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中国发展的实践性

2014-05-30 04:52:02许颖汤雪菲
2014年47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实践

许颖 汤雪菲

摘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的方法论是以全面而完善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试图通过对一系列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的分析来探寻融合理解方法论和实证方法论、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方法论整体主义的有效途径,最终形成一套能够有效消弭社会科学方法论内在冲突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科学;就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科学的内容、特点等;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应用于历史的具体的中国实际;就必须客观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评价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关键词:唯物史观;实践;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

社会科学方法论从其建立时期起,便存在着内在的冲突,这种冲突的存在对于整个社会科学发展必然带来不利的影响。众多社会学家为了达到社会科学方法论内在冲突的消弭都做了许多尝试,它们都是以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为目的的,这些尝试主要体现在方法论整体主义与方法论个体主义相结合即人文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相结合。针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我们从韦伯那里可以看出,韦伯虽然把人文科学当做自己研究的基础,但同时也尝试将自然科学方法论作为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补充并与人文科学方法论相结合。而后,不同的社会学家也通过不同的立场与角度来试图消解相互对立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之间的矛盾,并试图建立一种可以综合二者的合理的方法论体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温奇通过语言哲学角度进行的解释与吉登斯“双重解释学”的方法。这些社会学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积极的、直接的理论前提。

二、社会科学的特点

1、个体性与社会整体性的统一。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和方法上的特点,决定了社会科学本身是个体性与整体性的统一。从分析单位的角度来看,整体与个体绝对不能相互割裂,二者是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从发生学上看,个体与整体同步发生、同步形成、同步演进的;共时态的意义上看,个体与整体具有同构性。

2、实证性、说明性与理解性、体验性的统一。对社会现象的科学研究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侧重通过实证方法来客观地分析事物的本质、结构、功能及发展规律;二是通过对行为者或社会事件的意义的理解来揭示事物表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两种方法相互补充。前者主要多表现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后者多表现为社会科学的方法。

3、真理性与可错性的统一。社会科学揭示了社会现象的本质、结构、发展规律,因而具有真理性;但社会科学的真理不是绝对的、永恒的、而是可错的和可变的。在社会科学中,人们对人的本质、世界的意义、生活的目的、以及关于什么是理想、幸福、正义、美丑、善恶等等,是很难在一定的时代获得一个永恒的终级答案的。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定的社会学说总会需要修改、完善。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作为总体上最为科学、最为完备的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方法论在19世纪中期已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而具体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则至今尚未被系统地建构起来。尽管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很多,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看法所存在的严重偏差无疑是主要原因。人们习惯认为,既然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研究社会历史最为科学、最为完备的方法论,那么就没有必要研究和建构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诚然,历史唯物主义是迄今以来人类认识和研究社会最为科学、最为完备的方法论,但它只是一种一般的哲学方法论,而不是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具体的方法论,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这一一般的哲学方法论,它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之问是一种一般和个别、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它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一般的方法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联结历史唯物主义和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的中间环节和桥梁,因而认为历史唯物主义可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来直接指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的看法是偏颇的。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丰富历史唯物主义,很有必要建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这一具体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特点

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以往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实践性。首先,“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历史性研究的出发点。将“现实的人”界定为“现实的个人主体,是个体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的统一”,“这些从事活动进行物质生产的个人因此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其次,从主体和客体相结合的维度去考察对象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所强调的社会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从前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仅仅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现实、感性,忽略了唯物主义作为人的感性活动,作为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再次,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强调作为社会生活本质的社会实践在整个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最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从根本上区分了旧唯物主义与新唯物主义,将“市民”社会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了的人类从哲学基础开始便做了明确的界定。

五、应用于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对于具体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直接指导作用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既不同于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也不同于作为一般哲学方法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在积极扬弃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其核心是具体的社会实践观)为基础,通过融合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中人文科学方法论和自然科学方法论、方法论个人主义和方法论整体主义建构而成的。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期由抽象到具体的上升发展,随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的伟大实践的进一步结合、与中国文化以空前深广程度的结合,以及社会科学基础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出现了形成具有中国气派、民族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体系的良好势头。这个势头以改革、开放的实践为基础,以深沉的带有新时代气息的民族意识、充足的时代感情和清醒的现代观念为广阔文化背景,正在发展,并为建设中国新的社会科学体系开辟道路,创造条件。我们在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社会科学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社会科学和科学技术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只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才能发展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我国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弄清社会科学与生产力的关系,以促进社会科学与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全面繁荣。(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韦伯.经济与社会[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3]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杨富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4]温奇.社会会科学的观念及其与哲学的关系[M].张庆熊,张缨,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5]吉登斯.社会学方法的新规则——一种对解释社会学的建设性批判[M].田佑中,刘江涛,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实践
唯物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以岳麓版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35:30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9:08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4:30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1:19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4:06
唯物史观历史进步动力学建构的基础
教学与研究(2016年1期)2016-02-28 01:59:22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