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建中
课堂教学是学生认知、解惑最重要的途径。课堂教学方式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方式的养成。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方式,注重的是让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仅是事倍功半,而且让学生失去了最重要的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不符合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那么,如何在有效的课堂时间中既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师生互动释疑——师生互动探疑三步走的互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实效。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中认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巴尔扎克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课堂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学习,在思考学习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获得认知。地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地理学科是和现实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教师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作为教学素材,在课堂中进行合理穿插和体现,给学生思考的线索。例:城市化概念的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年中城市地图变化和城乡人口比例变化表设问教学。教师可以将身边的地理知识融入课堂,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往往能瞬间抓住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并产生要解开问题的渴望,从而达到活跃课堂、激活学生思维的效果。
2.运用“图表”创设问题情境
图表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通过图表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获取有效的理知识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思维获得认知。教师可以通过制图、引用图表、文图转换等渠道精心设计问题情境。
(1)利用课本图表创设问题情境。地理教材的一大特色是用大量插图及表格表达知识内容。教师指导学生解读图表,可以抓住图表中所要表达的有效信息,用设问的形式读图,更能够抓住学生思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例如:“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图,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教材图片,提问水稻种植业分布区的地形、气候类型和人口状况。
(2)引用制作图表创设问题情境。发达的电脑网络和教室电子白板的应用,为教师获取课外图表并应用于教学提供了方便。教师要将引用的图表整合加工,去除无效信息,用放大、加粗、加颜色等手段标注重要信息,用直接提问、标注问题、读图思考等形式设置疑问。让学生在直观的图表中感知、获取知识信息,并在教师引导下掌握知识和释疑解惑。例如:教学地球运动,可以引用和制作地球绕日运动动画、直射点回归运动图、太阳高度角示意图等。
(3)将地理文字信息转换成图表创设问题情境。地理教材虽然配有大量插图,但是有很多知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的文字表达是比较抽象的,而图表能更直观、形象、生动地表达知识信息。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文字信息转换成图表进行教学。例如用台风云系图和台风运动路径演示示意图设问:台风属于哪一种天气系统?台风多产生于什么地方?台风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等等。
3.运用新课导入创设问题情境
在新课讲授中采用问题情境导入,能迅速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问题情境导入的方法手段是多样的,可以采用复习提问、知识衔接过渡、展示图片、视频导入等方法导入。不管采用何种导入方法,教师要创设导入问题情境,将学生思维引入将要讲授的课题。例如:教学天气系统可导入问题:“同学们,看看今天天气情况如何?知道为什么吗?”
二、师生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它标志着科学的进步。”在互动探究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要做靠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提问的导师。因此,教师不仅仅要整合教材知识结构,更要重视对教材知识结构的剖析,甚至可以跳出教材内容,引用课外同类知识结构体系,精心设计和创设更多的问题情境。如果说教师的提问要有艺术性,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提问及交流就更要有创造性。教师设置问题是建立在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上的,在实际的课堂互动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知识断层和思维缺陷,有针对性地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交流问题。教师可以把学生答问中出现的问题让另外的学生解答,也可以布置小组讨论交流,相互评价,带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给予提示或补充,将课堂教学设计成师生互动的交响乐章。例如:教学“河流开发”一节,可以引用我国红水河流域的开发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在互动探究课堂中,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去积极探索。教师应利用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并在问题发现与设计方法上指导学生小组间交流互问,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发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而要求学生提出具有挑战性、思考性、探究性的问题。
在互动探究课堂中,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给予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以问题为主线的形式,在教师提问、学生答疑、学生之间交流互问中促成学生提问,在教师释疑的教学情境中,形成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和知识交流,学生之间相互启发、互疑互问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三、师生互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释疑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说明课堂需要使学生从有疑到无疑。互动探究课堂重视问题探究的过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探究课堂的组织者;重视问题的解决方式,教师只是问题探究中的指导者。
1.根据学生认知特征,设计探究问题
教师设计的课堂探究问题要有针对性,难易适当,是经过学生思考、教师点拨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探究性,能够抓住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兴趣;要有层次性,把总的探究问题分解成一个个由易到难的小问题,在解决一个个小问题后达成目标要求;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2.创设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情境
地理课堂情境是具有地理思维方式的情境,创设探究情境的问题必须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的“最近发展區”,内容上要有挑战性和探索性,才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主动探索问题缘由,才能主动与教师互动合作,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探究
课堂探究的方式也关系到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要针对情境中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探究活动可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同桌讨论、男同学和女同学组合讨论等多种形式,在让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互评分中激活学生思维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讨论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搭配学生,尽量避免差差学生组合。探究问题难度要有层次,可以层层组合,有易到难,也要设置一些深层次、探究性强的问题,在教师逐步提示或把准备好的与问题相关的材料出示给学生,学生再分析,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和归纳总结。
总之,构建互动探究课堂是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主导,以释疑为目标,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评价,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问题探究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