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静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进行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雾化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体征变化时间、肺部临床特征与临床效果,临床治疗效果可以分为三种,即显效、有效、无效。结果:对照组粗湿啰音、哮鸣音、咳嗽、喘憋缓解时间与三凹症好转时间均显著慢于实验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通过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105-02
喘息性支气管炎(asthmatoid bronchitis)主要是指一种临床综合征,又可被称为哮喘性支气管炎,又是一种过敏性质、常与呼吸道感染有联系的疾病[1]。患儿常有湿疹与其他过敏史,尤其以肥胖者多发,病程时间较长,有反复发作史。泛指一组具有喘息症状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炎。肺实质一般很少受累,一部分患儿病情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布地奈德混懸液是唯一可以用于雾化吸入的糖皮质激素,具有高度亲脂性,与人肺糖皮急速受体亲和力高,同时有高度的受体选择性,直接作用于气道,起效快速,作用时间长,局部抗炎作用好,小剂量即可起到显著的治疗效果。高剂量吸入可以起到更为显著的气道血管收缩作用[2],一般为一小时出现作用,三小时作用作用最强。一般不产生全身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居多。本文重点探讨了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40例,其中男84例,女56例,发病年龄为1~3岁,部位患儿可多次复发,常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均满足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标准[3]。主要以喘息症状为主,喘息没有显著发作性,多在夜间或清晨加重,严重时可出现发绀。近期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3~4岁时复发次数逐渐减少,少数患儿远期后可转变为支气管哮喘。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没有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西医进行对症治疗,例如抗感染、吸氧、平喘等,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布地奈德混悬液(加生理盐水1mL,10分钟一次,3天为一个治疗疗程)进行雾化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体征变化时间、肺部临床特征与临床治疗效果。
1.3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用药两天内喘息与肺部体征有所缓解;有效:用药三天内喘息与肺部体征显著减轻;无效:用药三天喘息与肺部哮鸣音与粗湿啰音没有好转。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两样本均数间对比采用方差分析,两样本间率的对比采用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对照组粗湿啰音、哮鸣音、咳嗽、喘憋缓解时间与三凹症好转时间均显著低于实验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比,=15.679,P<0.05,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同时14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在7天治疗时间内没有发现显著药物不良反应现象。
表1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实验组 70 37(52.86%) 26(37.14%) 7(10%) 63(90%)对照组 70 17(24.28%) 29(41.43%) 24(34.28%) 46(65.71)表2两组患儿肺部症状、体征变化时间对比组别 例数 粗湿啰音 哮鸣音 咳嗽 喘憋 三凹症实验组 70 4.8±1.4 3.2±1.2 4.2±1.4 3.2±0.8 1.2±0.5对照组 70 7.1±2.3 5.3±2.1 7.2±2.7 4.5±1.6 2.6±1.13讨论
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患病年龄较小,一般多发于1~3岁的婴幼儿[4-5]。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6],大部分患儿为低到中度发热。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不咳嗽时喉部常有痰鸣音,喘鸣音声音较高,但没有显著呼吸困难、无喘憋症状,喘息严重可出现紫钳。多数患儿精神状态良好,呼吸时间延长、同时伴有哮鸣音与粗湿啰音,喘息没有显著发作性。经治疗后,一般5~7天即可使症状减轻[7],由于再次感染,可使部分患儿病症复发。大部分患儿预后良好,一小部分患儿病情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高危影响因素为:具有过敏史、嗜酸性粒细胞较高以及血清IgE升高。其病原体多为病毒,主要以合胞病毒较为常见,大部分患儿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少数患儿有过敏体质,可多次反复发作此病。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病理病因主要为多种病毒与细菌感染引起,例如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与肺炎支原体等,大部分患儿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解剖特征为婴幼儿的气管与支气管均较狭小,其周围弹力纤维发育完善,因而其粘膜易受感染或其他刺激而肿胀充血,进而导致管道狭窄,分泌物粘稠不容易咳出,进而发生哮鸣音。由于小儿患病病毒感染者较多,少数患儿呈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症状[8],说明相同病毒在不同患儿中所引起的不同病理改变与临床特征,与机体内在因素有密切关系[9-10]。近期发现合胞病毒引起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出现特异性IgE抗体,其鼻咽分泌物中组织胺浓度显著高于同样感染而喘息表现的患儿,其家属往往有过敏性鼻炎,荨麻疹,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病史,大约有百分之三十左右患儿曾有湿疹病史,测血清SlgE含量常见增高。
从本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实验组粗湿啰音、哮鸣音、咳嗽、喘憋缓解时间与三凹症好转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比,=15.679,P<0.05,实验组患儿显效37例,显效率为52.86%,有效26例,