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
[摘 要]传统的物理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机械叠加,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各种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面对新课程、新“课标”,教师必须搞好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重视探究式教学,重视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中学物理探究教学 实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科学精神的培养”。面对新课程、新“课标”,作为新课程的具体实施者—教师,如何摆脱旧教育观念的束缚,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搞好初中物理教学,达到物理教育的目的即培养全体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这是我们每一位物理教师都将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 正确认识传统的物理教学观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由实验和理论组成。旧教学大纲偏重于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主张“选择基础的、学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承。虽然有实验方面的教学要求,但没提及科学研究,也没提及科学过程。同时,旧教学大纲的重点是对教学工作的规定,主要表现的是基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若干教学建议,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的是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效果,难以顾及物理教育对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我省初中升学考试,现在还是物理、化学综合成绩。在这样的指挥棒指挥下,初中物理教师自然关注的是学生如何得高分升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实际变成了验证规律的手段,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教学实际上成了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主要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成了物理知识的先占有者,是“活教科书”,是课堂主宰者。课堂上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做不做实验还是讲实验,都得服从掌握知识的需要。而学生则变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了。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控制着学,教学由师生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窒息了学生的个性。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不爱学,最后导致有的学生学了两年物理,中考成绩只得二三十分。
总之,传统的物理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机械叠加,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学习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教师费了劲,培养出的物理人才却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做了许多“无用功”。
二、搞好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长期以来,物理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方式,学习内容常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许多实验也仅仅作为验证规律的手段,学生的学习成了模仿、训练和背诵式的维持性学习。学生嚴重依赖教师,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往往得不到尊重和发展,甚至被销蚀,探究性学习如观察、实践、调查等在教学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它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为了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像科学家构建、描述科学原理那样经历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做为物理教师,首先必须重视科学探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不要因担心学生做不好就越俎代庖,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也要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而又浑然不觉时教师要指出。教师要善于选择指导的最佳时机和方法,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究手段和信息资料;要适时地点拨学生思考问题;抓住时机提醒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步骤的转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工作并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对他人或自我的评价。科学探究形式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如家庭实验、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教师都要适时指导。通过一定数量的探究实验积累,就可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逐步为后面独立完成涉及更多探究要素的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重视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学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验证原理、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新的物理课程改革强调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自主探究活动来学习物理。所以,教师必须重视新教材中的“实验探究”涉及到的实验和“家庭实验室”等涉及到的实验,指导学生做好每个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对物理现象具有直觉的兴趣,对物理活动具有操作的兴趣,新教材中的探究实验正好适应学生的这种需要。学生都希望亲自动手做实验,所以我们要充分保护和利用这个积极性,让学生更多的参加实验活动,指导学生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科学探究因素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等,对课本上安排的每一个探究实验,不管涉及几个探究要素,教师都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课前认真准备器材,备好课,对课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课上根据学生探究的具体情况做出具体指导。有些学生还不能独立完成的探究环节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经历;有些需要多人探究的环节教师也可参与其中。比如“光现象”内容是在八年级进行,根据此时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探究意识,可由教师“提出问题”,并将所需器材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设计方案独立的“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分析与论证”实验。在学生对实验结论的文字表述能力尚未完善以前,可以让学生采用填空方式将结论填在教师设计的填空式作业中。总之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一场深刻的变革,作为物理课程的实施者,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努力学习,完善知识结构,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做一个与时俱进的合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