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时代国学的创新与拓展

2014-05-30 10:07吕彤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国学创新

摘要:历经五千年历史文化与圣贤智慧的淘洗,国学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弘扬与创新的重要载体,是伟大中华民族独有的宝贵财富。但是在市场经济浪潮席卷的今天,社会实践的变迁,文化价值观的转型与西方文化的入侵,使国学的发展在短时间内陷入瓶颈,不断涌现的新思潮也使国学暴露出自身的一定弊端。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学应该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发展与开拓。本文联系实践基础和相关文献为国学提出发展建议与创新策略。

关键词:国学 市场经济时代 创新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的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与丰富,但是在精神领域中,人们却出现了某种坍塌与虚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糟粕思想大行其道。而国学作为中华民族圣贤和仁人志士对于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类生活的思考与总结,有利于提高人们思想道德修养,丰富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价值观。中华民族之所以经历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国学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1]为促使国学实现新的发展与深化,首先需要明确国学文化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国学在市场经济时代的发展瓶颈

1.过于偏重理论,脱离社会实际

国学由于自身的历史特点和知识体系在很多人眼中是一门艰深晦涩的枯燥学科,是只能够在校园中学习的“之乎者也”,是一种带有封建落后色彩的照本宣科式的传统文化。这是由于国学过于注重文学理论带来的弊端。事实上,国学仰视俯察天地万有,思涉宇宙人生,贯通古今,融会释道,上至庙堂仕宦,下至黎民日用,大到社稷苍生,小到里巷人伦,莫不用心体察,莫不涵括于内。[2]国学的弘扬总是仅仅停留在以往理论知识的传授与教导,却忽视了与实际紧密相连的实用技术的普及和道德系统的构建。

2.自我局限封闭,缺少外界交流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就进入了全球化发展的崭新阶段。多元文化和外国思潮纷纷涌入,极大冲击了中国传统的道德体系和思维方式,我国在科学技术和生活方式都借鉴了国外的先进经验。但国学的发展却始终难以摆脱封闭保守的僵化状态,部分文化工作者甚至认为吸收西方优秀哲学思想是一种崇洋媚外的行为,这在无形中限制了国学文化吸取世界文化养分。

3.宣传手段落后,传播方式单一

国学目前的传播主要依靠书籍和讲座,而市面上国学书籍专业性过强,讲座的普及面尚且狭窄。某高校中文系的一位教师说,最具活力的中青年人没有多少人读古文,他们对博大的中华文化知之甚少,因此许多人出现精神迷茫不足为奇。[3]当下是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等新型传播媒介正在迅速流行,而国学在利用这些先进的传播方式上的效果仍然乏善可陈。

二、国学在市场经济时代创新与拓展

根据以上国学在市场经济时代存在的瓶頸与弊端,笔者提出以下创新手段与深化发展的方法。

1.贴近现代社会,联系生活实际

国学既然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在市场经济时代就需要相关部门和文化人士仔细摸索国学内涵与当下社会现象和实际需要共通部分,促使国学文化走下“神坛”,与人们柴米油盐日常生活相结合,为国学文化日后发展提供坚实的土壤和根基。将现代化知识和思维方式融入吸收到国学文化的内涵,用现代人的美德事迹讲授国学,这既能展现国学在我国的发展一脉相承,同时也可以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易懂。

2.树立国际视角,吸收西方精髓

国学与西学的交融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是国学走向新的文化境界的必经之路。国学文化工作者首先要端正自身文化观念,树立国际视角,摒弃“天朝上国”的狭隘思想。欧美国家目前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处于领先全球的地位,其文化方面必然存在先进可取之处。文化工作者和相关文化部门要在西方社会进步和人性完善方面汲取养分,与中国文化实际相结合,摒除国学文化中封建落后的文化糟粕,让国学成为一种更加科学辩证的文化形态。

3.创新宣传手段,增加传播方式

我国目前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并没有系统的引入国学教育这一概念,国学在语文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文言文和古诗词的授课展现。这使国学在一定程度上被学生视为学习负担和高分工具,并不能深入了解国学内涵。因此国家文化教育部门应着手在中小学教育中增设国学教育课程,为我国国学教育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同时在课外活动中,保持传统的文化遗产及博物馆参观和学术讲座的宣传方式的同时,可以制作网络宣传片和国学少儿节目等进行国学宣传。近年来于丹、易中天等文化人士在《百家讲坛》上进行国学讲授引起轰动而掀起“国学热”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国学文化工作者也可以在网络上开通微博微信,将国学大家思想简易平民化,通过诙谐易懂的方式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国学,进而培养对国学的兴趣。

三、总结

国学在市场经济时代的发展,就要紧密贴合新时期的经济政治和科学技术的变化与特点,保持原有的丰富内涵的同时吸收新的时代内容和西方文化精髓,为自身的发展不断拓展新的境界,进而让国学成为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文化脉络。

参考文献:

[1] 梁忠华.弘扬经典国学教育,重拾中华传统文化[J].广西电业,2011,(3):75-76.

[2] 何志钧,范美霞.我们究竟应该如何传承和发展国学[J].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00).

[3] 郭春光.传承与创新中发展国学的现实意义[J].活力,2010,(2):225.

【作者简介】吕彤(1969—),女,汉族,辽宁朝阳市人,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培训、税务文化和国学修养

(责任编辑:罗亦成)

猜你喜欢
国学创新
“垂”改成“掉”,好不好?
走入国学馆遇见最美的你
国学大考堂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