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红
教师的惯性思维是抹去学生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个性而简单地将其分为优等生和差等生,传统的理念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把教师置于强势地位。在这样的一种格局下,学生青春期特有的自我表现、自我需求无法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从而導致班级难管理、师生关系紧张等问题久而不决。从教十三年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面对新时期的学生,需要真正做到一切工作以学生的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的成长为落脚点,用真情、真心、真爱善待学生,让他们有尊严地在学校学习与生活。
一、案例
2013年新学年伊始,学校组织全体新生在济南市人武学校进行军训。因班里的王乐(化名)同学腿部有残疾,军训开始前,我特意为她请了全休假。为了不引起其他学生的攀比,我在班里对其请假的原因进行了说明。让我没想到的是,事后她竟然拒绝了我的好意。随后出现的情况是她一次次被人搀扶下来,又一次次蹒跚走上训练场。望着她倔强的身影,我发现问题远比我想象得严重,她的内心深处一定有这么做的道理,我开始反思我的所作所为,查找问题的根源。
二、分析
首先,我进行了换位思考,站在一个残疾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我幡然醒悟,一个人在很多时候需要的不是怜悯和施舍,更多的是尊重和理解。班主任在全班面前公布此事,对她脆弱、敏感的心理是个极大的伤害。其实,这个年龄的学生即使是健全人也处于叛逆期,他们迫切需要得到同学、教师、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和尊重。教师只有在观念上摆正师生位置,真正做到蹲下身子与学生交流,了解不同阶段和时期学生在想什么、干什么、需要什么,用心去感受、去交流,用理解和宽容去鼓励、去帮助,才能培养和建立起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
三、过程叙述
找到了根源,问题也就迎刃而解。随后,我跟她开始了漫谈式的交流。通过拉家常,我知道她的病是属于遗传性的。父亲也是同类病,从小就生活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下。去年母亲又不幸被查出身患乳腺癌。多重打击让她感觉世界对她很不公平。因此,自卑心理让她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不仅跟自己的身体较劲,也在跟身边所有的人和事较劲,包括关心和帮助。
听着她发自内心的倾诉,望着这个坚强又让人疼爱的孩子,我内心深处受到极大的震撼,我决心竭尽所能来帮助她抬起头来走路,不论她怎么反复,决不放弃。于是,训练场上,凡是她可以参加的训练,我都让她参加并独立完成。军训结束的时候,我就说和她顺路,打车一直把她送回家。回校以后,班里的同学做课间操,我就安排她打扫卫生做值日,既照顾了她的身体,又让她在心理上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发现她语文成绩优秀,而且待人待事认真负责,我就委派她担任语文课代表。中秋佳节之际,我也同样没有简单地给她买点东西应付了事,而是带着水果和月饼来到家里看望她的父母。点滴小事中都做到把对她的尊重和理解放在首要位置。同样,她也以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予了回报。
四、成效
通过正常的与人交往和交流,王乐逐渐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并通过自身特长的发挥树立起了自信心,有了健康的心理和正常的承受能力。最让我开心的是她开始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开心自信的笑容也时常挂在脸上。她不再抱怨生活,不再怨天尤人,而是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可以书写灿烂的人生。期中考试王乐在年级进步了一百二十名,还在班里担任语文课代表,工作的认真负责得到了同学的信任。
五、总结感悟
彼此尊重是教师与学生心理和谐共振的过程。学生得到教师的尊重,也会激发出对教师的爱,反馈回去,形成爱的双向交流。首先,学生会表现出自觉尊重教师的行动,十分愿意接近教师,希望与教师合作,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随之而来的就是“信其道”,教师的教育影响,很容易被学生所同化,教师的要求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的目标也正是在这种双向交流过程中得以实现。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我认为,学生最殷切的需求是教师对自己的尊重。我们要改变过去说教式的教育方法,以赏识教育面对每个学生。特别是对一时跟不上的学生,要多关心、多关注、多关爱,以一个教师对事业的责任感、敬业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一个人的高尚品德、道德风尚言传身教,树立良好的形象来示范带动学生。让师德体现为一种以学生为本、以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不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