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倩倩 马玲飞 柯可
汇率变动效应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相对价格效应,汇率变动能够直接影响到本国生产要素和商品与外国生产要素和商品间的交换比价,这是汇率变动对实际经济发生作用的主要渠道,也是汇率杠杆属性的体现。
汇率变动对相对价格的影响包括:第一,改变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第二,改变企业产品的相对价格。除此之外,汇率波动还会造成价格的不稳定性。这几种影响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反映为企业的成本变化、收入变化、和汇兑损失。以下就以人民币币值升值的情况为例,来探讨汇率变动对企业的影响。
(一)成本渠道的影响。汇率变动引起的生产要素价格的变动,通过成本渠道对企业产生影响,主要包括劳动力工资、原材料价格和资本品价格的变动。从价格传导顺序上看,汇率变动首先影响进口货物的价格,然后影响批发价格,最后传导到消费价格。对于我国外向型企业中依靠进口设备和进口原材料的比重相当高,因此汇率变动对国内企业成本的影响会最先反应在进口原材料价格、中间品价格和进口资本品价格上,人民币升值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些生产要素的人民币价格。同时人民币汇率上升对单个企业成本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升值幅度,而且取决于该企业成本中进口品所占的比重。人民币汇率上升幅度越大,企业成本中进口品的比重越高,企业成本下降的程度就越大,反之亦成立。
(二)收入渠道的影响。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单个企业出口收入受人民币汇率上升影响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汇率上升的幅度,还取决于企业所处的行业以及企业的产品状况。对于部分处于中低端制造行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由于产品的同质性较高,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在人民币汇率上升的情况下,这部分企业很难或只能在很小程度上提高产品的外币价格,因此这部分企业面临较大的利润下降压力;对于部分处于高科技或垄断行业的企业来说,其产品的同质性较低,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程度相对较低,在人民币汇率上升的情况下这部分企业提升产品外币价格的能力相对较高,因此,这部分企业面临较小的利润下降压力。
(三)汇兑损益渠道的影响。在实际运行中,人民币升值给企业出口收入带来的另一个直接影响是汇兑损失,即外币计价合同在签订日与交割日汇率不一致所带来的本币收入损失。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发达国家,这种汇率波动带来的收入风险往往能够通过种类繁多的金融工具来规避。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可用的规避汇率波动风险的金融工具相对缺乏,规避风险的费用比较高,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很难对合同风险进行有效规避,出口合同风险尤其突出。
汇率变动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汇率变动对企业的成本和收入造成不利影响时,企业会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经营,以提高收入或降低成本的方式来化解一部分不利影响。以下便是探讨企业的应对措施。
一,很多外贸企业面临的是外商订单上的价格,而不是全球统一的国际价格。因此企业和外商之间仍然有一定的谈判空间。出口的外币价格能否提高,能提高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出口商和国外进口商之间的议价能力、出口商所处的行业以及在该行业中所处的地位等因素。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差异化程度较低,竞争较大的行业来说,国外进口商具有较强的议价权,出口商很难提高产品价格或提价比例很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企业将面临收入较大幅度的下降。另一方面,对于技术密集型、产品差异化程度较高、競争较低的行业来说,出口商具有较强的议价权,出口商能提高产品价格,人民币汇率上升对企业收入变化的影响不大。因此提高产品报价将是企业应对汇率变动的有力武器。
二,在人民币汇率上升的背景下,如果企业维持收入的空间较小,那么就可能设法减少对劳动的支付以控制成本,其可能采取的办法有:第一,降低劳动工资;第二,延长劳动时间;第三,减少雇佣员工的人数。然而,在农民工工资普遍上涨以及国家加强对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背景下,前两种方法都很难实施,企业通常会采取减少劳动力数量的办法来降低成本,这将导致外延经济的增长的放缓。由此可见,减少雇佣劳动力的数量的确对化解汇率变动对企业的影响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人民币汇率上升的背景下,人民币海外购买力增强,部分实力较为雄厚、资金流动性困难较少的企业会加大从海外引进技术设备的力度,加速企业现有设备技术更新换代的步伐,从而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或降低企业单位产品的成本,以暂时性的支出增加换取长期的盈利能力提升。还有部分企业会在海外并购或直接设立研发机构,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部分实力较弱或技术提升空间较低的企业则会更多的采用改变生产工艺、流程或改变外观设计等方式来实现技术革新。事实证明技术革新对企业应对汇率变动有很大的影响。
调整原材料、能源来源的构成对企应应对汇率变动也具有很大的意义。人民币汇率上升使国外原材料、能源变得相对便宜,在总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国内企业会根据市场价格相应调整采购的来源,加大对国外原材料、能源的采购,减少对国内原材料、能源的采购。国内资源的节约也就是促进了内涵经济的增长。
按照设计和品牌分类,企业生产一般有三种模式:第一,客户提供设计,企业按照客户的意图进行代工生产,并在产品上贴上客户的品牌;第二,企业自己设计生产,并在产品上贴上客户的品牌;第三,企业自己设计生产,并在产品上贴上企业自己的品牌。贴牌生产大部分利润由品牌所有者赚取,我国企业只能在制造环节获得较少部分利润;第三种方式属于自主品牌出口,我国企业可以获得较多的利润。在第一、第二种方式中,购买企业产品的品牌拥有者,他们在价格谈判中居于有利地位,所以企业的出厂价较低;而第三种方式中,购买企业产品的是销售代理商,企业在价格谈判中相对有利,企业甚至还可以发展独立销售渠道,在流通环节赚取利润。目前我国劳动密集型行业中的企业,即使是大型企业集团,也大多数是以贴牌生产为主,利润空间非常有限。人民币汇率上升在某种程度上会为企业品牌的打造带来机遇。人民币升值后,国外营销、宣传等费用会降低,这有利于大型企业开拓直销渠道,在降低汇率对企业的影响中减少贴牌生产,打造品牌效应是不可忽视的应对措施。
加快产业升级和产业多样化对企业应对汇率变动同样具有极大功效。在2006年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企业进行进行调查时还发现,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出口企业已经因为人民币汇率上升而出现了亏本或破产倒闭的情况。当时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仅为7%~8%,因而附加值本已较低的低端制造行业的小企业受到进一步挤压,出现破产倒闭现象。这部分企业破产倒闭后流动出来的资金、熟练劳动力及市场份额将会部分转移到本行业内效率较高、规模较大的企业之中。随着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马太效应”(是指让大企业的生存条件更好,而小企业的生存条件更加恶劣,从而实现优胜劣汰)加剧,该行业的整体劳动生产效益将得到提升,这就是行业内的“洗牌效应”。另一方面,破产企业中流动出来的部分资金又会通过各种市场渠道汇集到其他行业,推进其他行业的竞争和发展,这就是产业优化效应。
人民币汇率上升导致国内各种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在长期内会降低我国作为生产基地对资本的吸引力,导致大型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把生产基地从中国转移到外国。从转移方式来看,大企业可以将全部生产转移到国外,也可以将部分生产环节留在国内,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国外。转移生产基地不仅可以避免因人民币汇率上升而导致的收入下降,还有助于解决反倾销和配额限制的问题。
人民币汇率变动会通过成本、收入和风险等渠道影响企业的微观行为。汇率变动对企业行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又与汇率变动的幅度和方式以及企业的规模和类型因素紧密联系。因此我认为只要掌握了汇率变动规律,认清其影响,再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以及发展特点,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一定会对企业的成长大有裨益。(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