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使高校校报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是每个校报工作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的发展困境,认为要通过加快报网融合;突出新闻策划,打造品牌栏目;加强深度报道,重视新闻评论;充分调动学生读者的参与意识等方式进一步扩大高校校报的影响力。
关键词:高校校报 新媒体 影响力
高校校报作为加强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的主阵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联系广大师生员工、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重要纽带,是展示高校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不断更新,手机报、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不断涌现。这些新媒体具有更强的时效性、交互性、信息海量且形态多元等特征,对追求时尚的高校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高校校报如何应对新媒体的挑战,谋求创新与发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报的发展困境
(一)形式上,纸质校报与新媒体对比劣势明显
1、出版周期长,时效性差
目前,高校校报多为周报、旬报、半月报或月报,出版周期较长。当一则新闻见诸报端时,读者早已从新闻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上对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从而失去了关注的兴趣。“新闻”不“新”,这直接导致了读者对高校校报的阅读兴趣下降。
2、形式单一,对读者的吸引力不强
当下,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媒体通过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表现手段展示新闻信息。新颖、时尚的新媒体早已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习惯。而高校校报文字加图片的传统表现形式始终难以改变,这必然丧失了校报对青年读者的吸引力。
3、受版面影响,信息量有限
纸质校报受版面限制,一般每版所能容纳的字数不超过6000字。而网络新闻则没有这方面的限制。新媒体海量的信息,往往更能满足阅读者的需要。
4、單项传播,与读者交互能力弱
微博、BBS等新媒体的交互功能强大,读者随时随地可以参与到对新闻事件的讨论、交流中。参与的热情往往能够带动关注、阅读的热情,而纸质校报的交互能力则极其有限。
(二)内容上,政治化的传播模式让高校校报对学生读者的吸引力不强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宣传思想教育工作的主阵地,宣传、教育的气息较为浓重。因此在稿件主题的把握和语言的严谨性上,较之新媒体有更高的要求。而作为高校校报主要读者的青年大学生,个性鲜明,追求新鲜感与趣味性。一些并不规范的“网络用语”往往能够吸引他们的眼球。而规范、严谨的高校校报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
二、高校校报如何发展以应对新媒体挑战
面对新媒体的挑战,高校校报必须主动求新求变,争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加快报网融合,利用新媒体技术扩展高校校报影响力
当前,高校校报与网络整合主要通过校报电子版的形式,即通过软件将校报以电子化的形式发布在网络上供读者阅读。这种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读者阅读,扩大了校报的影响力。但要想解决高校校报时效性和互动性弱的问题,还需要与更多的新媒体工具进行整合。比如,开办校报网、开通校报官方微博等方式。这样,既可以即使发布新闻信息,又可以在网上发起互动话题讨论,在网上进行投稿、约稿,很好地实现高校校报与网络的优势互补与融合。
(二)突出新闻策划,打造品牌栏目
新闻策划是新闻媒体对一定时期或某项专题的报道所进行的有创意的设计、指挥和调控。好的新闻策划会引导读者对新闻事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理解,从而达到不同凡响的效果。而品牌栏目则是提升高校校报形象的有效手段。以《九江学院报》为例,依托校内曾多次获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的“濂溪讲坛”,校报校园生活版开辟了品牌栏目《濂溪讲坛回音壁》,专门刊登师生在听取名师、大家在濂溪讲坛做专题讲座后的思考与感受,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与好评。
(三)加强深度报道,重视新闻评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生院曾提出过“三层报道”的概念。即:第一层报道是对事实直截了当的报道;第二层报道是发掘表象背后实质的调查性报道;第三层报道则是在事实性和调查性的基础上所做的解释性和分析性的报道[1]。其中第二、第三层报道就是深度报道的主要内容。高校校报作为新闻纸质媒介,周期性长,时效性无法与新媒体媲美,只能从新闻报道的深度上做文章。不仅告诉读者“是什么”,更要告诉读者“为什么”,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
此外,“言论是报纸的旗帜”。读者需要信息,更需要媒体提供分析判断和见解。一篇好的新闻评论往往可以进一步扩展新闻报道的内涵,让新闻更有深度、力度和感染力。高校校报的主要读者是在校大学生,他们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但在心理和思想观念上还不十分成熟。好的新闻评论能够引导他们更加理性地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帮助他们成长。
(四)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调动学生读者的参与意识
高校校报的主要读者是在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读者的参与意识有助于赢得他们对校报的关注与喜爱。以《九江学院报》为例,编辑部定期组织学生记者在同学中走访,收集同学们感兴趣的新闻话题,了解同学们关注的校园热点和社会热点;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征集同学们喜爱的栏目和文章,以及他们的意见建议;通过微博发起话题讨论,开辟《微校园》系列栏目,在微博上加强与校园读者和校友的联系、互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新媒体对高校校报的冲击还将会持续加大,高校校报只有与时俱进,通过自身的发展创新、才能在新媒体环境下赢得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肖鲁仁.深度报道主题定位的一般思维方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2期
作者简介:高原,女,1981年10月出生,讲师,九江学院党委宣传部校报编辑部副主任,武汉大学,硕士。
(责任编辑:李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