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
每天与孩子朝夕相处,总有许多难忘的故事沉淀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温暖着我们的心灵。走进孩子,注视着他们的小脸、灵动的眼神,细听离奇而又荒诞的疑问,你会领略到一种纯净,一种无暇!走进孩子,不仅仅是走进课堂,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知识与情感的交互,而往往课间与课外的故事,更体现孩子的一种真实自我,有感动,有反思,有收获,也有遗憾。
故事一:熠,眼睛大大的一个小男孩,反应灵敏,好动好说,学习不让人操心,就是经常违反纪律,虽说他不是那种打架,骂人的极端分子,但总是小问题不断,要么在大课间集合时,不管不顾的猫着腰向前冲,总是先冲过了头,再嘻嘻哈哈的退回队伍里,要么是站在队伍里一撅屁股把后面的同学撞个趔趄,要么在别人从他身边走过时,伸出手来戳戳人家,要么就是伸出脚绊人一下……我对他的教育从指导、说服、升级到严厉批评,可他嘴上答应了,下次依然如故。直到有一次,正放学的时候,同学们都忙着整理书包,清理地面,退出教室,坐在最后一桌的翔又想冲出教室争第一,只见他胡乱地收拾好书包,一只手拎起来连挤带拽地往前抢,前排的一张课桌“咣”的一声,被撞翻在地,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梓翔害怕了,他怯生生的站在那等待接受批评,我快步走上前,仔细看看他的小手、小脸,查看他的腿脚,关切的问他“磕伤没有,感觉哪疼?”这时,他红扑扑的小脸流露出惊讶的神情,显然没有受到意想中的斥责与批评。从那以后,他也像换了一个人,不再凑热闹,也不再胡闹,午饭时间帮老师搬饭菜,擦黑板,倒垃圾……
故事二:贝贝,娇小玲珑,白白净净,一个文静可爱的小姑娘,刚刚入学她的爸爸就告诉我,孩子内向性格,做事特别小心,就是胆子太小,接触后知道孩子不是一般的胆小。就说回答问题吧,每次叫到她时,都要“缓冲”很长时间。她先是站起来,眼睛直直的看着你,接着声音在喉咙里嗡嗡的发出来。好像比窃窃私语的声音分贝还要含糊不清。每一次到这个时刻我都要提醒她,要求她大点声,再大点声,但是下次再回答问题她又是故态复萌。又是一次开火车的口算练习,下一个就是贝贝,我的心一下子沉下来,或许是受到其他同学的感染,这次她明显比往常声音要大,但是和别的同学比较起来,声音还是胆怯,无力。我就站在她身边,我说你答对了,老师听见了,但是想听到,我指了指她身后不远的一个同学说,她看了看小于,放大了声音又回答了一遍。佳佳也想听到,我指了指更远的一个同学,并把手放在耳朵上做了一个听的动作。这次她的声音更大了,淇奥也想聽到,我又指了指角落里最远的一个男孩子,她看了看我期待鼓励的眼神,发出了我接触她以来最自信最洪亮的回答。教室里自发的响起鼓励的掌声。以后的日子对于她直白的要求,我尽量换成一种平易和缓的示意或动作,但效果却往往意想不到。对于班级中需要在某方面改进的孩子,适当的教育智慧能让她们插上自信有力的翅膀。
我只是改变了看问题的角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但我却从中领悟到:宽容与责难其实只有一步之遥,当孩子犯错时,能以包容的心态来面对,老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切的话语,就能拨动孩子心中爱的心弦,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爱,让他们在主动纠错中感受到进步的快乐,成长的喜悦,而不是悔恨,压抑与无助。一次成功的获得,也许要经历无数次挫折和付出作为代价;一次成功的喜悦背后可能要经历一段艰辛的努力!把一颗关爱之心做为教育的基础,只有这样的付出,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