次采摘对符合标准的一定要采尽,对病果、畸型果要及时摘除。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摘 要:文章介绍了歙县高山茶园小尖椒的种植模式、效益、适宜的品种及主要栽培技术。
关键词:高山茶园;套种小尖椒;模式;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8-89-02
黄山市歙县地处皖南山区,素有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绝大部分山区、深山区一直没有找到一条有效的途经,2000年以来歙县将发展高山蔬菜作为一项重要产业进行扶持,2009年高山蔬菜基地建设列入菜篮子民生工程支持范围,2010年歙县333hm2高山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通过县发改委立项。高山蔬菜产业进入了稳步健康发展时期,而高山茶园套种小尖椒成为主要的生产模式。
1 高山茶园套种小尖椒种植模式
歙县有半数以上乡镇属山区(深山区),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发展高山蔬菜生产,但歙县的耕地面积特别少,海拔600m以上的有限耕地基本上都用于发展茶叶生产了(歙县近1 333hm2茶园海拔600m以上的为30%,海拔800m以上的约占5%)耕地资源匮乏对高山蔬菜产业的发展带来制约,如何发挥高山区气候资源优势,发展高山蔬菜,加快这一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们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探讨这一课题,并在多地(杞梓里镇、北岸镇、绍濂乡、霞坑镇等)进行试种高山蔬菜。2009年歙县开始实施菜篮子民生工程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在三阳、溪头、绍濂、长陔、北岸、霞坑、杞梓里等乡镇发展小尖椒种植,主要土地来源就是茶园,特别是重修剪、台刈茶园。在600m海拔以上的茶园中套(间)种小尖椒和红辣椒效益较为理想,667m2收入在1 200~2 000元,特别是小尖椒在茶园套种收入达到了1 500元/667m2,超过了茶园的茶叶生产收入(2010年全县茶园平均收入1 300元/667m2)。
小尖椒产业发展在山区有着特别优势,种植小尖椒劳动强度低,没有重体力活。茶园种植小尖椒一般667m2产量在600~1 000kg,采收期为90~100d,2d采1次,1次2h左右,采收6~10kg,这种劳动强度在高山茶区,交通不便(靠肩挑背扛),劳动力年龄偏大(60岁左右为主)的现实条件下,充分发挥了优势。目前歙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以外出打工为主,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这些老人在家看家护院带小孩,早春采茶,茶季之后种植小尖椒,茶园管理得到加强,小尖椒在7~9月都有一定的收入。弥补了高山茶区下半年几乎没收入的缺憾。种植高山小尖椒成为这些地区部分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
2 茶园地选择与台刈技术
用于发展小尖椒生产的茶园除选择新栽植的茶园外,更多的是选择需更新(重修剪和台刈)茶园。台刈重修剪茶园宜选择树冠十分衰老,枝干灰白,寄生地衣,苔藓多,芽叶稀少,对夹叶比例高,茶叶产量低、品质差的茶树,常规措施已不能恢复树势,必须采用重修剪(台刈)的办法进行改造。
2.1 台刈方法 台刈高度为离地面10cm左右,这样可使切口的生长点不为土壤覆盖,提早发芽,保证以后生长顺利。台刈应用锋利的台刈剪、弯刀或锯等进行斜剪或拉削,避免剪口撕裂破皮,病虫侵害或雨水滞留,影响潜伏芽萌发。
2.2 台刈时期 台刈的时间选择在春季早茶结束后,这时根部养分积累为一年的第二高峰,此时气温也较高,新梢生长快。茶园台刈后栽种小尖椒(配合台刈前施肥)加强管理,茶园台刈的效果会更好。
3 小尖椒种植技术
3.1 品种选择 根据高山气候条件,市场需求,宜选用耐热、耐湿、抗病、丰产、辣味适中偏轻、品质与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基地建设试种海拔高的采用杭州“吉林X鸡爪”杂交组合、海拨偏低的采用杭椒703),歙县海拔600m以上的宜选用杭州“吉林×鸡瓜”小尖椒品种。
3.2 育苗
3.2.1 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将种子晒1~2d,在春寒潮即将结束时种子先用冷水预浸10min,再用50~55℃温水浸种15~20min,不断搅拌直到水温自然冷却,换清水再浸种8h,重新用清水洗净沥干,置28~30℃进行保温催芽,60%种子露白,气温也开始回升即进行播种。
3.2.2 整床播种 高海拔山区早春气温偏低,又易受倒春寒危害,播种期以4月初为宜。苗床地选用未种过茄科作物和马铃薯的地块,抢晴做好苗床。播种前浇足底水,可适量加入硫酸钾复合肥浇施,水湿透5~10cm,播种时将种子与10倍以上细泥沙混合均匀,多次播匀,播后覆盖1层1~1.5cm厚的细泥(过筛的最好),履盖上稻草,采用小拱棚盖上地膜。
3.2.3 苗期管理 (1)间苗。在幼苗生长初期2片真叶前后进行1~2次间苗,间去过密或过弱的苗。(2)保温。苗期温度过低易受冻害,过高又易烧苗,22~30℃最适宜苗的生长,苗期一般温度控制白天不高于25℃,晚上不低于15℃。4月初以后开始育苗遇晴天,中午气温极易突破30℃,遇晴天应注意揭膜通风,揭膜时间为上午9∶00~10∶00开始,下午15∶00及时盖膜保温。(3)控湿。苗床要求呈干湿交替状态,一般土壤水分保持在60%左右,苗床见白时及时浇透水,浇水不透影响生长,育苗阶段往往气候多雨,湿度大,特别要注意水分管理,避免烂苗或徒长苗。(4)分苗假植。幼苗长至3~4片真叶时进行分苗假植。将苗床上的苗以10cm的苗距进行定苗,定苗时拔出的苗以10cm的苗距假植在新准备的空苗床上,用托盘假植效果比较好。
3.2.4 苗期肥料施用与病虫害管理 假植缓苗后用0.2%的尿素和0.3%的磷酸二氢钾作根外追肥,移植前6d左右用尿素10g/m2追施作起身肥。假植缓苗后用百菌清喷雾防病1次,移植前用百菌清加吡虫啉再喷雾防病虫1次,秧苗带药移栽。
3.3 大田生产管理
3.3.1 整地施肥 在采取过重修剪(台刈)茶园中选择通风、排灌条件好、土层深厚肥沃,以前末种植(套种过)茄科或马铃薯等作物的地块。在茶行中间翻耕、整地作畦,一般每两茶行中间做一畦,施足底肥,667m2用腐熟有机肥1500~2 000kg,复合肥30~40kg,整细整平待植。
3.3.2 大田栽植 苗长至6~7片真叶时,选阴天或晴天下午3∶00后移栽,株距40cm,667m2植1 500~2 000株。定植时苗带土、带药,移植后及时(应在当日)浇定根水,可同时在定根水中加入敌克松、乐斯本等防治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
3.3.3 肥水管理 定植8~10d(缓苗)后追肥1次,667m2用硫酸钾三元复合肥6~7.5kg浇施,以利促苗,第一档果开始庞大时施1次催果肥,667m2浇施硫酸钾三元复合肥10~12kg,以后每摘1~2批果后,要及时补肥1次,667m2浇硫酸钾三元复合肥10kg。结果前期和中期叶面喷施0.2%的尿素和硼砂,以达到增产增效,提高品质效果.小尖椒的施肥原则是“少吃多餐”,不可下猛肥,防止肥害。小尖椒较耐旱怕湿,雨季一定要注意清沟排水,保持排水畅通,遇久旱也要注意进行浇灌。
3.3.4 整枝、覆草、插杆防倒伏 肥水条件好,生长旺盛的植株需要抹去第1只果以下的侧枝,以利根部通风透光。在植株封行前做好畦面的铺草工作,防止杂草的生长,保肥保水,降湿防旱。在植株开始开花时要立50cm长的细竹插杆固定植株,防止倒伏。
3.3.5 病虫害防治 小尖椒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青枯病、疫病、炭疽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烟青虫、红蜘蛛等,高海拨气候条件能减轻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使用。病虫害防治以防为主,一旦发生要选用对口高效低毒药剂及时防量治,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防治次数。
3.4 采收 适时早摘“门椒”,主杆上第1朵花结出的果子,对后期小尖椒植株长势有直接影响,应尽早采收。小尖椒一般采收标准为:长8~10cm,直径0.5~0.8cm。作为鲜椒出售主要是采收嫩椒,其辣味偏淡口感鲜、味美。小尖椒生长较快,单户种植面积大的要求每天采摘,种植面积小的2d必须采摘1次,采摘一般选清晨或上午采摘。每次采摘对符合标准的一定要采尽,对病果、畸型果要及时摘除。 (责编:吴祚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