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014-05-30 10:07周丽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4年4期
关键词:院校高职经济

摘要:由于地方高职院校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因而许多地方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的教学效果不佳。而地方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才能满足与达到经济管理类专业工作岗位的职业需求,为此着力构建地方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十分迫切。在此,本文将对构建地方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职院校 经济管理类 专业实践教学 体系 构建

近些年,由于地方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量扩招,但院校本身在办学规模、管理体制、学科专业结构设置、经费投入等方面没有及时完善与升级,所以导致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地方高职院校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没有充分认识到专业实践教学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地方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着力构建地方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十分迫切。

一、地方高职院校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认识误区

(一)重理论、轻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

地方高职院校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第一个认识误区是:重理论、轻实践,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一直以来,重理论、轻实践是我国教学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但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学科特点,所以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时需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贯穿,从而帮助高职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掌握扎实的专业实践能力。不过,理想与实际总有差距,地方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时着重理论教学,轻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最终导致的结果是高职学生对專业理论的把握度与理解度不佳,而专业实践能力更是严重不足。

(二)忽视学生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性,学生成为“观摩”对象

忽视学生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主体性,这是地方高职院校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第二个认识误区。虽然,在地方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划分了案例分析、软件模拟、场景仿真实习、企业实习的教学模式,不过高职院校教师错误的将学生作为“观摩”对象来看待,在这些实践教学模式中真正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负责向高职学生分析与讲解案例;在机房中向高职学生演示企业工作中的软件操作流程;而在企事业单位基地实习过程中,高职学生也只是以参观为主。正是因为如此,地方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便失去了原有的教学意义与教学价值。

(三)错将机房作为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未真正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以“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教学。但是,许多地方高职院校却错误的认为只要在公共机房中安装相应的应用软件,计算机机房就可以充当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而高职学生只需要了解各类管理的业务流程就具备了企业所需的专业实践能力。而实际上,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实践能力要求高职学生在具备相应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之后,能够运用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来模拟开展业务经营,通过模拟训练来分析、操作及处理相应的业务情况,进而掌握一定的经济管理专业实践能力。

二、构建地方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一)更新实践教学理念,规范实践教学制度

社会在发展,就业环境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拥有过硬的社会实践能力是人才抢占与巩固自身社会地位的有力保障。因此,高职经济管理类学生拥有相应的专业实践能力是满足社会需求的普遍要求,地方高职院校传统错误的专业实践教学理念需要摒弃,同时还需实时与社会相接轨,紧贴市场需求来不断更新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理念,制定适应本校发展的科学、独立、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课程。此外,地方高职院校还需要制定与规范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制度,如实践教学组织保障制度、质量监控制度等,从而在制度上保障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完善实践教材,改革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地方高职院校为了逐步提高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需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根据企业行业的发展形势及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来革新实践教学内容,以完善实践教材,改革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由于实践实验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点,高职学生需要通过一定的实验课程教学来培养与巩固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因此改革与完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是对地方高职院校发展的基本要求。地方高职院校需要将实验课程放在主体地位,结合专业理论教材来划分层次性的实验课程的教学安排,主要可包括:模拟操作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选修实验、开放性实验。

(三)革新实践教学形式,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综合性、多样性、易变性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工作岗位特征,所以地方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专业工作岗位特征以及区域经济特点来个性实践教学形势、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从而为培养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奠定基础。革新实践教学形式,就是为高职学生提供具有实践与实验的机会及平台,创设具有多功能的综合培训平台,结合网络构建企业与社会仿真实训系统,进而对高职学生进行岗位模拟的实践教学。同时,为配合新的实践教学形式,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的教师还要不断创新相应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而促进高职经济管理类学生综合专业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

(四)建设专业实验室,满足教学与科研需求

由于经济管理类专业有着独特的专业实践特点与需求,因此普通的以院校公共计算机机房为替代的实验室难以满足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实验的高要求。于是乎,在地方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还需着重建设专业性的实验室或实验楼,以满足教学与科研的双方面需求。在建设地方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的时候,需要着重考虑实验室的综合功能,以计算机与计算机软件为主要设备,构建一个计算机应用模拟实验实训平台以及场景仿真模拟实验场所,从而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不同需求。同时,又为了满足相应的科研需求,对于那些实验内容重要、设备设施高标准的科研实验,还需要地方高职院校单独建设相应的实验室。

(五)实行工学结合战略,提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区域经济的结构与特点是地方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依托,地方高职院校办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与输入专业人才。因此,地方高职院校在构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需要实行工学结合战略,积极与区域经济管理类企业行业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从而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提供相应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证明,实行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战略,这是互动互利进行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一方面帮助地方高职院校解决培训、实习的问题,且院校科研教师还可为企业提供更多技术上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利于为区域企业行业培养与挑选满足工作岗位的专业人才,进而达到校企合作双赢的最佳效果。

(六)提高实践教学师资水平,促进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此外,在地方高职院校构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还需要重点考虑师资建设这一关键性问题,注重提高院校专业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从而促进对高职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地方高职院校建设与打造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通过制定相应的特殊待遇政策来鼓励教师走出校门,积极参与企业单位的顶岗实践,从而引导教师与社会、企业相接轨,以提高与巩固教师的专业思想与实践能力。同时,地方高职院校可以以视本校的具体情况而定,不时的邀请或聘请相关专业人才来校举办专业讲座或是授课,一方面激发院校教师与高职学生的热情,另一方面也为院校积极引进专业人才,提高院校的师资水平。

三、结语

金融、营销、会计、经济管理等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相对应的工作岗位,而这些工作岗位对人才专业实践能力有高要求与高标准,地方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才能满足与达到经济管理类专业工作岗位的职业需求。因此,地方高职院校积极构建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结合社会与企业需求来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综合职业能力及素养,从而为社会与企业培养与输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小志.工学结合的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6):56-57.

[2]曹源.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综合策略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12):100-102.

【作者簡介】周丽(1984—),女,云南宣威人,本科,泊头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责任编辑:陈兵)

猜你喜欢
院校高职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