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镇静治疗时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的护理

2014-05-30 01:48:11周逢吉张美琪步惠琴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4期
关键词:镇静机械通气护理

周逢吉 张美琪 步惠琴

关键词:机械通气;镇静;脑电双频指数;护理

作者简介:周逢吉,女,籍贯:浙江省桐乡市,职称 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学。【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189-01

对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适当的镇静治疗已成为ICU常规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保持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处于最舒适和安全的镇静状态,是镇静治疗的护理重点和难点。镇静治疗时应定时评估其镇静的程度,避免镇静过浅或过深给病人带来的危害,如镇静过浅病人出现躁动不安、焦虑、自我拔管等情况;镇静过深则易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1]。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是一种镇静深度监测的客观指标,可持续直接监测镇静深度的变化,为科学的评估镇静深度提供了依据。可避免反复刺激患者,并能对镇静深度进行量化,被认为是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的敏感、准确的客观指标,临床多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镇静程度的评估和意识恢复的判断[2]。根据BIS监测数值可及时调整镇静药物,使机械通气患者处于合适的镇静状态,有利于患者生理状态的恢复,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本院ICU对21例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时应用BIS监测,客观监测镇静深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19-76岁,平均42.3岁;多发伤7例、呼吸衰竭5例、急性重症胰腺炎 3例、心肌梗塞3例、感染性休克3例,均为机械通气患者,排除中樞神经系统疾患。入ICU后给予常规监护、持续镇静处理及BIS监测。

1.2BIS监测方法:采用PHILIPS MP6O多功能监护仪,配套BIS监测模块,专用BIS监测电极(即BIS配套传感器)。放置位置: (1)前额中心; (2)鼻根上5 cm;(3)太阳穴区,眼角和发线之间;(4)眉弓平行上部;电极放置好后紧压1 min,确保电极与皮肤紧密接触。连接电极传感器与BIS模块后,打开监护仪上BIS窗口,在设定菜单中选择显示传感器,所有电极状态均应为绿色,此时关闭设定菜单窗口,监护仪显示数值及波形。

1.3BIS评定标准:BIS是将脑电图的功率和频率经双频分析作出的混合信息,拟合成一个最佳数字,用0-100表示,0表示等位脑电状态,100表示完全清醒状态。随着分数的减低,镇静抑制的程度逐渐加深[3]。BIS在100反映清醒状态,80为轻度镇静,60为中度抑制,40为重度抑制。BIS在70~80之间较为合适,在BIS的指导下可以数字化控制患者的镇静深度既可以避免镇静不足,也可避免镇静过度[4]。

2护理

2. 1皮肤准备:为确保电极与皮肤紧密接触及监测的有效性,在放置电极片前,应进行皮肤准备,彻底剃除局部皮肤毛发,用肥皂水彻底清洁油脂,再用清水清洁后擦干皮肤,亦可用酒精清洁皮肤,待干后贴上专用电极,并用弹力绷带固定2~3圈,防止电极移位和脱落。监测过程中定时检查BIS电极片的位置和固定情况,保持患者额头干燥,防止汗液影响监测。当监护仪BIS阻抗出现红色时,提示电极与皮肤接触不良,此时重新连接电极,检查传感器与皮肤的接触情况,再进行监测。如电极片松脱,局部紧压5 S后仍不能显示数值,应更换电极片。一般电极片有效使用时间为24小时。本组有5例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无波形及数值显示,予局部皮肤清洁处理后数值显示,6例更换电极片后显示。

2. 2避免干扰因素:正常BIS波为细小的锯齿状曲线波型,当监护仪屏幕上出现宽条的干扰磁波,可在BIS设置里将滤波器开通。干扰因素主要有生理信号、非生理信号。人体可以产生多种电信号,如骨骼肌收缩时产生高频率的电信号及心电信号等;非生理信号主要是ICU内电子设备引起的电信号干扰,如低频脉冲治疗仪、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等。当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操作时均可使BIS值假性增高。护士要善于分析BIS值的准确性,及时排除干扰因素。本组有2例发热寒颤时BIS值明显增高,经处理寒颤停止后显示正常。有5例在行低频脉冲治疗及空气波压力治疗时,BIS值明显增高,结束治疗后30 min显示正常,在进行这些操作时以结束治疗30 min后记录BIS值为佳。

2.3镇静深度观察:通过BIS监测镇静深度,将BIS值控制在60~80之间,每小时监测记录 。由于BIS值在镇静较深时波动较大[1],因此在观察BIS时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及实际意识情况和BIS监测情况指导镇静。若发现BIS<60或>80应随时对镇静药物进行调整,维持合适的镇静深度。本组1例重症胰腺炎躁动明显,心率快、血压高,BIS监测86,予加大镇静剂用量后患者安静,BIS回落至65。对连续镇静>48 h患者,根据医嘱行每日唤醒,每天上午定时中断镇静治疗,以便更加细致的评估患者,利用患者清醒时对语言指令的反应调整药物用量,使患者完全清醒直到能回答几个简单的问题或完成一些简单的指令性动作,无法达到完全清醒的患者,只要患者生命体征有明显变化如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或不自主运动增加,BIS值上升10以上时即可。

3讨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适度镇静能有效减轻患者不适及焦虑,提高患者对气管导管及呼吸机的耐受性,减少患者对呼吸机的对抗,增加患者舒适感,减少躁动,利于ICU监测、治疗和护理的顺利进行。维持合适的镇静水平需要客观准确的评估,目前临床上采用较多的镇静评分系统为Ramsay评分、SAS评分,依靠医护人员主观判断评分。主观评分需要对病人进行反复的语言、神经刺激,不仅影响了患者的休息,也导致了镇静水平发生变化,最终影响了镇静治疗的效果。BIS监测时应做好皮肤准备、避免干扰因素、加强镇静深度观察,确保BIS监测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黄淑萍,罗玉环,黄定瑞.ICU机械通气患者异丙酚镇静下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8):236-237.

[2]王华芬,兰美娟,景继勇.对ICU镇静患者行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及护理.中国急诊医学杂志,2006,15(3):270-272.

[3]马颖,乔杉,梁宇杰,等.对镇静治疗机械通气患者行BIS监测的护理现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8(31):1345-1346.

[4]兰美娟.金小娟.98例高龄机械通气患者持续镇静过程的监测与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8,7(3):202

猜你喜欢
镇静机械通气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五味子叶保健绿茶镇静及催眠作用研究
经尺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气在新生儿监护病房的应用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2:09:20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胎粪吸入综合征并发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0:32:06
右美托咪定在1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分析
医学信息(2016年29期)2016-11-28 09:17:40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2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重症急性酒精中毒的镇静治疗
29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机械通气的护理
右美托咪定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痛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