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心理护理效果

2014-05-30 01:48:11廖霞
家庭心理医生 2014年4期
关键词:普外科分值入院

廖霞

摘要:目的: 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普外科手术患者9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术前与入院相比SAS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前与入院相比SA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SAS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护理对减轻手术焦虑是有效的,对手术顺利进行时有意义的。

关键词: 手术患者;普外科;焦虑;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158-01

手术是普外科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对患者来讲是一种严重的心理應激源,焦虑是最常见的应激反应之一。焦虑是人们对环境中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或者要做出重大努力的情况下,进行适应时主观上出现的一种紧张、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情绪反映[1]。术前焦虑是指在手术前期产生的焦虑反应,当反应过于剧烈时,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或产生严重并发症,必须引起重视。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进行心理护理,并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09月~2014年01月普外科手术患者95例,男52例,女43例;21~72岁,平均52.4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8例,中学(含中专)37例,中学以下1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种、文化程度、麻醉方法、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按术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措施。

1.2心理护理

1.2.1体贴服务,建立良好医患关系: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主动、详细地做好入院介绍、病区情况、主治医生、责任护士,消除环境陌生感,使患者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积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搞清患者疑虑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

1.2.2健康教育,用医学知识打消顾虑:用图片、录像、小册子、讲课等方式向患者讲解解剖、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和疾病的相关知识,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目的、预后的情况,了解手术方式。使患者对手术过程心中有数,让术后恢复较好的患者现身说法,增强信心。让患者把自己以为引起焦虑的原因讲出来,把不良情绪发泄出来,针对患者所关心的问题,护理人员要耐心给予解答,从思想上解除其顾虑,消除心理恐惧。

1.2.3争取支持,让家庭社会给患者温暖:很多住院患者的情绪往往受家属、亲友、同事等社会关系的影响,尤其是家属的言行对患者的情绪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有些家属了解到不便向患者宣布的病情后,流露出过分悲观的情绪,会使患者加深疑虑。应鼓励患者的亲友多来探望,医护人员要和患者家属多联系,也让他们了解手术情况,使家属的心里也有安全感,通过家属积极的暗示、鼓励以影响患者稳定情绪,克服患者的不安与焦虑。

1.2.4医学心理支持方法,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采用认知方法、示范脱敏、心理暗示法、渐进性肌肉松弛法、想象、沉思和深呼吸等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1.3评估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和手术前日下午进行焦虑水平测评[2];入选患者均属自愿接受临床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调查前向患者说明调查的目的、方法、意义和填写要求。取得患者的配合,由其自行填写。对不能自行填写者由护士逐条念给患者听,根据其口头回答代为填写。SAS共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法,正性情绪均反向计分,将20个条目综合相加得总数分>40分为焦虑情绪,分值越高,显示焦虑程度越重,每组以总平均分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进行统计,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之间差异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入院时SA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与入院相比SAS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前与入院相比SAS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SAS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两组SAS分值比较(x ±s)组别 例数 入院时(分) 手术前(分)观察组 50 57.2±6.9 48.1±5.6对照组 45 56.8±7.3 57.0±5.2 3讨论

多数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对医院环境陌生,对病症一知半解,对手术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没有充足的时间接受与手术有关知识教育,害怕手术带来疼痛。对手术治疗的错误认识和夸大其危险性而导致的焦虑是术前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特征[3]。也有部分患者对手术的危险性认识不足,一旦遇到特殊情况需要患者配合时便不知所措,表现焦虑应激。焦虑是个体对所面临的潜在性威胁而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应激反应。适当的焦虑可以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而过度焦虑则是一种病态心理,超常的刺激可摧毁自我应对机制而出现心理异常,使患者愁眉不展、长吁短叹、烦躁不安、食欲下降和失眠,并伴有心慌气闷、肌肉过度紧张、大汗淋漓、血压升高、脉搏和呼吸加快等。术前焦虑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体验,还会使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机体代谢紊乱,免疫功能减退,对手术的顺利实施造成干扰,严重影响围手术期的准备、处理工作,进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治疗效果、术后康复。术前进行心理学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减少镇痛、镇静药物的应用,增强自身免疫力,强化镇痛。

术前进行心理学调查,据其进行相应的心理学干预,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并视为精神性术前用药[4]。对手术患者来讲,心理护理与技术护理相辅相成,具有同等价值,在特定条件下,心理护理往往胜于技术护理的作用。我们对普外科术前焦虑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有效地控制了术前患者的应激反应,稳定了患者情绪,使其以良好心态接受手术治疗,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可见,心理护理对减轻手术焦虑是有效的,对手术顺利进行时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汤盛饮.焦虑[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158.

[2]郭念峰.心理咨询师(3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97.

[3]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33.

[4]应燕萍,黄惠桥,姜家艳.术前干预对心脏手术患者身心影响的研究[J].

猜你喜欢
普外科分值入院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工会博览(2022年8期)2022-06-30 12:19:30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作文门诊室
作文门诊室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Seminar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作文门诊室
无陪护护理在普外科病区的应用体会
宿迁城镇居民医保按病种分值结算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